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中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发布时间:2021-09-19 03:41
吉林省中部地区(简称“吉中地区”,下同)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与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叠加和转换。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也使该区成为诠释兴蒙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焦点地区。与吉林东部的延边地区和吉林南部的通化、桦甸地区等相比,吉中地区的典型矿床、区域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研究明显薄弱,地质找矿进展缓慢。为此,本论文选择吉中地区研究程度较低的石嘴铜多金属矿床、锅盔顶子铜矿床、小红石砬子铅锌矿床、官马金矿床以及粗榆金矿床为典型矿床,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及富集机制、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等方面系统的研究,阐明区内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类型及期次;结合与邻区同时代、同类型金铜多金属矿床的综合对比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地质找矿方向,为进一步矿产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1.在吉中地区...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确定相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利用辉钼矿Re-Os和绢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法,精确厘定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建立区内成岩成矿时序。(4)成矿构造背景。开展研究区内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侵入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侵入体的起源与成因;结合研究区最新的研究资料,明确各典型矿床所属的成矿构造背景,建立吉中地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模式。(5)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系统总结研究区内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开展研究区内典型矿床与邻区相同时代、相似成因的矿床综合对比,查明区域上类似矿床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综合提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方向。1.4.2技术路线论文研究工作采用了以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1.2)。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图1.2论文的技术路线示意图(1)野外观察与样品采集充分收集分析前人研究资料,对5个典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开展地表和井下系统观察,查明各地质体与矿化、围岩的穿切关系,查明容矿和控矿构造类型,及其对蚀变矿化的制约。对特殊的地质现象进行素描图绘制及照片采集,在主矿体和重要矿化蚀变的区域,采集各类代表性岩(矿)样品。
第2章成矿地质背景11第2章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主要包括长春地区东部和吉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图2.1A),东邻敦化-密山断裂,西邻伊通-依兰断裂,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线将研究区与北部的松辽地块相隔(图2.1B)。自古生代以来,该区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叠加和转换,使得区内地质构造作用较为复杂,兼具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特征。研究区与东部的延边地区,构成了东西向的吉中-延边成矿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铜-钼-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已发现多个铜、金及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研究区以大面积分布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质侵入体及晚古生代地层为特征(图2.2),还零散分布早古生代地层、侵入体以及新生代地层。图2.1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A)及构造划分图(B)(据Wuetal.,2011)2.1区域地层2.1.1古生代地层(1)早古生代地层研究区内原定的早古生代地层包括头道沟组、呼兰群以及西别河组的下段(表
本文编号:340094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8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确定相关地质体的形成时代;利用辉钼矿Re-Os和绢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法,精确厘定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建立区内成岩成矿时序。(4)成矿构造背景。开展研究区内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侵入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侵入体的起源与成因;结合研究区最新的研究资料,明确各典型矿床所属的成矿构造背景,建立吉中地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模式。(5)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系统总结研究区内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开展研究区内典型矿床与邻区相同时代、相似成因的矿床综合对比,查明区域上类似矿床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综合提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方向。1.4.2技术路线论文研究工作采用了以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1.2)。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图1.2论文的技术路线示意图(1)野外观察与样品采集充分收集分析前人研究资料,对5个典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开展地表和井下系统观察,查明各地质体与矿化、围岩的穿切关系,查明容矿和控矿构造类型,及其对蚀变矿化的制约。对特殊的地质现象进行素描图绘制及照片采集,在主矿体和重要矿化蚀变的区域,采集各类代表性岩(矿)样品。
第2章成矿地质背景11第2章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主要包括长春地区东部和吉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图2.1A),东邻敦化-密山断裂,西邻伊通-依兰断裂,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线将研究区与北部的松辽地块相隔(图2.1B)。自古生代以来,该区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叠加和转换,使得区内地质构造作用较为复杂,兼具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特征。研究区与东部的延边地区,构成了东西向的吉中-延边成矿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铜-钼-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已发现多个铜、金及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研究区以大面积分布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质侵入体及晚古生代地层为特征(图2.2),还零散分布早古生代地层、侵入体以及新生代地层。图2.1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A)及构造划分图(B)(据Wuetal.,2011)2.1区域地层2.1.1古生代地层(1)早古生代地层研究区内原定的早古生代地层包括头道沟组、呼兰群以及西别河组的下段(表
本文编号:3400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40094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