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地球化学指标监测辽河西部凹陷稠油火驱生产效果

发布时间:2020-12-16 23:55
  杜66块隶属于辽河油田,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构造带上,生产层位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以普通稠油为主,目前主要开发方式为火烧油层。论文选取一口取心井岩心样品,系统描述储层流体特征。采集室内模拟实验不同区带(已燃区、燃烧前缘、结焦带、凝结区、油墙和冷油区)油砂残留物和不同温度氧化油样,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全面刻画火驱过程流体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最后对火驱井组火驱阶段取心样品和生产井不同时间产出原油进行分析,根据火驱指标判别地下储层火驱燃烧状态及火驱效果。通过对取心井沙四段岩心抽提物的分析,样品具有相似的生源和成熟度,经历了轻-中度生物降解,整体上,随埋深增加,生物降解等级从PM 5(正、异构烷烃几乎全部降解)降低到PM 2(正构烷烃遭受降解),油柱内部有泥质层发育,各小层分子化合物含量及生物降解指标的变化表明生物降解主要受油水界面和岩性特征控制。利用室内实验,表明从冷油区到燃烧前缘,正构烷烃、未取代及低取代的萘、菲系列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在已燃区大部分化合物消失;与原始油相比,200℃低温氧化油样以加氧反应为主,400℃中温氧化裂解反应明显,低分子量的正异构烷烃、萘、菲及其低烷基取代物...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分子地球化学指标监测辽河西部凹陷稠油火驱生产效果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剖面图,构造位置,剖面图,盆地


辽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图1),是叠置在中生界盆地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整体上为北东走向的大陆裂谷型盆地(马寅生,1997;于福生,2015)。辽河盆地经历了拱张(隆升)、裂陷和坳陷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三凸三凹”的构造格局,自西向东分别为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凸起和东北方向的大民屯凹陷(漆家福,2013)(图1)。西部凹陷是主要的含油气凹陷,面积为2560 km2,其中长135 km,宽15-30 km,总体形态为呈北东走向东陡西缓的单断箕状断陷(图1)。曙光油田杜6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曙光油田西北部(图1-1a)。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段杜家台油层。截至2000年该区探明含油面积9.41 km2,石油地质储量5935.2×104t。杜66块杜家台油层是一个三面被断层切割、由北西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图1-1b),由北西向南东倾斜。内部发育四条次级断层。主体部位地层较平缓,地层倾角一般为3-5°。东南部受断层影响,地层倾角较大,一般为17-23°。

模式图,曙光,扇三角洲,油层


曙光杜家台油层沉积时期正处于下第三纪辽河裂谷发育初陷期的后期阶段,此时裂谷发育从拱张运动转入区域性稳定下沉,古地形表现为斜坡背景上凸凹不平的地貌特点。由于半干旱古气候的影响,来自于西部山区的河流携带能力变化不稳定,洪水季节是其主要建设期。曙光油田处于近岸边部,从砂体规模、岩性组合、储层厚度分布表现为相带窄、厚度变化大、旋回性较明显的扇三角洲复合体。杜66块杜家台油层处于曙光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部位,沉积物源来自西部古凸起,主要发育了北西~南东向的水下分流河道及与之相邻接的分流间及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2.2.4 油藏特征


本文编号:292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92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