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F17A-MF59疫苗免疫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F17A-MF59疫苗免疫学特性研究
刘永夏
【摘要】:大肠杆菌(E. coli)是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最主要的环境致病菌,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首先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2012年9月-2013年10月从北京、河北和天津的6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663份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出大肠杆菌70株,流行率为10.6%。大肠杆菌引发的奶牛乳房炎是通过自身的粘附性菌毛定植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奶牛乳腺内大量繁殖,继而产生多种毒素导致乳腺组织的炎症。为进一步分析乳房炎源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根据文献报道通过PCR的方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了种系分群,毒力因子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房炎源性大肠杆菌主要种系进化群为B1群(58.6%)和A群(35.7%),流行的主要毒力基因为f17A(15.7%),irp2(14.3%),astA (10.0%), iucD (7.1%)和colV (5.7%),而且B1群大肠杆菌比A群毒力因子分布更加广泛;大多数分离的大肠杆菌(87.1%)具有耐药性,耐药性最强的是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而且B1群大肠杆菌比A群耐药性要强,其中链霉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具有一致性。 先前的报道和前期对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调查结果均显示,F17菌毛是乳房炎源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菌毛,所以本研究拟通过制备F17菌毛亚单位疫苗对大肠杆菌性奶牛乳房炎进行防控。在本研究中,首先以分离的大肠杆菌E-BJ-1菌株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f17A基因,将该基因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了f17A-pET28a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制备了F17A蛋白原核表达菌株;对重组菌株经1mM IPTG诱导后,F17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4h后己达到较高水平,SDS-PAGE分析F17A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随后对诱导菌体进行超声破碎裂解,以包涵体溶解液溶解目的蛋白,利用重组蛋白的His标签对其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经蛋白复性处理后,获得了高质量的F17A重组蛋白。 随后,将F17A重组蛋白作为抗原,MF59作为佐剂,制备了F17A-MF59亚单位疫苗,并对疫苗的免疫学特性进行了评价。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小鼠精神、食欲均未出现异常,剖检小鼠内脏器官完好,未出现异常病理变化,说明该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小鼠对于F17A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佐剂组,而且持续时间更长,抗体亚类以IgG1和IgG2a为主,说明MF59佐剂不仅能有效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对于Thl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存活率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小鼠攻毒的存活率要显著高于未免疫组,而且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更短;主要组织器官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F17A-MF59疫苗免疫组小鼠的主要内脏器官(肝脏、脾脏、肾脏)在时间和细菌残留数量上对大肠杆菌的清除效率要显著高于未免疫组,特别是肝脏和脾脏,而且F17A-MF59疫苗免疫攻毒组小鼠的病理损伤程度比未免疫攻毒组小鼠有所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未免疫攻毒组CD4+和CD8+T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降低,F17A-MF59免疫攻毒组小鼠CD4+T细胞比例出现显著升高,说明MF59能显著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但CD8+T细胞比例发生了显著的降低(降低幅度低于未免疫组)这可能由于攻毒后小鼠由于细菌的感染,机体的免疫机能受损,或者大肠杆菌主要是胞外致病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所致。总的看来,F17A-MF59疫苗能有效增强机体对于大肠杆菌的抗感染免疫反应,尤其是体液免疫,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研究证实F17A-MF59疫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相关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玉;;奶牛乳腺炎危害性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07年08期
2 严丹红;郝葆青;吴润;农向;;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致病性及研究进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3 金尔光;曾新华;周木清;陈洁;陈橙;钱运国;;奶牛乳房炎研究概况[J];养殖与饲料;2008年06期
4 陈祥;崔一晨;高崧;焦新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播模式[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贤;;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J];山东畜牧兽医;2010年01期
2 邓霞;李雁楠;周建琴;马志敏;;某市部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的检测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刘雅婷;杨宇;王旺;吉尚志;刘丽娟;曹刚强;王静;;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2年02期
4 杨峰;王旭荣;李新圃;罗金印;王玲;李宏胜;;N-乙酰-L-半胱氨酸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8期
5 隗黎丽;吴华东;熊六凤;;柱状黄杆菌对草鱼TLR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Orawan Khow;Sunutcha Suntrarachun;;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of active eukaryotic proteins in bacterial expression system[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2年02期
7 廖萌;严孙杰;;成骨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8 王凯;何天骏;胡福良;;蜂胶佐剂在兽用疫苗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0期
9 李卫娟;胡钟仁;刘琴;周亚平;李东江;杜文华;赵德宏;赵富;王莲梅;;萨能奶山羊乳体细胞数与乳汁成分变化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9期
10 马垭杰;安晓娟;王毅;;临泽地区荷斯坦奶牛春季体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乳性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海普;三峡库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孙玉静;肿瘤基因工程纳米疫苗的研制及抗肿瘤效应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徐道华;基于CTL表位的宫颈癌治疗性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免疫学效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葛伟;肿瘤基因工程纳米乳剂疫苗的药效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5 赵一萍;蒙古马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及脾脏表达谱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薛雪;AQP4基因缺失对中脑TGF-β产生的影响及其与帕金森疾病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晶晶;中华绒螯蟹免疫致敏现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8 王雷雷;扇贝补体相关分子的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9 赵敏;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炎症的影响及低脂膳食干预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桂朗;中国明对虾两种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树新,许尚忠,李金泉,马云,王国斌;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2004年05期
