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生成认知模型的实证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N02
【部分图文】:
?第1章绪论???检索,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文献共分布于181种杂志,合计505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98年(林书武,1998),发文量激增的拐点出现在2006年,于2018年达??到顶峰。引文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预计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引文量显??著增长的拐点出现在2015年,2015年以后逐年的递增量显著大于2015年以前??逐年的递增量。采用Origin软件对每年的发文量进行拟合得到趋势线和拟合方??程,图1-1中黑色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原始数据(original?data),红色曲线上的??点是拟合数据(fitted?data),红色曲线为拟合曲线。不难看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中文文献发文量呈现出指数型的增长趋势,预计这种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实私?文》???'-拟含发文*??70?1?^■引文ft?「1800??-1600??'?j?'??35.84+?.剛??5〇-?V?V?3.2〇?/?x-2012.的?乂?/??jy?-?i2〇o??40?'?-?1000?^??s?(Tm?£??30-?1/?U?-賺??L^ili??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年份??图1.1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文献年度发文量、被引量及发文趋势??接下来,本文统计了刊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论文最多的前15种杂志,见??表1.1。据表1.1所示,在排名前15的杂志中,哲学和心理学类杂志共有8种,??其他类杂志共有7种。《心理学探新》刊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论文最多可能是??与该刊的发文宗旨有
?第1章绪论???再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别见图1.6和表1.4,按照年份由远??及近的结果见图1.7。在众多共现的关键词中,主要存在五个不同的聚类:身体、??概念隐喻、情境认知、学习环境和镜像神经元。其中,身体、概念隐喻和镜像神??经元主要与具身认知有关(丁凤琴,王冬霞,2019;何静,2020;沈学君,2020;徐??昇,2019);情境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内部的进路之一,学习环境也与情境认知??有关(李曼丽,丁若曦,张羽,刘威童,何海程,刘惠琴,2018;张良,靳玉乐,2019;??钟启泉,2017)。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的早期以及现在,学者们比较关注的是具??身认知,因此图1.7中显示“身体”和“概念隐喻”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近期“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则更加佐证了具身认知领域的相关理论,因此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中,学者们渐渐发现身体是嵌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的,因此“情境认知”得到了重视,“情境认知”后来被其他学科也予以应用比??较多的场景是学习领域,因此“学习环境”也成为了共现关键词的聚类之一。???1测…議几??坪堆??#2诂壜认知??图1.6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共现关键词的聚类分析??表1.4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共现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聚类编号?标签(LLR)?Size?Silhouette?年份??0?身体?10?0.85?2012??1?概念隐喻?10?1?2012??2?情境认知?8?1?2012??3?学习环境?7?0.898?2016???4?镜像神经元?6?0.971?2014??n?n、??Sii?mm
1章绪论????m-<.??nm.?ii??*??續具?攀?'命咖???二_7?^????产?,???????W??>??,??嗜*?參?吵??V?/???m<i?*_a??,ft#????气?.一&??■?'你《?,代???M私,?’? ̄??????糾_???n_i??m?*>???>_*??r??????_???K4?n??_???**?A?B???…?????H?9??a?w???J^VOSvNWWt??图1.8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关键词图谱??Kewords?Year?Strength?Begin?End?1W8?-?2019??情境认知?1998?7.3754?2007?2011???—???隐喻?19S8?1-6272?2008?2009??概念隐喻?1998?5.2348?2011?2012???—??认知科学?1998?1.0261?2014?2015???????身体?1998?1.113?2014?2015??具身性?1998?2.2053?2014?2016??图1.9第二代认知科学中文共现关键词集中被引时间跨度??上述分析的都是共现关键词,最后分析所选取论文的关键词,得到图1.10和??图1.]1。由图1.10可知,“具身认知”出现的频次逐年增加,表明具身认知一直??都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这个关键词的同义词还包括“身体”、??“具身性”和“镜像神经元”,因此这三个词出现在图1.丨0中;其次是“概念隐??喻”,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概念隐喻是具身认知的三大论题之一。这个关键词的同??义词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健;;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超越[J];青春岁月;2012年23期
2 董霄;杨文登;;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三个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9年06期
3 陈巍;张静;;语言理解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5 陈巍;郭本禹;;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J];心理学探新;2014年02期
6 韦宏霞;;浅谈“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7 杨宁;;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幼儿教育理论建设——读《肉身中的哲学:具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年11期
8 刘川;;涉身认知科学视域下的计算主义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年06期
9 李炳全;张旭东;;试论具身认知科学的典型理论特色[J];心理学探新;2015年03期
10 易长安;李晓东;顾艳春;胡小生;;计算机系脑与认知科学的教学体会[J];福建电脑;201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燊;具身—生成认知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2 商卫星;论认知科学的心智观[D];武汉大学;2004年
3 武建峰;认知生成主义的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张茗;生成知觉观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管云波;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到社会呈现[D];山西大学;2016年
6 周振华;思维的认知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7 薛平;思想实验认知机制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中良;威慑理论认知视野的转向与进路[D];鲁东大学;2019年
9 余磊;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围棋博弈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艳辉;隐喻与认知[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永军;认知科学的新进路:非线性的自组织具身认知图式[D];河南大学;2009年
3 孙静;卡罗尔人机交互理论的认知方法论[D];山西大学;2012年
4 彭顺;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考察及其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变珍;从具身化到认知延展[D];山西大学;2014年
6 徐丽艳;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亚文;生成认知的基本观念及其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8 原军超;认知科学与藏传佛教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蒲倩;分布式认知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海华;具身认知: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9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7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