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端的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矿集区,地处兴蒙造山带北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分界断裂(贺根山 黑河断裂带)西侧,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 鄂霍茨克洋构造域以及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转换的复合构造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数量多,,矿种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因此一直是我国东北地区地质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的热点地区。在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为更深入揭示多宝山矿集区内各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以及成矿规律,本文选取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多宝山、铜山、争光、三矿沟、育宝山、小多宝山等矿床和花朵山铜钼矿(化)点,通过野外调研、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 Pb法及辉钼矿Re Os法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探讨了区内主要矿床类型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流体演化、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讨论了成岩成矿过程并建立了成矿模式,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基本思路。 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如下: 1.首次在多宝山矿集区识别出三叠纪岩浆成矿事件。根据多宝山矿区弱蚀变矿化英云闪长岩、铜山矿床含浸染状矿化斑状花岗岩、小多宝山矿床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 Pb法测年结果,确定该期岩浆作用的成岩年龄大致为225~240Ma,测得铜山矿床三叠纪斑状花岗岩中细脉浸染状辉钼矿的Re 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29.4±3.5Ma。初步查明了三叠纪成矿作用的代表性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类型。 2.对矿集区内7个代表性矿床(矿化点)开展解剖性研究,进一步将多宝山矿集区的已知矿床(点)划分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多宝山、铜山和争光深部)、接触交代型铜(铁)矿床(三矿沟、育宝山和小多宝山)和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争光浅部)以及隐爆角砾岩型铜钼矿床(花朵山)。 3.基于地质研究和同位素测年资料,首次提出多宝山矿集区在古生代以来,至少发生过四期成矿作用,成矿序列为:①加里东期(470~480Ma)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主要形成多宝山和铜山矿床;②印支期(230~240Ma)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表现为小多宝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以及铜山斑状花岗岩中浸染状铜钼矿化;③燕山期早期(170~180Ma)矽卡岩型成矿作用,形成三矿沟矽卡岩型铁铜矿床、育宝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等;④燕山晚期(100~150Ma)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争光矿床。 4.查明了矿集区不同期次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的物质源区与构造背景。具体表现为: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早寒武世争光闪长岩,其形成与泛非运动的洋壳俯冲有关;具有埃达克岩属性的早奥陶世多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形成与兴安地块与额尔古纳地块碰撞拼合作用有关;具有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属性的中三叠世英云闪长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 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具有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属性的早侏罗世酸性侵入岩,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5.探讨了不同期次成矿作用物质来源、流体来源及成矿机制,认为加里东期成矿物质以地幔来源为主,少量地壳物质参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多期强烈沸腾作用是该期矿床的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原因;印支期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幔为主,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燕山早期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性质,强烈沸腾作用是该期矿床的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原因;燕山晚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但有地壳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流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区域成矿模式。 6.系统总结了多宝山矿集区成矿规律。具体表现为:①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NW向断裂、张性构造以及酸性程度较高的富铝的与俯冲有关的埃达克质岩浆岩是矿集区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②随着成矿时代的变新,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规律性变化,成矿深度逐渐变浅;③矿集区的NW到SE端,矿床类型由矽卡岩型、斑岩型转变为浅成低温热液型,该区可能存在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系列;④多期叠加成矿作用是形成规模大、类型丰富、矿种多样的多宝山矿集区重要原因之一。基于以上成果,本文确定了区域找矿标志与下一步地质找矿方向。
【关键词】: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印支期 多宝山矿集 兴蒙造山带 大兴安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31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区范围及地理概况13-15
-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5-27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7-29
- 1.5 实物工作量29
- 1.6 主要进展与成果29-31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31-52
- 2.1 大地构造背景31-32
- 2.2 区域地层32-36
- 2.3 区域构造36-40
- 2.4 区域岩浆岩40-47
- 2.5 区域金属矿产47-50
- 2.6 小结50-52
-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52-85
- 3.1 斑岩型铜钼矿床52-65
- 3.2 矽卡岩型矿床65-75
- 3.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75-80
- 3.4 隐爆角砾岩型矿床80-82
- 3.5 小结82-85
- 第4章 区域动力学背景及演化85-144
- 4.1 岩体同位素年代学85-108
- 4.2 岩石地球化学108-124
- 4.3 加里东期地球动力学背景124-132
- 4.4 印支期地球动力学背景132-139
- 4.5 燕山期地球动力学背景139-142
- 4.6 小结142-144
- 第5章 区域成矿作用144-173
- 5.1 辉钼矿铼 锇同位素测年144-147
- 5.2 奥陶纪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147-160
- 5.3 三叠纪斑岩型 矽卡岩型铜(钼)成矿作用160-164
- 5.4 早侏罗纪矽卡岩型 隐爆角砾岩铜铁钼成矿作用164-167
- 5.5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167-170
- 5.6 小结170-173
- 第6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173-188
- 6.1 区域成矿条件173-179
- 6.2 成岩成矿时代及演化规律179-181
- 6.3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181
- 6.4 叠加成矿规律181-184
- 6.5 区域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184-186
- 6.6 小结186-188
- 结论188-191
- 参考文献191-20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08-209
- 致谢209-2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炯飞,朱群,邵军,金成洙;内蒙古八道卡石英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洪瑜;马丽玲;王卓;;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4 赵院冬;迟效国;车继英;刘建峰;赵芝;;延边—东宁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隋振民;葛文春;吴福元;徐学纯;张吉衡;;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赵元艺;王江朋;赵广江;崔玉斌;;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7 佘宏全;梁玉伟;李进文;关继东;张德全;杨郧城;向安平;金俊;谭刚;张斌;;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陈静;孙丰月;潘彤;王瑾;霍亮;;黑龙江霍吉河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9 陈衍景;肖文交;张进江;;成矿系统:地球动力学的有效探针[J];中国地质;2008年06期
10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清;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成因及成矿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白令安;大兴安岭中北部热液铜矿床的成矿机制与资源预测[D];吉林大学;2013年
4 楚克磊;广东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4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