2 张越男,张彦明,张怀喜;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4期
3 郭昌明;张乃生;周昌芳;杨正涛;魏东;张志刚;;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06期
4 周绪正;张继瑜;李剑勇;李金善;李宏胜;蒲万霞;魏小娟;牛建荣;徐忠赞;张占峰;杨辉;杨明成;康明海;田建明;;“乳源康”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2期
5 蒋春茂,周新民,周广生,王子轼;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6 李波;周虚;;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10期
7 易明梅;冯华;朱建国;华修国;孟和;孙怀昌;袁耀明;;生物制剂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5期
8 梁爱华;抗菌药诱导的内毒素释放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年05期
9 苗玉涛,刘建辉,郭树森;奶牛乳房炎的测试调查与分析[J];河北畜牧兽医;2001年03期
10 田文儒,刘大海,张雪清;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雪旺;陈功义;;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奶牛;2007年01期
2 代敏;王雄清;王红宁;罗英;陈希文;郭文宇;;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03期
3 夏胜超;吴聪明;王绍琛;刘金凤;沈建忠;;奶牛乳房炎病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J];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04期
4 郎景民;布日额;张婷;刘丽;姬守德;;奶牛乳房炎生物制剂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伍清林,金兰梅,汲军;奶牛乳房炎与气候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4年06期
6 苏志强;;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J];青年科学;2007年08期
7 刘忠琛;李加香;;如何防治奶牛乳房炎[J];科技致富向导;2000年09期
8 冀玉浈,闫常平,孙文毅,黄俊武,许腊梅;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01期
9 刘文进,陈创夫,滕文军,吴洁,任雪艳;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J];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02期
10 刘文进,陈创夫,王远志,吴洁,任雪艳;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J];农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群维;王根林;;奶牛乳房炎分子水平诊断的研究进展[A];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英峰;丁伯良;;奶牛乳房炎的血液学变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久荣;;防治夏季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4 刘士武;李彦民;王万俊;陈平;;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诊治[A];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晏勇邦;周贵;;奶牛乳房炎的防治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富艳玲;刘爱玲;李旭东;;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少华;任丽琴;包永占;秦建华;史万玉;;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娜;贾建林;坎吉古丽;赵殿玲;;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9 宋亚攀;杨利国;孙丽萍;宋洛文;滑国华;;奶牛乳房炎防治新技术简介[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丁春华;王雷;;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2 ;[N];吉林农村报;2008年
3 宁新旺;[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4 见习记者 努丽亚;[N];新疆科技报(汉);2013年
5 记者 尚静;[N];新疆科技报(汉);2013年
6 兽医专家 张守印;[N];吉林农村报;2014年
7 高祀敏;[N];山东科技报;2004年
8 ;[N];新疆科技报(汉);2003年
9 刘忠琛 李加香;[N];云南科技报;2000年
10 ;[N];云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应;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吴金梅;甘草总黄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及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战永波;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筛选及其抗炎免疫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建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其主要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牛丽莉;奶牛乳房炎相关血浆蛋白质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范鑫;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史冬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以黏附素为靶位的疫苗的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建锋;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9 曹随忠;应用SSH技术筛选和克隆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基因[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10 高树新;BoL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志辉;中药软膏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冯万新;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多联苗抗体检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磊;石家庄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敏;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凝胶剂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5 白龙;呼市地区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郭春燕;牧区某集约化牛场奶牛乳房炎与环境致病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钦华;长沙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学调查及其耐药性检测[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秀萍;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孙先明;水溶性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文进;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学调查与免疫治疗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F17A-MF59疫苗免疫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