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小分子的激光光腔衰荡光谱线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6:32

  本文关键词:大气小分子的激光光腔衰荡光谱线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光腔衰荡光谱 光谱线型 水分子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氢分子 碰撞线型


【摘要】:分子光谱学作为研究分子结构、性质以及分子间作用关系的重要手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同时还是环境、天文观测等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近年来,人们对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的监控、大气污染物的检测以及天文观测中对于星际气体、宇宙起源等太空探索都主要依赖于光谱学手段。另一方面,随着高精密原子分子光谱技术的发展,一些原子、分子光谱也被应用于检验基本物理定律和测定基本物理常数(如精细结构常数以及波尔兹曼常数等)。这些光谱学应用都依赖于可靠可信的光谱数据参数,而如何得到这些光谱参数则主要依赖于对实验测量光谱的拟合,目前被广泛使用的HITRAN数据库所采用的就是最常用的伏特(Voigt)线型来拟合得到的各类光谱参数,包括谱线的位置、强度、位移系数以及展宽系数。但随着光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大气遥感探测所需要的光谱数据有了更高精度的要求,伏特(Voigt)线型不再能够满足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精度更高、也更复杂的光谱线型理论被发展起来。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发展高精密激光光腔衰荡光谱方法来研究大气小分子的高精密光谱,并通过考虑不同光谱的信噪比、测量压力以及谱线的频率精度来选择合适光谱线型解析光谱,获得了重要的光谱信息参数,包括谱线的位置、强度、位移系数以及展宽系数、压窄系数等。同时对光谱线型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对于未来利用光谱手段测量波尔兹曼常数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介绍光谱线型的发展,造成谱线展宽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不同作用机理所发展出的各类光谱线型,包括伏特(Voigt)、软球碰撞线型(Galatry)、硬球碰撞线型(Rautian)、部分修正的速度相关硬球碰撞线型(HTP)等。同时介绍光谱线型参数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与压力温度等的相关性,另外简要概述多原子分子的红外振转光谱结构和跃迁选择定则。第二章简要介绍几种目前主要的高分辨光谱技术,并重点说明光腔衰荡光谱原理、高精度光腔衰荡光谱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发展。同时详细阐述实验室所发展的高真空激光光腔衰荡光谱实验装置的结构,在可探测波段780—850 nm内,它的探测灵敏度达到10-11/cm,同时频率精度达到亚MHz水平。第三章介绍利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测量重要大气小分子如水分子(及其同位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在相关可探测波段的振转跃迁光谱,采用高斯线型(Gaussian)以及伏特(Voigt)线型拟合谱线得到相关光谱信息参数。第四章介绍氢分子的电四极矩跃迁高精密光谱研究工作。通过采用软球碰撞线型(Galatry)、硬球碰撞线型(Rautian)、速度相关的伏特线型(SDVP)等复杂线型来拟合光谱,得到氢分子的第二泛频电四极跃迁谱线的位置以及强度、展宽、压窄等光谱参数。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缓冲气体对于氢分子S3(1)跃迁的碰撞线型变化,发现了氢分子在不同缓冲气中的碰撞线型不仅包含有分子间碰撞所带来的Dicke压窄效应,还存在不可忽略的速度依赖效应。因此通过采用考虑速度依赖效应的硬球碰撞模型得到SDHC线型,来拟合光谱得到了不同缓冲气对于氢分子的压力位移系数、压力展宽系数以及碰撞压窄系数。
【关键词】:激光光腔衰荡光谱 光谱线型 水分子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氢分子 碰撞线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56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光谱线型理论12-36
  • 1.1 吸收光谱13-15
  • 1.1.1 Lambert-Beer定律13-15
  • 1.1.2 光谱线型函数15
  • 1.2 造成谱线展宽的因素15-17
  • 1.2.1 自然加宽15-16
  • 1.2.2 多普勒加宽——Gaussian线型16-17
  • 1.2.3 碰撞加宽——Lorentz线型17
  • 1.3 不同线型的发展17-29
  • 1.3.1 Voigt线型18-20
  • 1.3.2 Galatry/Rautian/BBP线型20-23
  • 1.3.3 SDVP/SDGP/SDRP线型23-24
  • 1.3.4 HTP线型24-29
  • 1.4 光谱线型参数29-31
  • 1.4.1 光谱线型的各项参数29-30
  • 1.4.2 部分重叠谱线的多峰拟合30-31
  • 1.5 多原子分子红外振转光谱31-36
  • 1.5.1 分子能级理论31-32
  • 1.5.2 振转跃迁选择定则32-36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装置36-52
  • 2.1 高分辨吸收光谱技术36-39
  • 2.1.1 傅里叶变换光谱(FTS)36
  • 2.1.2 激光腔内吸收光谱(ICLAS)36-37
  • 2.1.3 腔内增强吸收光谱(CEAS)37
  • 2.1.4 激光光腔衰荡光谱(CRDS)37-39
  • 2.2 高精密激光光腔衰荡光谱技术39-50
  • 2.2.1 基本原理39-43
  • 2.2.2 实验装置43-47
  • 2.2.3 超稳腔频率定标47-50
  • 2.3 高精密光谱仪性能50-52
  • 第三章 气相多原子分子的红外振转光谱测量52-86
  • 3.1 H_2~(16)O及其同位素分子HD~(16)O、D_2~(16)O在782-840 nm的绝对频率测量52-66
  • 3.1.1 研究概况52-54
  • 3.1.2 研究方法54-56
  • 3.1.3 光谱分析56-62
  • 3.1.4 结果讨论62-66
  • 3.2 CO_2分子的近红外振转光谱66-75
  • 3.2.1 研究概况66
  • 3.2.2 研究方法66-67
  • 3.2.3 光谱分析67-70
  • 3.2.4 结果讨论70-75
  • 3.3 CO分子的第五泛频振转跃迁谱线研究75-86
  • 3.3.1 研究概况75-76
  • 3.3.2 研究方法76
  • 3.3.3 光谱分析76-81
  • 3.3.4 结果讨论81-86
  • 第四章 氢分子的振转跃迁高精密线型研究86-106
  • 4.1 H_2分子的电四极矩跃迁86-96
  • 4.1.1 研究概况87-88
  • 4.1.2 研究方法88-89
  • 4.1.3 光谱分析89-92
  • 4.1.4 结果讨论92-96
  • 4.2 H_2在He/Ar/N_2缓冲气体中的碰撞线型96-106
  • 4.2.1 研究概况96-97
  • 4.2.2 研究方法97-98
  • 4.2.3 光谱分析98-102
  • 4.2.4 结果讨论102-106
  • 第五章 附录106-116
  • 5.1 SDHC线型函数106-108
  • 5.2 Fortran程序108-116
  • 参考文献116-126
  • 致谢126-12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128-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玉;薛友苏;周云生;;陶瓷聚光腔研制简报[J];兵器激光;1983年02期

