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5:05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能源需求随之上扬。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是气候系统本身的问题,还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等问题,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汇”可以使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恢复到工业革命以前的水平。然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受国际煤炭价格、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政策以及清洁技术发展情况的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因此,各国在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多方利益的权衡。一方面,减排政策将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并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后,各国都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减少投入、降低排放、实现中国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响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国内各省(市)已经着手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选择相应的发展路径和开展低碳发展实践。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煤炭消耗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低碳制度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性,没有普遍适用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或路径可以效仿。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通过对江苏和典型国家、国内典型省(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比较,总结典型国家和国内典型省(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借鉴成功经验,找出适合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为江苏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建议。为此,本文首先利用美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变化和30公里分辨率的每日温度和降水实测数据做相关分析,发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并找出相关性比较显著的区域。这为农民或管理者在选择生产模式、灌溉方式及决策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信息,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该分析的结论验证了气候变化对敏感行业生产的影响及低碳发展的迫切性。其次,在梳理低碳发展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碳循环思路,围绕“低碳”核心,从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和可持续发展(含碳汇)等四个方面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0-2011年为时间序列、选取国外典型国家(美国、德国、英国、丹麦和日本)和国内典型省(市)(北京、广东、福建和浙江)以及江苏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比较对象,利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国外、国内不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中国,它们的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早于中国,已基本形成相对完善且相对成熟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措施,成效显著,值得中国借鉴;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典型省(市)水平的中间位置,近年来得分明显快速上升,说明江苏低碳发展实践已取得积极的效果。再次,在分析江苏的经济增长基础、资源约束与环境约束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已采取的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基于国际和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与比较,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江苏应选取优化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约束、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碳交易和碳基金以及推进三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协作共进等五个方面推进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江苏 模式与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P46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5
- 第一章 绪论15-33
- 1.1 问题的提出15-20
- 1.1.1 研究背景15-19
- 1.1.2 研究目的19
- 1.1.3 研究意义19-20
- 1.2 研究进展20-27
- 1.2.1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动态20-21
- 1.2.2 低碳经济相关研究动态21-26
- 1.2.3 江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动态26-27
- 1.3 研究基点27-29
- 1.3.1 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27-28
- 1.3.2 当前研究争议的焦点28
- 1.3.3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路径28-29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9-33
- 1.4.1 研究内容29-30
- 1.4.2 研究方法30-31
- 1.4.3 技术路线31-33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33-53
- 2.1 相关概念界定33-37
- 2.1.1 全球气候变化33-34
- 2.1.2 温室气体排放34-35
- 2.1.3 碳减排与碳交易35
- 2.1.4 能源效率35
- 2.1.5 低碳经济35-36
- 2.1.6 全要素生产率36-37
- 2.2 理论基础37-41
- 2.2.1 经济增长理论37-38
- 2.2.2 循环经济理论38-39
- 2.2.3 气候变化理论39-40
- 2.2.4 低碳经济理论40-41
- 2.3 方法介绍41-47
- 2.3.1 相关分析41-42
- 2.3.2 层次分析42-45
- 2.3.3 主成分分析45-46
- 2.3.4 多元回归分析46
- 2.3.5 聚类分析46-47
- 2.4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47-50
- 2.4.1 指标选择原则47-48
- 2.4.2 评价指标体系48
- 2.4.3 主要指标内涵48-50
- 2.5 数据选择50-52
- 2.5.1 数据选择的原则50-51
- 2.5.2 气候变化的数据选择51
- 2.5.3 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选择51
- 2.5.4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数据选择51
- 2.5.5 环境分析的数据选择51-52
- 2.6 本章小结52-53
- 第三章 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3-65
- 3.1 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53
- 3.1.1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53
- 3.1.2 江苏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53
- 3.2 气候变化影响经济发展机理53-55
- 3.2.1 气候变化与多层面气候变化规则54
- 3.2.2 基于气候变化规则的低碳经济制度54
- 3.2.3 气候变化规则与全球产业结构54
- 3.2.4 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净收益者54-55
- 3.3 气候变化影响区域经济状态55-57
- 3.3.1 气候变化对全球及各区域的经济影响55-56
- 3.3.2 气候变化对江苏经济的影响56-57
- 3.4 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农业为例57-63
- 3.4.1 问题的提出57-58
- 3.4.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58-59
- 3.4.3 分析结果59-63
- 3.5 本章小结63-65
- 第四章 典型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评价65-87
- 4.1 典型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评价65-79
- 4.1.1 层次分析结果65-66
- 4.1.2 主成分分析结果66-79
- 4.2 典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79-85
- 4.2.1 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79-81
- 4.2.2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81-83
- 4.2.3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83
- 4.2.4 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83-84
- 4.2.5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84-85
- 4.3 本章小结85-87
- 第五章 国内典型省(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87-105
- 5.1 国内典型省(市)选择依据87-89
- 5.1.1 碳排放区域分布87
- 5.1.2 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87-88
- 5.1.3 低碳经济发展实践88-89
- 5.2 典型省(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89-100
- 5.2.1 层次分析结果89-90
- 5.2.2 主成分分析结果90-100
- 5.3 典型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100-104
- 5.3.1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100-101
- 5.3.2 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101-102
- 5.3.3 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102-103
- 5.3.4 浙江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措施103-104
- 5.4 本章小结104-105
- 第六章 江苏经济增长基础与约束条件105-131
- 6.1 江苏经济增长的基础分析105-114
- 6.1.1 经济发展态势105-106
- 6.1.2 产业结构现状106-107
- 6.1.3 区域发展特征107-114
- 6.2 江苏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114-123
- 6.2.1 能源约束114-119
- 6.2.2 环境约束119-123
- 6.3 江苏经济发展的气候条件123-130
- 6.3.1 江苏气温的变化123-124
- 6.3.2 分析结果124-130
- 6.4 本章小结130-131
- 第七章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分析131-141
- 7.1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进展131-133
- 7.1.1 政策法规进展131
- 7.1.2 减排体系进展131-132
- 7.1.3 发展平台进展132-133
- 7.1.4 国际合作进展133
- 7.2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成效133-135
- 7.2.1 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133
- 7.2.2 新能源开发不断加强133-135
- 7.2.3 生态省建设取得进展135
- 7.3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评价135-140
- 7.3.1 层次分析结果135-137
- 7.3.2 主成分分析结果137-140
- 7.3.3 评价小结140
- 7.4 本章小结140-141
- 第八章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建议141-149
- 8.1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141
- 8.2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路径141-148
- 8.2.1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142-143
- 8.2.2 破解资源约束143-144
- 8.2.3 加强环境保护144-145
- 8.2.4 加快发展碳交易和碳基金145-147
- 8.2.5 推进三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协作共进147-148
- 8.3 本章小结148-149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149-153
- 9.1 主要结论149-150
- 9.1.1 气候变量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149
- 9.1.2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149-150
- 9.1.3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成效150
- 9.1.4 江苏气候变化的特征150
- 9.1.5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建议150
- 9.2 创新点150-151
- 9.2.1 气候变量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分析150-151
- 9.2.2 基于碳循环思路并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多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评价151
- 9.3 研究展望151-153
- 9.3.1 江苏区域或主导产业的低碳发展研究151
- 9.3.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151-152
- 9.3.3 未来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152-153
- 参考文献153-16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167-169
- 致谢169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6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