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12:2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频度副词 事件类别 级差性 认知扫描 主观性 主观化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频度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将现代汉语频度副词分为评注性、限制性、描写性三类,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讨论了频度副词量化对象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对不同类别频度副词之间、同一小类频度副词之间的功能差异进行了描写和解释。 全文共分为7章。 第1章是绪论。在这一章中,首先对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作了总结、述评,指出了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2章是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的范围和类别。我们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根据“能否独立地表示动作、行为、事件、状态的重复量”这一标准,确立了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表达功能出发,通过一些句法环境测试项对频度副词进行了次类划分,将频度副词分为评注性、限制性、描写性三大类,并进一步将限制性频度副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类,描写性频度副词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进而构建了一个新的频度副词分类框架。 第3章是频度副词量化对象的性质及相关句法现象的解释。我们从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出发,指出“有界”与“可重复”并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单纯依靠动词的“有界”与“无界”并不能真正解决频度副词对谓语的选择限制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借鉴了事件语义学对“事件类别”和“个体事件”的区分,认为频度副词修饰的对象是事件类别,而不是个体事件。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对不同类别频度副词与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共现限制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第4章是限制性频度副词的级差性及其相关句法表现。我们从限制性频度副词与描写性频度副词在能否受“不”否定上存在对立这一现象入手,认为“级差性”的有无是导致这一对立形成的原因:限制性频度副词内部具有级差性,而描写性频度副词不具有级差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限制性频度副词内部在能否后加类同副词“也”上存在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认为这一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与限制性频度副词内部的“级差性”有关,此外也受到了“也”字句所在语段的语义结构特点、语言表达中重要性成分居前原则的影响。 第5章是描写性频度副词的内部差异。我们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描写性频度副词内部两大次类,即动态类和静态类在表达功能上的差异:动态频度副词不仅可以用来描写一个具体场景,还可以用以陈述、说明事实;静态频度副词只能用来陈述、说明事实,不能用于描述某一具体场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对动态类、静态类描写性频度副词内部语义相近的几组副词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并对学界较少关注的“屡X不Y”格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我们从“频频”与“屡屡”的比较出发,,通过二者在句法分布上的一些差异探讨了描写性频度副词内部动态与静态对立背后的认知因素。 第6章是评注性频度副词的主观性、主观化及相关问题。我们主要讨论了评注性频度副词“老”、“老是”、“动辄”、“动不动”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并在论述过程中围绕“动辄”、“动不动”的成词问题展开了适当的论述。 第7章是结语。在这一部分,我们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赵清永;对被动句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3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彭湃,彭爽;“每每”与“往往”、“常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6 高再兰;;湖南益阳方言的“哒”尾频率副词[J];方言;2008年01期

7 赵新;连、连连、一连"的语义和句法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定文;朝桢;;“有时”和“有时”句[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张克定;论提示中心副词“也”[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辉;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6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66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