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王庆燕
【摘要】:增加密度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手段,但是增加密度会引起群体郁闭,冠层光透过性降低,不利于植株生长,避阴反应是植物响应高密度下光照信号的重要机制,对提高植物耐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株型品种‘农大4967’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结构群体下玉米的避阴反应及田间光照分布特征,探讨了乙烯和赤霉素在玉米避阴反应中的作用,分析了光照强度对玉米避阴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一定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诱导玉米呈典型的避阴反应特征。表现为中下部茎叶纵向伸长增加,横向生长受到抑制,叶片直立;单株总叶面积减小,生物量积累减少,单株产量降低;试验密度范围内农大4967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郑单958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2)随栽培密度增加,玉米冠层下部光辐射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400-700nm)显著降低,其中400-500nm和600-700nm光辐射强度下降剧烈,在总辐射(400-800nm)中所占比值减小,700-800nm光辐射下降缓慢,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增大,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显著减小。 (3)栽培密度增大可以显著促进玉米内源GA4、乙烯、IAA、ZR和iPA的生物合成。其中,高密度下GA4的积累主要是由ZmCPSl和ZmKSl的表达上调引起的。乙烯的合成增加体现在ACC的积累和ACO活性增加上,栽培密度增大还可以诱导乙烯信号途径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 (4)乙烯利处理可以显著抑制玉米节间的伸长,降低植株对密度的响应。外源GA3处理可显著诱导玉米的避阴反应,促进茎叶纵向伸长生长,抑制横向生长,GA3处理同时还增大了不同密度间玉米基部节间伸长的差异;PAC处理可显著抑制低密度下玉米的生长,在高密度下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提高玉米收获指数,对高密度下玉米产量有增加趋势。 (5)17%的遮阴(S1)可显著诱导玉米的避阴反应,促进玉米节间和叶片的伸长生长,抑制叶宽和节间直径的增大,降低植株生物量积累和产量;但50%遮阴(S2)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6)种植行向对玉米的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存在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与南北行向(N-S)相比,东西行向(E-W)可显著促进玉米茎叶生长和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收获指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李爱芹,张海松;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2 房增国,赵秀芬,高祖明;施用多效唑对小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3期
3 郑伟;张艳红;;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4 蔡永萍,陶汉之,程备久;对生玉米叶片蒸腾、光合若干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孔宇;王霞;杨亮;赵宏伟;;密度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群体源库性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7 汪先勇;汪从选;;玉米不同行向的不同定向结穗栽培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贵州气象;2009年06期
8 王晓蔷;董本春;李晓光;高艳;牛宏伟;郝兆英;;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8期
9 王鹏文,戴俊英;玉米群体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9年03期
10 曾旭;张怀琼;罗培高;任正隆;;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延菊,齐延芳,许方佐,周柱华,徐立华,邱登林;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王晓燕;张洪生;盖伟玲;段梅堂;姜雯;;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杨慧;薛彦久;王莹莹;马汇泉;谢先芝;;一个光敏色素B调控的水稻NBS-LRR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徐恒永,王庆成,赵君实,徐庆章,宫秀兰,王忠孝;小麦玉米亩产吨粮群体光合性能与配套技术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5 李培德;方国成;徐华山;李珍连;武晓智;;两系杂交粳稻精量用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6 刘海燕;;种植度对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7 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王向阳;李林;;玉米新品种洛玉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8 吴九林;刘蓉蓉;刘文广;;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9 张秀芳;;多效唑对高粱幼苗某些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10 李艳军;张小均;孙磊;孙杰;;北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刘祖贵;于景春;;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李金才;郭程瑾;郭新宇;张风路;赵春江;肖凯;;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和密度调控效应[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春玉米超高产(17383.5kg hm~(-2))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红丽;王子崇;;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A];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宏海;朱建军;夏徽;张旺锋;勾玲;赵瑞海;;滴灌棉田根区水分对棉花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维;郑曙峰;徐道青;屈磊;刘小玲;;种植密度对棉花行株间冠层结构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聂以春;张献龙;杨细燕;郭小平;;抗虫杂交棉的光合性状、经济性状的优势及配合力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孙小玲;许岳飞;周禾;;遮荫对高羊茅激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郝兰春;谭秀山;毕建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旭梅;高旭东;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新宁;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玉芹;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旭毅;两种生态条件下氮肥调控和栽培方式对水稻库源构建和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肖永贵;山东小麦产量性状遗传进度与骨干亲本周8425B的分子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付微;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水碳循环对植被盖度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8 