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7-12-07 18:02
本文关键词: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及其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调节 社会拒绝 社会情境 情绪体验 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过程中,难免遭遇社会拒绝情境。社会拒绝情境是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意识到被他人或团体不接受,关系和归属受阻的社会情境。社会拒绝情境时常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处于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阶段,这一时期是心理成熟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有效调节社会拒绝情境所引发的负性情绪,是大学生心理适应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社会拒绝和情绪调节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在理论探讨及其方法论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化拓展。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社会拒绝所引起的情绪体验上,而社会拒绝情境下个体的情绪调节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再者,无论是情绪调节还是社会拒绝的研究均涉及到研究的生态效度,而既注重研究的外在效度又注重实验的内在效度的综合研究欠缺。由此,本研究拟采用日记追踪调查法、行为实验和ERP实验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情绪调节效应及其机制。实证研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在研究一中,采用日记调查法考察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效应。注重研究的生态效度,选取大学生在日常社会拒绝情境中习惯使用的有效情绪调节策略,考察其使用频次及其对日常情绪体验的影响,为后继实验室研究中的具体情绪调节方式的选取提供现实依据。研究发现,在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习惯化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有注意转移和认知重评等,相对而言更倾向于使用注意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学生运用认知重评对积极情绪体验具有时间累加效应,注意转移的使用则具有滞后影响效应。在研究二中,采用行为和脑电实验综合考察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情绪调节效应指数和情绪体验强度变化等指标衡量在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发现注意转移和认知重评有即时性情绪调节效应;实验2采用晚期正成分脑电波幅差异和峰值变化指标衡量在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效应,发现在早期和中期时间窗口中,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的注意转移的调节效应优于认知重评,而在晚期时间窗口中两者的调节效应无差异。在不同时间窗口中,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的情绪调节所诱发的LPP波幅峰值的时空迁移模式基本遵循从后脑到前脑区域的变化。在研究三中,依照“情境——个体”交互作用框架,用四个实验综合考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情绪调节机制,发现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境下情绪调节机制为有目标的反向调整机制,即个体在经历归属和关系受阻的社会拒绝情境时,为调整情境诱发的强烈负性情绪,自发地积极关注积极情绪信息以平和情境所诱发的负性情绪。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在回忆真实发生的或影视材料诱发的社会拒绝情境下易发生反向调节的情绪调节偏向,更易关注到积极情绪信息;而在想象社会拒绝情境下发生反向调节倾向困难,但当进行情绪调节目标启动时,也易产生情绪调节效应,出现反向调整机制。总的来说,本研究作为以应用性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以考察日常生活中社会拒绝情境下大学生习惯化情绪调节策略及其效应入手,表明习惯性选择某种情绪调节策略意味着个体时常接受这种策略的积极的即时效应,并进一步考察即时效应背后的发生机制,发现有目标的反向调整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学生有效调适社会拒绝情境所引发的负性情绪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6
,
本文编号:1263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6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