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晚期的社会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2:21
本文关键词:西汉晚期的社会与文学研究
【摘要】:西汉的统治以元帝为界。此一时期的社会情况可以简单归纳为由于宦官、外戚专权而导致的政治上的昏暗,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和土地兼并的加剧而导致的农民生活的困苦,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西汉政权的覆亡。文学是社会产物,此一时期的文学由于西汉晚期社会情况的变化,在内容和风格上表现出迥异于前期和中期的特征。 西汉晚期文学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灾异类涌现。不同于前、中期奏疏的多为王朝统治的献计献策,此一时期的奏疏因自然灾害的频繁和对宦官、外戚斗争的需要多言说灾异,形成了内容和风格独特的灾异类奏疏。在应对西汉晚期灾害等的统治危机中儒家主张实行全面的改革,这些措施体现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关于政治和祭祀改革的奏疏,具体的改革措施虽然收效甚微,但却位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容充实、形式优美的奏疏,这些带有政论性质的奏疏和史传散文一起确立了西汉散文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为了应对西汉晚期灾害频繁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生活困苦,这一时期皇室频繁地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以祈福消灾。人民生活的困苦和这些大型的皇室祭祀等活动直接导致了大赋内容上的转变,即此一时期的辞赋开始关注农民生活,祭祀活动的描写亦开始进入大赋,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转变所带来的文学创作上的变化。 与奏疏、大赋的变化相一致的是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变化亦导致了抒情赋的变化。由于此一时期宦官、外戚的专权给士人带来的压迫感的增强,加上这一时期士人幽处深宫、贬谪异域、国破流亡、迫受伪职的社会情况和个人经历,这一时期小赋的抒情意味很浓。独特的社会情况和强烈的抒情意味推动着抒情方式的发展变化,其抒情方式由此前的借悲悼屈原抒情这种较为单一的抒情方式转变为叙事以抒情、借景以抒情、述史以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这种抒情方式多样化的尝试为汉魏时期诗歌、辞赋创作的繁荣积累了文学经验。 这一时期外部社会情况的改变带来的是奏疏、大赋、抒情小赋在内容上的转变,同时社会上的尚理、重文思潮的盛行,文化学术的繁荣等文化、文学内部因素的变化亦影响到此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比如在尚理、重文思潮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奏疏和辞赋逻辑结构更加严密,语句上对对仗、押韵更加讲究,这些均为此一时期尚理、重文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学术风气对文学影响也比较明显,此一时期的学术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学的高度繁荣,其带给文学的影响是引用经、史入文,典雅文风的出现以及文学宗经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随着士人对知识掌握的深入,单一的经学已经无法满足士人对知识的追求,士人将其目光转向到整个文化知识,对史学、小学、哲学、天文、历法等无一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博通的风气。这种博通的学风极大地促进了创作方式和文学思想的改变。即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方式由原来的依靠才气,变为现在的依靠学养。在文学思想上除了宗经思想外,由博通学风导致了文学的尚学、尚深、尚用等文学思想的出现。 总之,由于西汉晚期社会的剧变而带来了文学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开启和推动了汉魏文学创作高潮的到来。
【关键词】:西汉晚期 社会 奏疏 辞赋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前言13-21
- 一 论文的选题:西汉晚期的社会与文学的演进13-16
- 二 研究现状概述16-20
- 三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20-21
- 第一章 西汉晚期的政治情况与奏疏内容风格的变化21-72
- 第一节 西汉晚期的政治情况21-34
- 一 宦官、外戚的专权21-27
- 二 用灾异言说政治的兴起27-34
- 第二节 儒生政治影响下奏疏内容的变化34-54
- 一 西汉晚期的灾异类奏疏及其特点34-43
- 二 儒生政治影响下的奏疏43-54
- 第三节 西汉晚期奏疏的风格特征54-72
- 一 厚重典雅55-58
- 二 情感真挚58-64
- 三 注重细节64-68
- 四 语气纡徐平缓68-72
- 第二章 西汉晚期的社会与辞赋内容的新变72-92
- 第一节 皇室活动与大赋的祭祀、校猎描写72-82
- 一 频繁的皇室活动72-74
- 二 奢华的上层生活74-75
- 三 皇室活动频繁背景下辞赋中的祭祀、校猎描写75-82
- 第二节 农民生活的困苦与辞赋中对农民的关注82-92
- 一 西汉晚期的农民生活82-87
- 二 辞赋对农民生活的关注87-92
- 第三章 西汉晚期辞赋抒情方式的演进92-111
- 第一节 西汉晚期抒情方式的演进之一:叙事抒情92-97
- 一 叙事抒情在西汉晚期以前的演进92-94
- 二 西汉晚期辞赋中的叙事以抒情94-97
- 第二节 西汉晚期抒情方式的演进之二:借景抒情97-104
- 一 借景抒情手法的曲折发展97-100
- 二 西汉晚期借景抒情手法的回归和发展100-104
- 第三节 抒情方式的演进之三:述史抒情104-111
- 一 西汉晚期辞赋中的述史抒情描写104-108
- 二 述史抒情辞赋描写的特征108-111
- 第四章 尚理重文思潮与西汉晚期文学创作111-143
- 第一节 尚理思想与西汉晚期文学结构上的演进111-125
- 一 西汉晚期文士尚理思想的加强111-115
- 二 西汉晚期文学结构上的演进115-125
- 第二节 重文思想与西汉晚期文学形式上的演进125-143
- 一 社会对文辞的重视126-129
- 二 西汉晚期文学骈俪化趋势的增强129-143
- 第五章 文化学术的繁荣与文学创作的演进143-189
- 第一节 文化学术发展的环境与政策143-157
- 一 对外战争的结束143-144
- 二 帝王的倡导144-148
- 三 西汉晚期帝王的宽仁148-150
- 四 官僚阶层的向学150-153
- 五 士人待遇的改善153-155
- 六 较浓的艺术氛围155-157
- 第二节 经学的新变及博通学风的初步形成157-169
- 一 经学的繁荣及其新变158-162
- 二 士人的切磋交流与博通学风及文士气质的形成162-169
- 第三节 博通学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69-189
- 一 引用事类的增多169-172
- 二 引用趋向深入、细致172-178
- 三 用典趋向含蓄178-181
- 四 提炼、化用经典字句181-189
- 第六章 儒家思想与西汉晚期文论189-216
- 第一节 西汉晚期文学思想的宗经倾向189-193
- 一 原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成熟189-191
- 二 文章要依经立义191-193
- 第二节 由宗经引发的尚学、尚深、尚用的文学思想193-206
- 一 尚学193-200
- 二 尚深200-204
- 三 尚用204-206
- 第三节 尚辞、尚情的文学思想206-216
- 一 尚辞206-213
- 二 尚情213-216
- 结论216-218
- 参考文献218-223
- 一 基本古籍218-219
- 二 今人著述219-221
- 三 期刊论文221-223
- 致谢223-227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27
本文编号:1124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12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