刘婧;光敏色素B调控水稻干旱胁迫耐性的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磊;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仁和;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元刚;夏玉米—冬小麦“双晚”种植方式对周年光温资源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吉顺;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安宏明;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竞争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洪军;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永祥;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郭仁松;新疆超高产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白彩云;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林艳;短生育期基因SGP(t)与其它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煜梁;湘农玉13号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晓丽;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能力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学增,高新学;不同玉米群体二氧化碳含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2 徐庆章;黄舜阶;李登海;;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Ⅱ.不同株型玉米受光量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4期
3 王庆成,刘开昌,张秀清,李爱芹;山东玉米科技50年回顾与21世纪初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4 徐恒永,王庆成,赵君实,徐庆章,宫秀兰,王忠孝;小麦玉米亩产吨粮群体光合性能与配套技术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5 王庆成,刘开昌,张秀清,王春英,张海林;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6 王庆成,刘开昌,张秀清,王春英,张海林;玉米新杂交种的产量-密度方程与耐密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7 陈洪俭;王世济;阮龙;高正良;左晓龙;;安徽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8 邹吉波;;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9 郑雅楠;吕国忠;杨宇;庄敬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鉴别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冯颖竹;陈惠阳;贺立红;赵琛;余土元;;光强因子对甜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就彩色玉米答读者[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05期
2 谭静,李小林;国外玉米抗旱方法[J];世界农业;2000年03期
3 郭庆法,汪黎明;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育种成果成绩斐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4 于振宝,吕相义,李继森,孙娜,丛向科,王晓临,朱立垚,颜士立,宁文金;发展玉米、小麦套种,增加复种指数[J];杂粮作物;2000年01期
5 杨贤成,焦仁海,金文龙,徐艳荣;“四单”系列玉米品种在贵州省表现初步评价[J];杂粮作物;2000年05期
6 石小燕;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0年03期
7 苏俊;“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8 薛飞,曹雨,何平,侯殿文,白英智;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9 张忠军,孙瑞华;选购玉米品种应遵循的原则[J];吉林农业;2000年01期
10 钟小轮;玉米保鲜大有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2 刘治先;;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治先;;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5 刘翔;许志刚;;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7 于世举;;岫岩地区玉米保全苗技术[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晓俊;于飞;敖芹;;干旱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9 白淑湘;;玉米品种选择的依据及适时播种[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10 赵凤琴;吕端春;;玉米种子质量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仁;[N];期货日报;2004年
2 记者李忠春、江山;[N];人民日报;2003年
3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柴兰高;[N];山东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忠春 赵永平;[N];市场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方世璞;[N];市场报;2004年
6 记者 张红梅;[N];威海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继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青马投资 于玲;[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春;[N];广西日报;2006年
10 吴桥县农业局 赵风娟;[N];河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运圣;玉米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张新伟;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特征与识别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永生;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庆燕;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岳桂东;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延锋;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田间试验与遗传稳定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恩琼;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丁莉;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张志军;玉米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谢瑞芝;玉米基因型的硫效率差异及氮硫互作对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佳贵;玉米喜肥等级及其氮磷钾平衡调控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2 杨芳;豌豆过氧化氢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吕萌萌;不同供锌浓度下玉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志东;干旱胁迫下玉米转录因子家族表达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李晓辉;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王玉芳;不同阴离子形态锌化合物胁迫下玉米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关琦;贵州部分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郝玉波;砷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马贇花;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与生理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白静;黑龙江西北部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群体结构下玉米避阴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