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群体认同——基于汉族、藏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5 06:19
自我与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认同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多民族、多文化社会背景中开展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自我与群体认同的比较研究,理论上能够丰富当前自我与文化、自我与认同等领域的研究内容,构建中国本土化的自我与认同理论。在实践中,通过探讨群体认同在自我当中的作用,及其对个体和群际关系的影响,能为改善群际关系提供指导。本论文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关于自我和认同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群际接触理论等),以我国西北多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的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群体身份和认同在自我中的作用存在民族差异;第二,身份凸显性对群体认同的影响;第三,群体认同在个体心理适应与群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群体认同的动态性特征对促进积极群际关系的影响。本论文具体通过五个研究,采用自我报告、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分别选取核心的变量进行操作,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假设逐一进行了验证。具体实证研究如下:研究一选取453名汉族、藏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WAI测量法,获得不同民族被试自我概念的内容,基于三重自我建构理论,从个体我、群体我...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研究概述
2.2 自我与文化
2.2.1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视野中的自我
2.2.2 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互依型自我建构
2.2.3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2.2.4 多重动态自我建构
2.3 自我与认同
2.3.1 自我、自我概念与认同
2.3.2 个体认同及其发展
2.3.3 群体认同及其发展
2.3.4 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
2.3.5 群体认同的理论
2.3.6 群体认同的作用及意义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3 研究框架
3.4 研究假设
4 研究一自我概念的民族差异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处理
4.3 研究结果
4.3.1 自我概念的内容
4.3.2 群体身份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
4.4 讨论
5 研究二身份凸显性对群体认同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过程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6 研究三群体认同对心理适应和群际关系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6.3 结果
6.3.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6.3.2 主要变量的差异检验
6.3.3 主要变量的回归分析
6.4 讨论
6.4.1 主要变量民族差异的讨论
6.4.2 群体认同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6.4.3 群体认同与群际关系
7 研究四群际接触对群体认同的影响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工具
7.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7.3 结果
7.3.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
7.3.2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交往态度对民族接触的回归分析
7.4 讨论
8 研究五教育对群体认同的影响初探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方法
8.2.1 研究对象
8.2.2 干预原理
8.2.3 教育干预方案设计和过程
8.2.4 研究工具
8.2.5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8.3 研究结果
8.4 讨论
9 总讨论与结论
9.1 总讨论
9.1.1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
9.1.2 身份凸显性是启动自我的开关
9.1.3 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
9.1.4 群体认同的特征
9.1.5 群体认同的可塑性
9.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9.2.1 理论创新
9.2.2 实践创新
9.2.3 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9.3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5057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研究概述
2.2 自我与文化
2.2.1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视野中的自我
2.2.2 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互依型自我建构
2.2.3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2.2.4 多重动态自我建构
2.3 自我与认同
2.3.1 自我、自我概念与认同
2.3.2 个体认同及其发展
2.3.3 群体认同及其发展
2.3.4 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
2.3.5 群体认同的理论
2.3.6 群体认同的作用及意义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3 研究框架
3.4 研究假设
4 研究一自我概念的民族差异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处理
4.3 研究结果
4.3.1 自我概念的内容
4.3.2 群体身份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
4.4 讨论
5 研究二身份凸显性对群体认同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过程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6 研究三群体认同对心理适应和群际关系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6.3 结果
6.3.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6.3.2 主要变量的差异检验
6.3.3 主要变量的回归分析
6.4 讨论
6.4.1 主要变量民族差异的讨论
6.4.2 群体认同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6.4.3 群体认同与群际关系
7 研究四群际接触对群体认同的影响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工具
7.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7.3 结果
7.3.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
7.3.2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交往态度对民族接触的回归分析
7.4 讨论
8 研究五教育对群体认同的影响初探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方法
8.2.1 研究对象
8.2.2 干预原理
8.2.3 教育干预方案设计和过程
8.2.4 研究工具
8.2.5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8.3 研究结果
8.4 讨论
9 总讨论与结论
9.1 总讨论
9.1.1 自我概念的文化差异
9.1.2 身份凸显性是启动自我的开关
9.1.3 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
9.1.4 群体认同的特征
9.1.5 群体认同的可塑性
9.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9.2.1 理论创新
9.2.2 实践创新
9.2.3 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9.3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95057.html
上一篇:维吾尔朦胧诗歌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