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液晶自适应系统校正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9:32
【摘要】:虽然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大口径望远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传统的变形镜波前校正器驱动单元数少的限制,目前大都工作在红外波段。然而在可见光波段,望远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大多数观测目标也具有更高的辐射能量,因此具有高驱动单元密度、能够满足可见光波段大口径望远镜需求的新型波前校正器是下一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而这正是液晶波前校正器相对于传统的变形镜波前校正器的优势。尽管前人已经解决了液晶波前校正器的响应速度慢、偏振能量损失以及宽波段校正色散等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着阻碍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实际应用的以下问题:1)数据处理计算量大导致计算延迟时间长。液晶校正器具有几十倍于变形镜驱动器的像素数,这使得波前重构的计算量巨大,导致毫秒级的时间延迟,限制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带宽。2)响应矩阵测量精度低。系统中的静态像差及随机噪声与干扰会显著降低响应矩阵的测量精度,进而影响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效果。3)开环校正精度较低。为了减少能量损失,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开环校正,但在开环系统中探测不到校正后的残差,无法实施控制,导致校正精度较低。本文针对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数据处理计算延迟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核CPU和多GPU的并行数据处理方法。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光斑阵列质心计算和波前重构两部分。计算量相对较小的质心计算由16核CPU并行完成,计算量巨大的波前重构算法由4片GPU并行完成,大幅提高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质心计算时间从214us缩短到27us,计算速度提高7.9倍;Zernike模式波前重构计算时间从690us缩短到90us,计算速度提高7.7倍。针对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响应矩阵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统计的响应矩阵测量方法,通过数学统计手段消除了响应矩阵测量过程中的随机噪声与干扰,使得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响应矩阵的测量精度提高了2倍以上,校正后图像的功率谱最大提高了3倍左右。针对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开环校正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用系统传递函数构造开环校正残差并设计开环自适应控制器的方法,部分消除了波前探测器与校正器的动态响应延迟误差。首先根据液晶校正器的光强调制特性,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输入由Zernike系数替换为液晶校正器的驱动电压,使得35输入35输出的系统转换为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然后通过状态空间系统辨识得到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证实传递函数具有高达90%的精度和不同区域高达95%的一致性,以及两个月内小于7%的时变性,证明所获得的传递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且可以作为不变函数用于控制器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构造出开环系统的校正残差函数,由此设计了在校正过程中参数自适应更新的一阶控制器,使得校正精度提高了32%。本论文创新性地提出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并行数据处理方法、最小二乘响应矩阵测量方法、开环自适应控制算法,显著地提高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效果。论文成果对液晶自适应光学理论与应用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9;O753.2
本文编号:279284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39;O753.2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滔;面向CPU-GPU异构并行系统的编程模型与编译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79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