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影响及LKB-1对其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22:51
【摘要】: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失衡的渐变过程,而在这一衰老事件干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干细胞在身体分布广泛,为机体的组织修复和自我更新提供细胞来源,因此当人体内干细胞出现老化会引发整个机体衰老。已有研究证明,细胞微环境与干细胞的衰老有密切联系,当微环境出现变化可直接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衰老。目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一种重要的成体干细胞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取材方便、易于分离,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领域。同样也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然而关于微环境与MSCs衰老之间的调控还不是很清楚,有些报道显示可能与抑癌基因异常表达有关。近年研究证实抑癌基因LKB1在细胞内通过调节AMPK参与体细胞代谢,其自身的去极化可被长寿基因SIRT1调控。近年nature报道LKB1在HSC稳态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衰老干细胞中的调节功能及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文你拟研究微环境对MSCs衰老的影响,明确LKB1调控的衰老的分子机制,进而为干细胞老化和衰老相关疾病治疗起到积极的意义。本课题中我们分别通过组织块种植法、组织绞碎法、胶原酶消化法、梯度密度离心法从脐带、胎盘、骨髓、脂肪中分离出MSCs,流式检测显示四种MSCs均表达CD90,CD105,CD73;不表达CD11b,CD19,CD34,CD45,HLA-DR。在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作用下,四种MSCs均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不同时段血清FBS、CS长期培养MSCs,进一步明确在不同血清微环境下MSCs增殖、分化、凋亡的改变,以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已明确微环境调控MSCs衰老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FBS组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要优于CS组,而细胞的凋亡比率、p53等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要低于CS组。我们的结果说明FBS能够对MSCs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好的微环境,有助于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延缓衰老,而CS则会加速细胞的衰老进程,可能的机制是衰老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MSCs分泌细胞因子(如IL-6,IL-8)的变化有关。除此以外,本实验应用PH值测定仪和冰点渗透压仪,调配PH值为6.5、7、7.5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渗透压为300mOsm和350mOsm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体外扩增MSCs,明确在不同酸碱、渗透压微环境作用下MSCs功能活性的变化,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53、p21、p16、AMPK、LKB1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检测在PH值为6.5,渗透压为350mOsm时的微环境培养MSCs可诱导其出现老化及分化功能增强。为进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我们应用H2O2、高糖、阿霉素三种诱导剂制备MSCs衰老模型,同时检测它们对MSCs形态、增殖、分化等衰老表征的影响。成功筛选出并证明H2O2诱导衰老模型是高效而稳定。通过该模型我们比较了年轻、年老MSCs中的衰老基因p16,p21,p53以及lKB1的表达,发现伴随细胞衰老它们表达增强。当不同微环境作用下诱导MSCs衰老和分化的同时,LKB1表达是逐渐增强,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也高表达,为明晰LKB1调控衰老MSCs的分子机制,我们重点检测了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AMPK与GSK3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KB1通过AMPK磷酸化促进MSCs衰老,此外,高表达LKB1也通过磷酸化GSK-3介导wnt信号通路,促进β-catenin蓄积影响MSCs老化进程。本研究表明,LKB1磷酸化下游靶蛋白AMPK与GSK3在MSCs衰老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可为MSCs衰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延缓机体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39.38
【图文】:

脂肪,细胞形态,脐带,胎盘


23 E图 2-1 脐带、胎盘、骨髓和脂肪来源的 MSCs 细胞形态 (1003)Fig 2-1 MSCs from different tissue origin(1003)(A,B)UC-MSCs,(C) PD-MSCs,(D)BM-MSCs,(E) AD-MSCs.

来源,成骨,脂肪源,能力验证


图 2.3 四种来源 MSC 的增殖能力检测Fig 2.3 Th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of MSC.(p>0.05).4.4 MSCs 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在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分别对脐带、胎盘、骨髓和脂肪四种组织来源的 MSCs行分化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四种来源 MSCs 均具有三系分化能力,但在分化的效上略有差异,如图 2.4 所示。AD-MSCs 经成脂诱导 5-7 天即可看见明显的滴生成。BM-MSCs 则需要 10-12 天左右,分化时效略低于脂肪源 MSCs;C-MSCs 和 PD-MSC 需要两周才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BM-MSCs 向成骨、成骨方向分化最为容易,诱导 15-18 天左右,经茜素红染色可显示有明显的钙结出现,成软骨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明显,AD-MSCs、UC-MSCs、PD-MSC 次。

成骨,软骨,来源,脐血


图 2-4 四种来源的 MSCs 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2003)Fig 2-4 The adipogenic, osteogenic and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from fourdifferent tisuue origin(2003).2.4.5 脐血与胎盘 HSC 比较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胎盘源和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中 CD34+细胞比例,结果详见表 2-1,2-2。结果表明胎盘源单个核细胞中总 CD34+细胞比例略低于脐带血,而 CD34+CD38-细胞亚群比例高于脐血。此外,胎盘源单个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脐血约为 7-10 倍,因此胎盘源 CD34+细胞和 CD34+CD38-细胞数,分别较脐血高 4-8 倍。说明胎盘血较脐血含有更多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 HSC 的新来源。表 2-1 胎盘血和脐血源 CD34+细胞及其亚群细胞比例(%)Table 2-1The percentage of CD34+cells in the human placenta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挥,何宪平;衰老的研究与进展[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2 张波,刘承芸,孟紫强;复制衰老的分子生物学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S1期

3 肖政华;张光奇;;衰老的分子基因水平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发亮;房冬梅;邹银平;;浅析运动延缓衰老的机制[J];内江科技;2011年10期

5 王福龙;王甄真;陈雁;;衰老的分子机制与干预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年08期

6 孙明德;郑集;;衰老的起因和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81年02期

7 吴镜海;;人类生理衰老生物学[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8 Roy A K;汪义和;;各种衰老理论的评价[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6年04期

9 陈礼湘;老年生理(1)[J];护士进修杂志;1992年01期

10 刘俊达;衰老和老年病的分子机理[J];老年学杂志;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民;;衰老的生物指标[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2 傅文庆;;衰老及其治疗[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3 童坦君;张宗玉;王文恭;;衰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4 任利群;;衰老与心血管疾病[A];第十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军孝;毛忠南;王建文;汪海燕;毛立亚;张晓凌;张恩育;;中医对衰老的认识和中医药抗衰老机制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彭小冬;张宗玉;童坦君;;衰老相关p21~(WAF1)的高表达并非与p53无关[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姚军孝;毛忠南;王建文;汪海燕;毛立亚;张晓凌;张恩育;;中医对衰老的认识和中医药抗衰老机制研究[A];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姜明红;项洋;张亚玺;刘士廉;刘彦信;郑德先;;miRNA在免疫衰老中的调控机制研究[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吕晓凤;蒋晓刚;白俊海;毛泽斌;;IGFBP-3基因在衰老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谢肖立;吴s

本文编号:2763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63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