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计算和博弈理论的互联网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09:17
近30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迁,逐渐从过去的研究机构自行管理、政府统一管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发展到了如今政府、媒体、网络用户和社会中介组织协同治理的阶段。过去传统单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不再适合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现阶段互联网治理参与各方的角色作用也不清晰,因此开展互联网协同治理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社会计算和博弈论方法研究国家范围的互联网协同治理问题。全文包括研究基础、治理模式、协同条件、协同动机、协同过程、机制建议、研究结论等部分。首先,在研究基础部分,阐述互联网治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本文的主要概念,确定国家互联网协同治理为本文的研究范围,对互联网协同治理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综述,提炼互联网协同治理的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其次,总结国家范围内的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出基于政府-网民-互联网媒体(GNM)三方协同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在后续章节分别从协同条件、协同动机和协同过程三个角度开展三方协同的互联网治理研究:(1)协同条件的研究。基于序参量理论构建互联网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基于贝叶斯网络进行互联网协同治理的因...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互联网协同治理GNM模式框架??3.2.2?GNM模式基本特征??
y?Operations?Center,??ISOC)、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ICANN)、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ntemetEngineeringTaskFoi.ee,IETF)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等等。当然,IGF?也联结??了政府、互联网媒体以及网民。IGF的互联网治理的“实践联结”如图3.2所示。??p\?/0?..??:?\?/?/?IGF:互联网??'?IETF?'?丨S0C?治理平台????7’?V?一??Govern?Internet?\??图3.2?IGF:互联网治理的“实践联结”[159]??基于GNM模式,对IGF的运营作如下分析:??(1)协同的起始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使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日益加深,互联网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在2003举行的WSIS日内瓦阶段会议上,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认为应该??有一个可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均被听到的中立平台用于讨论互联网治理相关??32??
为规范和文化习俗;??(3)网民(Netizen):这一概念区别于“互联网使用者(Internet?User)”,与“公民??(Citizen)”的概念相对应。“公民”的含义是在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或城市中,拥有公??民身份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本文将“网民”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上,参与互联网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f?]??政府??主导治理\??/?协同?\??网民?互联网媒体??参与治理?参与治理??图4.1互联网协同治理系统参与主体??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互联治理依赖于政府、网民以及互联网媒体,事实可见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治理现状差异较大,从互联网治理主体协同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并没有确定。本文将系统协同度概念引入互联网治理,首先基于美??国、韩国和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数据对互联网协同治理进行定量分析,以考察互联网治理??各方之间的协同程度差异,并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单纯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解释互联网协??同治理差异的原因,因此,本文进一步基于复杂系统协同度序参量模型以及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互联网治理的协同度以及协同度影响的网络关系,为互联网协同??治理提供建议。使用贝叶斯网络方法不仅能得到影响因素与互联网治理系统协同度的因??果关系,也规避了传统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忽略其网络结构关系的缺陷,既丰富了协同??度测量模型及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的理论应用,也为互联网协同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4.2所示。??H复杂系统协同?U?叶斯网??概念引入?h度序模y问题发现h?原因分析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经济学研究[J]. 钱颖一. 经济学报. 2017(01)
[2]网络外部性下双零售商竞争的演化博弈分析[J]. 易余胤,杨海深,张显玲.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9)
[3]惩罚机制下供应链企业碳减排投入的演化博弈[J]. 付秋芳,忻莉燕,马士华.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4)
[4]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演进与创新——兼论“九龙治水”模式作为互联网治理制度的重要意义[J]. 方兴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06)
[5]中美战略文化博弈与网络空间安全[J]. 沈逸. 中国信息安全. 2015(09)
[6]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行为演化的Agent建模与仿真研究[J]. 吴鹏,杨爽,张晶晶,高庆宁.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5(Z1)
[7]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 刘人境,孙滨,刘德海. 管理学报. 2015(06)
[8]中美网络治理主张的分歧及其对策研究[J]. 方兴东,胡怀亮,肖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9]互联网突发事件中的舆情进化机制和信息监管[J]. 周凤丽,伍永豪. 情报杂志. 2015(04)
[10]依托网络媒介新平台 引入文化管理新路径[J]. 王芬. 管理世界. 2015(02)
硕士论文
[1]互联网用户行为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D]. 申林.黑龙江大学 2012
[2]中国互联网治理机制研究[D]. 许亚伟.北京邮电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6081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互联网协同治理GNM模式框架??3.2.2?GNM模式基本特征??
