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受激拉曼侧向散射和阿秒电子束产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7:56
   近三十年,激光技术的快速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相关的诸多物理问题,比如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等离子体波的激发、不稳定性的发展等,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同时衍生出许多重要应用,如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粒子源、激光驱动辐射源等。本论文着重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与等离子体波相关的物理问题,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从数值模拟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强激光在陡峭密度梯度等离子体中激发的受激拉曼侧向散射。随着超短超强激光的发展,陡峭密度梯度等离子体中的不稳定性得到广泛的关注。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即使等离子体标长短至一个激光波长,强受激拉曼侧向散射本征模也会被激发。通过研究标长对受激拉曼侧向散射光特性的影响,发现存在一个最小标长以确保散射光足够强,以能够有效地被观测到;而且随着等离子体标长的增大,散射光的频率逐渐接近入射激光脉冲频率的一半。当不考虑离子运动时,模拟结果与非均匀等离子体中受激拉曼侧向散射增长的线性理论较为吻合,表明线性理论适用于陡峭密度梯度等离子体中受激拉曼侧向散射的增长。但是,在模拟中考虑离子运动时,由有质动力引起的等离子体弯曲对散射光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尽管如此,根据陡峭密度梯度等离子体中激发的受激拉曼侧向散射本征模特性可以定性地判断短等离子体密度标长的范围。这对于激光与纳米薄膜靶的相互作用研究是有利的。2.利用2维粒子模拟研究了晶体中相对论X射线激光驱动尾场产生阿秒高品质电子束的物理机制。作为一种新型光源,X射线激光快速发展,并有望在将来获得相对论强度的阿秒X射线脉冲。相对论强度X射线在晶体中可以激发出TV/cm量级的空泡尾场。虽然尾场会受到晶格附近的静电场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的调制,但尾场中电子的加速并没有受到影响。由于晶体的稳定性,在尖锐的晶体真空边界处的波破可以导致电子注入到空泡中,而且这种注入具有较高的重复性。此外,可以通过在晶体上镀不同密度的纳米薄膜的方式来控制电子注入。基于相对论X射线激光和微米厚的晶体片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低发射度、低能散的高能阿秒电子束。这种小型晶体加速器具有MHz量级的重频和对电子束参数的充分控制。未来它可以作为具有阿秒分辨能力的超快电子衍射和超快电子显微镜的理想电子源。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N24;O53
【部分图文】:

示意图,受激拉曼散射,示意图,拉曼


其中,分别是入射泵浦光的频率和波矢,分别是散射光的频率和波矢,分别是电子等离子体波的频率和波矢。根据散射光激发的相对方向,受激拉曼散射可分为以下几种机制:受激拉曼背向散射、受激拉曼前向散射以及受激拉曼侧向散射。其相应的波矢匹配关系如图1-1所示。在等离子体中,入射泵浦光、散射光和电子等离子体波分别遵循如下色散关系:

密度图,激光,脉冲,振幅


2001年,E.S.Dodd等人研究了激光频率啁啾对拉曼前向散射的影响[19]。他们选取120fs的half-sine型激光包络,并且采用脉宽守恒而频带展宽的啁啾形式,无啁啾时激光频谱带宽为1.3%,引入频率啁啾后带宽增加到20%。粒子模拟结果表明正啁啾激光脉冲极大地加强了拉曼前向散射,而负啁啾则完全抑制了拉曼前向散射的发生,如图1-2所示。2017年,赵耀等人提出利用宽带解耦激光束来实现对受激拉曼散射的有效抑制[22]。借助色散关系,他们发现如果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激光束的参量不稳定区域在等离子体波的波矢空间没有交叠时,这两束光之间就不能通过等离子体波的激发产生耦合。通过设计合适的非相干合成光的参数,能够实现对SRS等不稳定的有效抑制。相比正弦调频激光,这种“宽带解耦激光束”由于引入了随机相位使得对SRS的抑制更加明显。

