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及原油分子地球化学表征

发布时间:2021-08-17 06:15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油气潜力巨大,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石炭系烃源岩的认识较为浅薄。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口钻井岩心及新发现的柴页井原油和天然气样品开展分子地球化学相关研究,为柴达木盆地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发育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炭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以III型干酪根为主,生源母质兼有海相与陆相有机质贡献。烃源岩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0.74%-1.88%,处于较高的热演化阶段。研究区烃源岩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有一定的偶数碳优势,总体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烃源岩处于较高热成熟阶段,甾烷和萜烷化合物不发育。金刚烷等化合物在样品中广泛发育,表明金刚烷的形成不局限于原油裂解,高演化阶段烃源岩同样可以大量形成金刚烷。2.多环芳烃系列化合物的含量主要受控于热演化程度,样品中多种芳烃指数均与成熟度线性相关,但最为常用的MPI-1指数与实测成熟度相关性差,原因为脱甲基作用导致菲的相对含量变化不规律,故MPI-1不能预测原油或烃源岩成熟度。热成熟度能够改变甲基菲系列化合物生成的速度,相关参数如MPR和MPI-3与成熟度仍有良好的相关关...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及原油分子地球化学表征


柴达木盆地东部位置及构造区划图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及原油分子地球化学表征


技术路线图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及原油分子地球化学表征


柴达木盆地构造位置及样品采样点图(据李宗星等,2017,有修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调查最新进展[J]. 李宗星,彭博,马寅生,胡俊杰,魏小洁,马立成,方欣欣,杨元元,刘奎.  中国地质调查. 2019(04)
[2]同源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混合对天然气碳同位素的影响[J]. 孙健,程鹏,盖海峰.  地球化学. 2018(04)
[3]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J]. 李宗星,邱楠生,马寅生,郭迎春,肖勇军,赵为永.  地学前缘. 2017(03)
[4]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族划分[J]. 王浩,王飞宇,降栓奇,吴忠,邢雅文,蓝宝峰.  岩性油气藏. 2017(02)
[5]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J]. 王冰,刘成林,李宗星,郑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1)
[6]柴北缘东段克鲁克组泥页岩储层特征[J]. 陈世悦,刘金,马帅,刘成林,李宗星.  地学前缘. 2016(05)
[7]风化作用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影响:以柴北缘石灰沟克鲁克组为例[J]. 杨元元,马寅生,刘成林,程海艳,李宗星.  地学前缘. 2016(05)
[8]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评价[J]. 刘成林,张旭,杨元元,李英杰,郑策,马寅生,王国仓,李宗星,康艳丽,代昆.  地学前缘. 2016(05)
[9]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曹军,刘成林,马寅生,李宗星,杨元元,王国仓,彭博,张旭,顿超.  地学前缘. 2016(05)
[10]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分析[J]. 赵阳,姚泾利,段毅,吴应忠,曹喜喜,徐丽,陈珊珊.  沉积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资源评价[D]. 王利.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2]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油气多期成藏机制[D]. 王倩茹.中国地质大学 2018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和页岩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王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4]基于全岩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留—排烃的实验模拟与应用研究[D]. 廖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5]多环芳烃与非烃地球化学:油藏充注途径的示踪标志[D]. 方镕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6]南羌塘坳陷油藏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D]. 季长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5
[7]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D]. 耿新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可溶性含叔丁基的多苯类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D]. 严正星.青海师范大学 2018
[2]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盆地原形分析与后期改造研究[D]. 王轶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3]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纪至今热史及成熟度演化史研究[D]. 张旺.成都理工大学 2017
[4]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D]. 马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
[5]原油高温高压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D]. 张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



本文编号:3347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347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