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热水流动与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下热水流动与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出现了浪费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导致地下热水的水位持续不断地下降,建立描述地下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探讨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模拟和预测不同地下热水系统在天然条件下和人为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的水动力场和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地热资源的潜力评估及开采规划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这对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普遍性守恒原理,在推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的密度和动力粘滞系数会随温度、压力、溶质浓度变化这些因素的影响,重新推导了描述中低温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数学模型。对于地下热水压力场数学模型采用标准的有限元单元法进行了数值离散,对于地下热水渗流速度是采用Yeh提出的有限元方法获得相应的地下热水渗流速度;对于温度场数学模型,分别采用标准有限单元法、上游加权有限单元法或者上游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地下热水温度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Fortran 90/95语言编写了地下热水运移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FEMFH,并分别采用一维解析解、二维Elder问题及软件FEFLOW对比三个方面验证了程序是可靠性。利用数值程序FEMFH对水平展布的、均质各项同性的热储层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水头在水力梯度方向上同样呈线性降低,在垂向上受温度的影响,水头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该曲线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在相同条件下,与常温含水层相比,流量随含水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相对粘滞性系数受温度的影响造成的。地下热水的等水头线与流线并不是正交的,当含水层底部边界的温度越高,等水头线与流线斜交的角度越小,其次地下热水的水力梯度越大,等水头线与流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越趋近90°;斜交的角度与参考水头也相关,只有当含水层的温度是恒温的,且与参考温度相同时,等水头线与流线恰恰正交;对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其值的改变对地下热水中流网几乎没有影响。
【关键词】:地下热水 压力场数学模型 温度场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25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地下热水运移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研究的文献报道14-16
- 1.2.2 地下热水运移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的研究现状16-20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20-23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3
- 1.4 主要创新点23-25
- 第2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25-32
- 2.1 压力场数学模型25-28
- 2.1.1 压力场控制方程25-27
- 2.1.2 压力场初始条件27
- 2.1.3 压力场边界条件27-28
- 2.2 温度场数学模型28-30
- 2.2.1 温度场控制方程28-30
- 2.2.2 温度场初始条件30
- 2.2.3 温度场边界条件30
- 2.3 参数的确定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有限元解法32-44
- 3.1 压力场有限元法32-36
- 3.2 抽/注水井的处理36
- 3.3 地下水流速的计算36-37
- 3.4 温度场有限元法37-43
- 3.4.1 标准伽辽金有限元法38-40
- 3.4.2 上游加权有限单元法40-41
- 3.4.3 上游加权最小二乘法41-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若干问题的处理44-55
- 4.1 网格剖分44-48
- 4.2 含水层参数48
- 4.3 时间的离散48-49
- 4.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49-50
- 4.5 大型稀疏矩阵的存贮50-52
- 4.6 大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52-53
- 4.7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的验证55-70
- 5.1 一维数学模型55-57
- 5.2 二维数学模型57-63
- 5.3 三维数学模型63-68
- 5.4 本章小结68-70
- 第6章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的应用70-94
- 6.1 地下热水的赋存形式70-71
- 6.2 地下热水的水动力特征研究71-80
- 6.2.1 研究现状71-73
- 6.2.2 模型的假设73-74
- 6.2.3 地下热水水动力特征的讨论74-80
- 6.3 流网80-92
- 6.3.1 研究现状80-81
- 6.3.2 流函数81-83
- 6.3.3 有限元离散83-85
- 6.3.4 地下热水流网模型的概化85-87
- 6.3.5 地下热水的流网特征及影响因素87-92
- 6.4 本章小结92-94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94-98
- 7.1 结论94-96
- 7.2 建议96-98
- 致谢98-99
- 参考文献99-107
- 个人简历107-109
- 附录A 地下热水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程序FEMFH的简介109-118
- A1.1 主程序的运行109-118
- A1.2 输出模块118
- A1.2.1 输入文件的输出118
- A1.2.2 计算结果的输出118
- A1.3 软件Tecplot绘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毅,张长文,栗秋实;哈尔滨地区地下热水资源预测[J];中国煤田地质;2000年02期
2 耿鹤年,朱献放;温州地区低温地下热水分布及开发前景探讨[J];浙江地质;2000年01期
3 张伟,董忠龙;鞍山市地下热水成因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11期
4 薛传东,李峰,谈树成,李宝珠,尹牡丹,秦德先;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5 谈树成,薛传东,赵筱青,秦德先,易琦,范柱国;昆明盆地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春沛;北京延庆北部地区地下热水资源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2年03期
7 张戈,崔亚力,杨绍南,关卓;辽宁省地下热水分布特征[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2期
8 程爱玲;地下热水成矿机理[J];山西建筑;2004年12期
9 黄卫星;太原市地下热水分布及开发利用探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年02期
10 金海峰,张益谦;西安地下热水开采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训;陈明佑;赵维明;李明朗;;中国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系统模拟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陈象正;陈国金;;武汉市地下热水资源探索[A];矿产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论文专辑[C];2004年
3 曾溅辉;;秦皇岛地区地下热水的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7)[C];1991年
4 张锡根;;天津地下热水的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6号)[C];1990年
5 杨雷;肖琼;;重庆市温塘峡地下热水资源特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喜昌;;四川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结构类型与分布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7)[C];1986年
7 关自强;;厦门开展地下热水资源调查的做法及意义[A];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巨芬;魏玉梅;;保定市地下热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前景分析[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石维栋;张森琦;辛元红;李永国;周金元;;西宁盆地北西缘地下热水形成机理分析[A];地下水勘查技术现场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翟荣廷;;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地下热水[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5)[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维标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地下热水是“水”也是“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焦作市老科协科技部 杨熔钢;发挥独特优势 开发地下热水[N];焦作日报;2010年
3 张汝芳 记者 谭迎春;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周维标 肖波;地下热水是水也是矿[N];中国矿业报;2013年
5 徐宁;加强资源管理 全力打造温泉城[N];营口日报;2007年
6 张国建 朱强;南阳地热开发前景看好[N];中国矿业报;2001年
7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 周维标;地热水是“水”也是“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王帮平;贵州出台地热开发专项规划[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记者李华、实习生李娜;喀什首次找到95℃地下热水[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王莉;青海两项地质研究成果通过评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保建;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赵慧;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赵敬波;地下热水流动与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高竞;地下热水钙华沉积的水化学影响因素和热水钙华微层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广;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与放射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郭帅;广东从化温泉区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范基姣;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循环模式及可更新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虞岚;我国部分地下热水中氟的分布与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韦梅华;四川省康定县地下热水结垢机理及趋势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覃兰丽;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贾旭兵;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可更新性与回灌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王瑞娟;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评价[D];长安大学;2009年
9 杨雷;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段晨阳;羊易卜杰母河谷区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及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关键词:地下热水流动与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41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