示意图,拉曼,原理,种子


另一个有关受激拉曼散射的研究热点是利用泵浦光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背向拉曼散射来实现对种子光的压缩和放大,即受激拉曼放大技术[25-34]。1999年,该技术由Malkin等人在理论上首次提出,并预言当达到非线性放大阶段的泵浦耗尽机制时,种子光可以成为一个量级的极高功率输出[25]。图1-3是背向拉曼散射放大的示意图。泵浦光和种子光共振激发等离子体波,当泵浦光,种子光及等离子体波满足三波共振条件时,泵浦光的能量通过等离子体波背向散射转移到种子光里。当泵浦光频率约10倍于等离子体波频率时,理论上其能量转换效率可以高达90%。如果种子光碰到的泵浦光能量全部被背向散射到种子光里(即泵浦耗尽),那么种子光波前始终能够就被持续地放大,而种子光后沿只能跟被种子光波前已耗尽的泵浦光作用,其放大效果不明显。这样种子光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波前,种子整体的脉宽就会变窄。2000年普林斯顿团队首次在实验上验证了基于等离子体的背向拉曼放大[26]。此后,等离子体中背向拉曼放大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7-32]。其中,Ren等人利用脉宽为20ps的803nm泵浦光对550fs、878nm的种子实现了4000倍的放大,同时还观察到了种子光脉宽的压缩[29]。在他们的实验中,首先利用1064nm、6ns的预激光产生了具有一定密度梯度的等离子体,巧妙地利用等离子体的密度梯度来克服由种子光谱宽引起的失谐效应。2008年,Pai等人利用一束160ps的加热光和38fs的点火光击穿氢气产生了一个密度为、9mm长的等离子体波导,在该等离子体波导中脉宽为160ps的810nm泵浦光实现了对脉宽为38fs的869nm种子光的900倍放大[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显微拉曼中激光的注入和剔除[J];光散射学报;1997年Z1期

2 夏昌龙;葛鑫磊;王元生;刘学深;;利用偏振门方案和静电场组合控制阿秒脉冲的产生[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3 张敬涛;;阿秒物理学[J];世界科学;2009年01期

4 王向欣,王成,李邵辉,刘建胜,徐至展;脉冲啁啾对于阿秒脉冲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5年05期

5 曾志男,李儒新,谢新华,徐至展;采用双脉冲驱动产生高次谐波阿秒脉冲[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6 霍义萍,曾志男,李儒新;阿秒脉冲测量的研究进展[J];物理;2004年12期

7 韩海年,魏志义,苍宇,张杰;阿秒激光脉冲的新进展[J];物理;2003年11期

8 苍宇,魏志义,张杰;超快激光的新前沿——阿秒科学[J];物理;2001年11期

9 王向林;徐鹏;李捷;袁浩;白永林;王屹山;赵卫;;利用自研阿秒条纹相机测得159as孤立阿秒脉冲[J];中国激光;2020年04期

10 徐斌;;瞬间[J];传媒评论;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振峰;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受激拉曼侧向散射和阿秒电子束产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2 胡可;基于相对论电子片的阿秒光脉冲产生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王向林;超短超强激光对比度提升与阿秒脉冲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4 杜慧;强场原子分子高次谐波的相干调控和孤立阿秒的产生[D];吉林大学;2017年

5 焦志宏;激光电离气体的高次谐波发射和等离子体中背向拉曼放大[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小伟;基于阿秒瞬态吸收光谱的电子超快动力学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李洋;阿秒脉冲调控及分子结构探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庆斌;中红外驱动光源及阿秒脉冲产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庆斌;中红外驱动光源及阿秒脉冲产生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洪川;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及其优化[D];兰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牧华;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阿秒脉冲的产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穆峰;二维氦原子高次谐波合成阿秒脉冲椭偏率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志斌;氦原子在三圆场中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链偏振性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春晓;控制强激光场中电子的多次散射产生超短阿秒脉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田艳荣;强场下氢分子高次谐波发射及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D];吉林大学;2019年

6 张以辉;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下阿秒脉冲的产生及其特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9年

7 佟国栋;超强超短激光与电子作用中的阿秒光脉冲产生机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8 邰慧琴;基于啁啾双色激光场阿秒脉冲的产生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刘海凤;双色圆偏振激光场作用下H_2~+高次谐波的增强及阿秒脉冲的产生[D];吉林大学;2017年

10 何文娜;极化门作用下中红外场驱动氦原子产生单个阿秒脉冲[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1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61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