2 王茂蒲;外场换灯的激光聚光腔的设计及试验[J];机载火控;1985年04期

3 任丕祥;;镀银聚光腔的效率及其它[J];兵器激光;1985年02期

4 孙忠琪;段振广;;关于相交圆聚光腔[J];应用激光;1985年03期

5 薛友苏,孙连玉,周云生,杨思文;陶瓷聚光腔的研制[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6 高丽峰,熊胜明,李斌成,张云洞,蔡邦维;用光腔衰荡技术测量镜片的反射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3期

7 高丽峰;李斌成;熊胜明;;光腔衰荡技术测中红外腔镜反射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04期

8 崔鼎;马社;鲜玉强;张伟;崔云俊;;光腔盒底座的模态分析与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S1期

9 戴敏刚;椭圆柱形激光器聚光腔的铣削加工法[J];激光;1977年01期

10 陈倜嵘;对光腔稳定性的一些研究[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春华;肖云峰;杨勇;韩正甫;郭光灿;;变形光腔的方向性发射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孙宏波;熊胜明;高丽峰;;基于光腔衰荡的反射率测量技术的研究[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承跃;高源慈;魏彦玉;谢鸿全;刘盛纲;;平凹型准光腔的场分布研究与模式判别[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秋霞;李尊实;李志全;沙晓鹏;刘正君;;利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测量痕量气体分子浓度综述[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曲哲超;李斌成;韩艳玲;;基于频率选择性光反馈光腔衰荡技术的高反射率测量[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洪波;彭建中;郑元善;;漫反射陶瓷聚光腔的研制[A];陶瓷—金属封接技术进步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易亨瑜;;光腔衰荡法反射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孙羽;潘虎;程存峰;刘安雯;胡水明;;激光光腔衰荡光谱测量玻尔兹曼常数[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丽峰;李斌成;熊胜明;;光腔衰荡技术测中红外高反射膜反射率[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康美玲;孙美秀;姜琛昱;龚智勇;李迎新;;脉冲光腔衰荡光谱技术中激光光源的参数选择[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艳;大气小分子的激光光腔衰荡光谱线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殷勇;三反射镜准光腔电磁辐射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兵;高灵敏光腔衰荡光谱测量痕量气体分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窦玉焕;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光腔问题的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5 潘虎;稳频激光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方法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赵东锋;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若干自由基的光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赵东锋;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若干自由基光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陆燕;高分辨光腔衰荡光谱研究部分大气分子的振转谱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陈蓓冉;同轴型准光腔短毫米波辐射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忠伟;连续波光腔衰荡光谱装置的建立及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HO_2和OH自由基定量测定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冰;等离子体浓度准光腔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吕晓宁;光腔衰荡光谱装置的建立并测量高反镜的反射率[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程桂平;光腔中两原子共振荧光的相干性质和相对位置定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裴娜;紧凑型多灯多棒激光聚光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琴;宽频脉冲光的传播特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辰飞;空气等离子体中NO_2的光腔衰荡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祖鸿宇;偏振光反馈光腔衰荡高反射率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8 付强;基于FEL的THz源的光腔设计及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家婷;介质阻挡及微波放电等离子体中OH和O_2(~1△_g)的光腔衰荡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浩;基于FEL的THz源的光腔设计与数值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3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943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