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1:15
   关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及秦岭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受深部热源及构造发育等因素的影响,盆地热源及地热地质条件良好。盆地内地热资源利用良久,且多呈自发粗放式开发,造成地热资源浪费、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引发系列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也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科学的的开发、开采、利用当地地下热水资源,对于提高地热资源的持久利用能力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地热开采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环境、生态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关中盆地地下热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内地热地质背景、地热流体水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深部特征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得出关中盆地中低温地热系统的赋存特征,完善区内地热资源的形成机理,为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范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首次在区内利用了热水中Ra、Rn、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分布及地层岩性特征,验证了区内放射性热来源特征;分析了热水伴生He气的壳、幔源特征,幔源侵入比例及典型断裂活动性特征,完善了区内地热系统成因的概念模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盆地边缘到腹部地区,热水的温度、TDS、14C年龄、δ34S逐渐增大、HCO3/Cl比值变小、水化学类型由Ca、HCO3、SO4型向Cl-Na型演化、18O漂移量和Sr浓度值增大,中心地区热水所处地质环境较封闭、还原性强、与外界交换更替周期较长、与围岩间水-岩作用程度强、与地表及其他含水层水力联系较弱,属地下热水滞留分布区;区内地热水溶气伴生He含量最高达3.95%,其富集可能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水溶气体He以壳源为主,并侵入迹量的幔源氦,侵入份额0.15%~6.92%,最高值位于大地热流值异常高值区(96.0 mw/m2)、长安-临潼断裂带与渭河南岸断裂相交处附近的地热井,表明深大断裂至今仍保持着与深部地幔的连通,并进行着微弱的物质和能量传递;单一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对地下热水温度的响应较小,而放射性元素的综合效应可引起地温的升高,热水中放射性活动与基底岩性分布特征表明,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是区内地热资源的另一来源。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分秦岭山前构造裂隙型、中部新生界孔隙裂隙型和盆地北部古生界岩溶溶隙裂隙型三种赋存于地下空间;经水化学、同位素、气体化学研究表明,盆地内地下热水赋存环境分为四类,即开放循环型、半循环半封闭型、封闭型、沉积封存型。从开放循环型到沉积封存型,热储环境由氧化型过渡为还原型,补给水由现代大气降水过渡为末次冰期古大气降水,地下热水的循环更替能力变差,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变大,开发利用需配备的管理及技术手段加强。研究表明,区内热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幔传导热、地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放射热;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补给,边缘沿断裂带接受现代大气降水的补给,中心区域则表现为古代大气降水补给或沉积水的特征;盆地中部、秦岭山前及北部地区发育的孔隙、裂隙型地层及断层为区内地下热水提供了储存场所;较发育的深大断裂为地热流体的运移、混合提供通道;上覆厚实、封闭性好沉积地层为区内地热资源的盖层结构;独特的地质构造及地热地质条件,使得区内地热资源以上地幔热传导加热地壳岩石及基底,并传热于热储层热水,热储层热水在温度梯度驱动下,向上层或周边含水层或断裂带对流传递热量,形成了以传导热为主,局部对流的热循环系统。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3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资源的分类
        1.2.2 对流型地热资源
        1.2.3 传导类地热系统
        1.2.4 地热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1.2.5 地质构造与地热资源
        1.2.6 陕西省关中盆地地热资源研究程度
    1.3 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创新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2章 关中盆地区域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特征
        2.1.4 地形地貌
    2.2 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2.1 构造行迹
        2.2.2 主要断裂
        2.2.3 基底结构
        2.2.4 构造分区特征
    2.3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2.3.1 地下水的补给
        2.3.2 地下水的径流
        2.3.3 地下水的排泄
    2.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4.1 关中盆地地热开发历史
        2.4.2 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2.4.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2.5 地热开采动态特征
        2.5.1 天然流场分析
        2.5.2 开采段流场分析
        2.5.3 地热流体动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热地质背景及地温场特征
    3.1 地热地质背景
        3.1.1 鄂尔多斯与关中盆地
        3.1.2 盆地形成与演化
        3.1.3 地层岩性特征
        3.1.4 地下热储层
    3.2 深部构造
        3.2.1 重、磁场特征
        3.2.2 莫霍面变化特征
        3.2.3 物性层划分
        3.2.4 居里面变化特征
    3.3 地温场特征
        3.3.1 区域大地热流特征
        3.3.2 地温梯度特征
        3.3.3 地温场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和测试
        4.1.1 样品的采集与收集
        4.1.2 样品的测试
    4.2 地热水化学特征
        4.2.1 基本特征
        4.2.2 主要离子分布特征
        4.2.3 水化学类型特征
        4.2.4 地下热水宏量组分特征
        4.2.5 地下热水微量元素特征
    4.3 地热水同位素特征
        4.3.1 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4.3.2 碳同位素特征
        4.3.3 硫同位素特征
        4.3.4 锶同位素特征
    4.4 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4.4.1 气体化学成分特征
        4.4.2 气体同位素特征
    4.5 地热水放射性特征
        4.5.1 与温度的关系
        4.5.2 分布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储温度及深部循环特征
    5.1 热储温度与温标理论
    5.2 水‐岩平衡状态的判断
        5.2.1 SiO2溶解度曲线法
        5.2.2 Na‐K‐Mg三角图解法
        5.2.3 饱和指数SI值判断法
    5.3 热储温度估算
        5.3.1 温标类别及适用条件
        5.3.2 热储温度估算及误差检验
    5.4 深部循环特征
        5.4.1 热储埋深
        5.4.2 循环深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热资源赋存特征
    6.1 地热流体储存特征
        6.1.1 储存空间及类别
        6.1.2 储存及分布影响因素
    6.2 赋存环境特征
        6.2.1 水化学方面特征
        6.2.2 同位素方面特征
        6.2.3 赋存特征分类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热资源成因模式
    7.1 地热资源四大要素
        7.1.1 盖层特征
        7.1.2 热储层特征
        7.1.3 热通道特征
        7.1.4 来源特征
    7.2 地热资源成因模式
        7.2.1 热转移方式
        7.2.2 成因概念模型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建议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林;王文科;杨晓婷;李英;;关中盆地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0期

2 田春声,王丽艳;关中盆地潜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2期

3 孙一博;王文科;张春潮;段磊;王宇航;李慧;;关中盆地浅层高氟水形成演化机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6期

4 王文科,孔金玲,王钊,杨泽元;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4期

5 孙根年,黄春长;关中盆地地-气系统灾变的节律性及耦合关系[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6 马致远;王心刚;苏艳;余娟;;陕西关中盆地中部地下热水H、O同位素交换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通报;2008年06期

7 汪东云;;关中盆地地下水补给源分析[J];工程勘察;1982年01期

8 石卫;王友林;杜少少;;关中盆地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研究[J];地下水;2014年02期

9 田华;段昭毅;;陕西关中盆地大气降水同位素研究[J];地下水;2007年02期

10 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黄河流域关中盆地史前大洪水研究——以周原漆水河谷地为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段磊;关中盆地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与地下水质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华;关中盆地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3年

2 苏艳;关中盆地中部地压型地热流体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翟晓丽;关中盆地降水变化趋势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妙颖;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5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55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