广义岩黄耆族植物系统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9:12
本文关键词:广义岩黄耆族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广义岩黄耆族(Hedysareae sensu Lock)属于豆科的蝶形花亚科,包括12属:锦鸡儿属(Caragana)、丽豆属(Calophaca)、铃铛刺属(Halimodendron)、骆驼刺属(Alhagi)、刺枝豆属(Eversmannia)、岩黄耆属(Hedysarum)、山竹子属(Corethrodendron)、Sulla、Taverniera、驴食豆属(Onobrychis)、Sartoria与Ebenus,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北非与北美,可作为优良牧草、水土保持与绿化植物。历史上,不同学者对广义岩黄耆族及其近缘类群的界定及分类有不同标准,它是否为单系类群也有待探讨。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的日渐成熟,利用此手段对广义岩黄耆族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与分类学系统进行探索,并已取得不少进展。本研究利用采集于欧亚大陆、北非与北美的共198个植物样品(代表187个种),基于核基因ITS序列与叶绿体基因片段mat K、trn L-F与psb A-trn H,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相应类群的形态学、地理分布与生境信息,对岩黄耆族及其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与分类学修订,主要结果如下:1.广义岩黄耆族并非单系类群,它与近缘的山羊豆族的关系仍不明确,因为山羊豆族为多系类群。广义岩黄耆族包括2个高支持率的分支:锦鸡儿类群(Caraganeanclade)和岩黄耆类群(Hedysaroid clade)。其中后者被处理为重新界定的岩黄耆族,包括9属:骆驼刺属、山竹子属、Ebenus、刺枝豆属、Greuteria、岩黄耆属、驴食豆属、Sulla和Taverniera。除刺枝豆属外,结果支持其他8属为单系类群。重新界定了岩黄耆属的范围与属下阶元,包括3组:第一个组对应扁荚组(H.sect.Hedysarum);第二个组为重新界定的多茎组(H.sect.Multicaulia),包含了原多茎组的大部分种和原单型属Sartoria;第三个组为藏豆组(H.sect.Stracheya),包括藏豆(H.tibeticum)与2个原属于多茎组的种:库茂恩岩黄耆(H.kumaonense)与H.lehmannianum。除此以外,上述3个组大致对应于中生类群、旱生类群和寒生类群,生境的变化很可能是岩黄耆属分化的重要因素。2.基于单系的锦鸡儿类群,本文重新界定了锦鸡儿族(Caraganeae),包括锦鸡儿属、丽豆属和铃铛刺属,其中丽豆属为单系类群,而铃铛刺属镶嵌于一个并系的锦鸡儿属之内。在锦鸡儿属内,组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复叶类型和叶轴宿存的情况,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刺叶组(C.sect.Bracteolatae)、锦鸡儿组(C.sect.Caragana)与掌叶组(C.sect.Frutescentes)为单系类群。另外,基于雀儿豆类群(Chesneyean clade)成立了一个新族——雀儿豆族(Chesneyeae),包含3属:雀儿豆属(Chesneya)、米口袋属(Gueldenstaedtia)和高山豆属(Tibetia)。雀儿豆族内,将旱雀豆属(Chesniella)、海绵豆属(Spongiocarpella)重新并入雀儿豆属;另一方面,米口袋属和高山豆属作为单系类群各自维持了属的地位。此3属在分布上形成了地理替代的模式,而雀儿豆属内的类群分化与生境有很大的关联性。
【关键词】:系统发育 广义岩黄耆族 岩黄耆属 锦鸡儿族 雀儿豆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9.751.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7
- 1.1 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概述11-12
- 1.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11
- 1.1.2 植物系统发育研究进展11-12
- 1.2 豆科相关类群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12-16
- 1.2.1 豆科概况与研究简史12-14
- 1.2.2 蝶形花亚科与其中相关类群的研究概况14-15
- 1.2.3 广义岩黄耆族、山羊豆族以及近缘类群研究简述15-16
- 1.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目的16-17
- 第二章 广义岩黄耆族与岩黄耆属的系统发育与分类学研究17-49
- 2.1 引言17-19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19-32
- 2.2.1 实验材料19-29
- 2.2.2 DNA的提取、扩增与测序29-31
- 2.2.3 系统发育分析31-32
- 2.3 结果32-39
- 2.3.1 基于核基因数据的分析32-36
- 2.3.2 基于叶绿体基因片段的分析36-39
- 2.4 讨论39-49
- 2.4.1 广义岩黄耆族与山羊豆族的单系性探索39-41
- 2.4.2 岩黄耆类群之内的系统发育关系41-44
- 2.4.3 岩黄耆属的属内系统发育关系44-49
- 第三章 锦鸡儿族与雀儿豆类群的系统发育与分类学研究49-66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50-56
- 3.3 结果56-60
- 3.3.1 基于核基因数据的分析56-57
- 3.3.2 基于叶绿体基因片段的分析57-60
- 3.4 讨论60-66
- 3.4.1 锦鸡儿族的单系性与山羊豆族的多系性60-62
- 3.4.2 雀儿豆族的建立与系统发育研究62-66
- 第四章 分类学处理66-89
- 4.1 岩黄耆族66-81
- 4.1.1 骆驼刺属67
- 4.1.2 Ebenus L67
- 4.1.3 驴食豆属67-68
- 4.1.4 刺枝豆属68
- 4.1.5 Sulla Medik68-69
- 4.1.6 岩黄耆属69-70
- 4.1.7 Greuteria Amirahmadi & Kaz.Osaloo70-71
- 4.1.8 Taverniera DC71
- 4.1.9 山竹子属71-81
- 4.2 锦鸡儿族81-86
- 4.2.1 丽豆属81-82
- 4.2.2 铃铛刺属82
- 4.2.3 锦鸡儿属82-86
- 4.3 雀儿豆族86-89
- 4.3.1 雀儿豆属86-87
- 4.3.2 米.袋属87
- 4.3.3 高山豆属87-8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9-92
- 5.1 结论89-90
- 5.2 展望90-92
- 5.2.1 关于山羊豆族界定的问题90
- 5.2.2 关于岩黄耆族、锦鸡儿族与雀儿豆族的生物地理学问题90-92
- 参考文献92-103
- 致谢103-105
- 作者简介1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道玮;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分类[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崔鸿宾;中国米口袋属的修订及其近缘新属——高山豆属[J];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1979年02期
3 周道玮;锦鸡儿属植物分布研究[J];植物研究;1996年04期
4 徐宏发,王静波;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1年03期
5 张明理,王常如;秦岭和黄土高原地区锦鸡儿属的表征、分支和生物地理学的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1993年04期
6 孙航;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在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上的意义[J];云南植物研究;2002年03期
7 张明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J];植物分类学报;1997年02期
8 邹新慧;葛颂;;基因树冲突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朝阳;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广义岩黄耆族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