y?Operations?Center,??ISOC)、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ICANN)、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ntemetEngineeringTaskFoi.ee,IETF)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等等。当然,IGF?也联结??了政府、互联网媒体以及网民。IGF的互联网治理的“实践联结”如图3.2所示。??p\?/0?..??:?\?/?/?IGF:互联网??'?IETF?'?丨S0C?治理平台????7’?V?一??Govern?Internet?\??图3.2?IGF:互联网治理的“实践联结”[159]??基于GNM模式,对IGF的运营作如下分析:??(1)协同的起始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使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日益加深,互联网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在2003举行的WSIS日内瓦阶段会议上,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认为应该??有一个可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均被听到的中立平台用于讨论互联网治理相关??32??
为规范和文化习俗;??(3)网民(Netizen):这一概念区别于“互联网使用者(Internet?User)”,与“公民??(Citizen)”的概念相对应。“公民”的含义是在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或城市中,拥有公??民身份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本文将“网民”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上,参与互联网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f?]??政府??主导治理\??/?协同?\??网民?互联网媒体??参与治理?参与治理??图4.1互联网协同治理系统参与主体??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互联治理依赖于政府、网民以及互联网媒体,事实可见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治理现状差异较大,从互联网治理主体协同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并没有确定。本文将系统协同度概念引入互联网治理,首先基于美??国、韩国和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数据对互联网协同治理进行定量分析,以考察互联网治理??各方之间的协同程度差异,并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单纯的比较结果并不能解释互联网协??同治理差异的原因,因此,本文进一步基于复杂系统协同度序参量模型以及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互联网治理的协同度以及协同度影响的网络关系,为互联网协同??治理提供建议。使用贝叶斯网络方法不仅能得到影响因素与互联网治理系统协同度的因??果关系,也规避了传统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忽略其网络结构关系的缺陷,既丰富了协同??度测量模型及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的理论应用,也为互联网协同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4.2所示。??H复杂系统协同?U?叶斯网??概念引入?h度序模y问题发现h?原因分析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经济学研究[J]. 钱颖一. 经济学报. 2017(01)
[2]网络外部性下双零售商竞争的演化博弈分析[J]. 易余胤,杨海深,张显玲.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9)
[3]惩罚机制下供应链企业碳减排投入的演化博弈[J]. 付秋芳,忻莉燕,马士华.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4)
[4]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演进与创新——兼论“九龙治水”模式作为互联网治理制度的重要意义[J]. 方兴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06)
[5]中美战略文化博弈与网络空间安全[J]. 沈逸. 中国信息安全. 2015(09)
[6]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行为演化的Agent建模与仿真研究[J]. 吴鹏,杨爽,张晶晶,高庆宁.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5(Z1)
[7]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 刘人境,孙滨,刘德海. 管理学报. 2015(06)
[8]中美网络治理主张的分歧及其对策研究[J]. 方兴东,胡怀亮,肖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9]互联网突发事件中的舆情进化机制和信息监管[J]. 周凤丽,伍永豪. 情报杂志. 2015(04)
[10]依托网络媒介新平台 引入文化管理新路径[J]. 王芬. 管理世界. 2015(02)
硕士论文
[1]互联网用户行为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D]. 申林.黑龙江大学 2012
[2]中国互联网治理机制研究[D]. 许亚伟.北京邮电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6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36608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