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农业大学》 2015年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麒
【摘要】: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土壤微生物对还田后的秸秆进行腐解,作物吸收利用了从秸秆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养分,可以相对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及产投比。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4年黑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已超过400万公顷,水稻秸秆大量剩余。目前,关于黑龙江省秸秆还田问题的报道较多,但是,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状、植株生长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稻田土壤研究对象,以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设置了纯氮0 kg·hm-2、73 kg·hm-2、103kg·hm-2、133 kg·hm-2、163 kg·hm-2、193kg·hm-2共计6个施氮水平,主要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产量、氮磷钾积累量及肥料利用率;还田后秸秆的腐解及其养分释放规律;不同秸秆还田量(0 kg·hm-2、 2500kg·hm-2、5000kg·hm-2、7500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如下: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生育前期的分蘖数量;秸秆还田下,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株高、分蘖、叶面积指数、SPAD值,且表现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氮肥量在133-193kg·hm-2范围内时,先后出现最大值。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根系的伤流量、增加了分蘖期的根表面积;秸秆还田下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根系伤流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亦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在氮肥用量(纯氮)为133~193kg·hm-2时达到最大值。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秸秆还田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氮肥用量(纯氮)为193kg·hm-2最大;而产量及有效分蘖、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氮肥用量(纯氮)为133kg·hm-2最高。秸秆还田抑制灌浆期水稻植株氮、磷、钾素积累;秸秆还田下,施氮肥显著提高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株氮、磷、钾素积累量逐渐增加,在氮肥用量(纯氮)为163~193kg·hm-2时氮磷钾积累最多。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秸秆还田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稻秸秆腐解第一年最快,累积腐解率为51.16%,第二年为26.74%,两年累积腐解率为78.77%;经过两年腐解水稻秸秆碳、氮、磷、钾含量分别降低了12.74%、10.34%、56.25%、91.04%,两年累计释放碳素81.47%、释放氮素80.80%、释放磷素91.00%、释放钾素98.10%。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铵态氮量显著增加;还田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影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NH4+-N含量,对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土壤溶液速效氮和NH4+-N含量在移栽后一个月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迅速降低。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生育前期土壤溶液NH4+-N含量,对后期影响不明显。土壤溶液N03--N显著低于NH4+-N含量,且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施氮肥对土壤溶液硝态氮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玮;乔玉强;曹承富;杜世;赵竹;;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2 赵田径;冯跃华;韩钢钢;董爱玲;潘兴书;宋碧;樊卫国;;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马春梅;张磊;董守坤;;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张雯;侯立白;张斌;王国骄;蒋文春;贾燕;;辽西易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李新举,张志国;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1期
6 陈家彬;林纲;赵德明;江青山;贺兵;李云武;张杰;王峰;杨从金;;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1期
7 王代平;陈燕;黄厚宽;;不同作物秸秆添加腐熟剂进行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年05期
8 陈冬林;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9 徐凤花,刘永春,王伟东,孙冬梅,崔占利;秸杆还田的增磷作用及对植株全磷含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唐延林,王人潮,王秀珍,李云梅;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生化成分的光谱法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秀娟;水曲柳落叶松细根分解与养分释放[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刘建胜;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黄俏丽;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年
4 刘开强;不同耕作方式下稻草分解与养分释放特点及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5 闫超;水稻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及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尹海峰;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氮素渗漏淋溶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汪玉芳;作物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培肥增产的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在范;郑成淑;张翠华;范玲超;;控释肥对土壤有效养分利用率及菊花生长和观赏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2期
3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4 石其伟;;南方水网平原区绿肥还田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5期
5 郦尧生;石其伟;;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6 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7 翟琨;向东山;;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Ⅰ——黔南地区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的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8 翟琨;向东山;;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Ⅱ.——不同栽培措施对黔南烟区土壤供氮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9 向东山;翟琨;;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Ⅲ)——不同栽培措施对黔南烟区烤烟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10 刘辉;赵竹青;;植物氮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会娟;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学善;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罗新宁;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石媛媛;基于数字图像的水稻氮磷钾营养诊断与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飞;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谷加存;中国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寿命及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孙艳丽;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继培;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张子义;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星辉;不同结构水钠锰矿催化氧化对苯二酚腐殖化反应的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苏伟;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乐丽鑫;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丽军;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新春;控释BB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苹果植株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尧;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兆伟;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雪飞;控释肥对紫叶稠李叶片营养、色素及光谱反射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延华;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2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王旭清,王法宏,任德昌,曹宏鑫;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4 舒小琴;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J];安徽科技;2002年Z1期
5 王居里,余一江;紫云英对水稻土理化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7年04期
6 王占乔,欧康泉,杜同兴,张兆冬,王莉莉;水稻覆膜旱作分蘖期耐旱能力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3期
7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代道宇;郑万荭;彭浩;;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8 宋执儒;葛诗平;杨勇;;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9 周金岭;;浅谈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及“禁焚”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10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艳锋;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7年
2 孙永健;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爱红;水稻基蘖肥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土壤供氮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2年
2 韩学凤;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吴菲;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秦华东;免耕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刘阳;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对施氮反应的差异[D];扬州大学;2006年
6 李培德;水稻氮高效有关性状QTLs定位及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晶;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卜毓坚;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陈尚洪;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罗岚;农作物秸杆资源循环利用效益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东,于天富,陈多仁,殷宪强;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Ⅰ.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3期
2 刘帅;卢丽兰;张俊峰;刁世勇;王旭东;;粪肥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态铜、锌变化及其结合竞争[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王旭东;陈鲜妮;王彩霞;田霄鸿;吴发启;;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4 赵悬悬;朱光灿;许丽娟;吕锡武;;蓝藻自然腐解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5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常温条件一种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程励励,文启孝,吴顺令,徐宁;植物物料的化学组成和腐解条件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1年04期
7 陈思根,张一平,白锦鳞,李艳霞;植物残体腐解物能态特征及其与组分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8 白锦鳞,张一平,陈思根,杜建军,李叙勇,杜建平;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热解特征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3年04期
9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汪冬梅,姜岩,,王明辉;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J];土壤学报;1999年01期
10 范春辉;张颖超;许吉婷;王家宏;;复合污染旱田黄土中还田秸秆动态腐解的光谱学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旭东;卢丽兰;;粪肥腐解过程铜锌的形态分布及其竞争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杜金钟;孙美然;赵志兰;邢素丽;;不同用量速腐剂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孙波;王晓玥;蒋瑀霁;汪峰;;气候和土壤类型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中秸秆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协同演变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旭东;胡田田;陈多仁;张一平;;有机物料不同腐解期胡敏酸的性质变化[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凌;郝桂琴;何玲;耿暖;茹淑华;孙世友;张国印;;不同水氮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腐解剂对玉米秸秆腐解效果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供稿;[N];湖南科技报;2010年
2 王信;[N];农民日报;2004年
3 薛志成;[N];农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麒;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Shaukat Ali Abro;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韩旭;大蒜秸秆腐解物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旅程;秸秆腐解菌剂和微生物产电过程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月;水生植物腐解—生长—水质的耦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路平;还田麦秸腐解动态及其与施氮的关系[D];扬州大学;2013年
4 罗文丽;广西主要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5 赵聪;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与能量变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徐一然;水稻与小麦两种秸秆及其组分在淹水土壤中腐解进程的差异[D];扬州大学;2014年
7 邵丽;不同作物残体在不同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牛怡;两种耕作方式下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9 卢丽兰;粪肥腐解过程不同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铜锌的动态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尚洪;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