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宽恕感的发展特点及产生机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宽恕感的发展特点及产生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宽恕感 深层宽恕 表层宽恕 发展特点 产生机制
【摘要】:作为情感素质的一部分,宽恕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有关宽恕感的研究却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为:概念界定不统一,缺乏本土化测量工具;研究对象不均,宽恕感研究大多是针对大学生的,缺乏跨越整个青少年阶段的研究;研究主题局限,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宽恕的理论探讨和相关研究,缺乏对宽恕感的产生机制以及生理特点和脑神经机制的系统研究,由此导致在青少年宽恕感的培养方面,心理学贡献的力度仍显不足;研究方法局限,现有研究是以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缺乏实验法,尤其是认知神经法。本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访谈和理论推演及实践总结,首先对宽恕的概念进行本土化界定;接着,在半结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宽恕感问卷》,并对我国青少年宽恕感的发展特点和宽恕感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为青少年宽恕教育提供依据;随后,从冒犯者与被冒犯者双边的角度,提出并用系列实验验证宽恕感产生机制的“三要素模型”;最后,通过考察高低宽恕组在面对不同伤害程度的故事情境时的脑电差异,进一步验证了宽恕感的产生机制并揭示了宽恕感发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不仅具有开拓宽恕感研究新领域、拓展青少年情感素质研究、丰富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理论价值,而且在为有效进行宽恕教育提供了思路,为促进青少年宽恕能力提高提供有益启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上述研究思路,本文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青少年宽恕感问卷》共8个项目,由表层宽恕和深层宽恕两个维度构成,该问卷就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研究中国青少年宽恕感的有效工具。(2)我国青少年宽恕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青少年宽恕感总分随学段上升而提升;青少年深层宽恕随学段上升而提升,表层宽恕随学段上升而下降;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宽恕感发展的关键期,男生宽恕感总体水平在初中之后显著高于女生;男生深层宽恕显著低于女生,表层宽恕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宽恕感存在表高深高、表低深低、表低深高、表高深低四种类型。(3)“三要素模型”是宽恕感的产生机制。实验研究表明:受害者对冒犯者的行为意向、伤害程度和道歉诚恳的评价是宽恕产生的条件;冒犯者的行为意向、伤害程度和道歉诚恳都各自独立地对宽恕产生影响;受害者知觉到的无意冒犯、低伤害和诚恳道歉更容易产生宽恕感。(4)“三要素模型”中的认知重评可以提升个体的宽恕感。实验研究表明:行为意向、伤害程度、道歉诚恳重评可以提升个体的宽恕感;宽恕感可能与皮温、血容量搏动频率(心率)、血容量搏动幅度、皮电等多项自主反应指标有关。(5)不同宽恕水平的个体在面临伤害程度不同的情境时脑电反应不同。宽恕对伤害情境的加工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阶段。高宽恕组在高低伤害情境中P200、N2和LPC三个成分的幅值均显著低于低宽恕组;高宽恕组在低伤害情境下LPC幅值显著低于在高伤害情境下LPC幅值,低宽恕组在低伤害情境下LPC幅值显著低于在高伤害情境下LPC幅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妹;青少年“网德”培养之我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曙;朱建伟;罗永华;;论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成因及对策[J];沧桑;2009年04期
3 孙琳琳;;浅析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幸福感[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4 白振汉;青少年健全情绪的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6年04期
5 丁秀峰;青少年推理能力初探[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1期
6 高玉琛 ,邢宝树 ,赵铮;青少年科技活动与创造力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年03期
7 陆春;;在校青少年学生品行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青年探索;1992年06期
8 崔培培;青少年网络人格异化及矫正[J];班主任之友;2005年03期
9 李智超;;青少年激情行为的心理干预[J];家庭与家教;2006年08期
10 高洁;张晓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心理干预[J];江西教育;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海;;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区域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化运作的实践研究》情报综述[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4 尚帅利;;从家庭教育看青少年网络成瘾[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卫红梅;;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许世桐;;爱祖国 立大志 求真知 做真人——与青少年朋友谈学陶参与教改[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姚建兰;;科技辅导员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梅红祥;唐克祥;宗丽香;;青少年科技教育浅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吴培超;;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研究及其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燕 记者 龚志伟;绵阳质量技监局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N];中国质量报;2006年
2 李领邋刘婷;我市“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正式启动[N];商洛日报;2007年
3 张剑雯;两岸五地青少年关注山西环保[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4 李如一;青少年活动中心:首府孩子成长的乐园[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N];阿坝日报;2007年
6 共青团中卫市委员会 沙曼曼;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N];中卫日报;2008年
7 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刘林波;全国青少年车模赛在我市举行[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柴葳;超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是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通讯员 吴福全;青少年创新之花绽放羊城[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薛庆元 通讯员 吴琪明 赵忠 时猛;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燕;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江小小;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闲暇静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周炎根;青少年宽恕感的发展特点及产生机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4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5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荫;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青少年网络沉溺[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刘春来;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建华;国家营养监测项目福州监测点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庞振昱;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马春莹;我国青少年消费观的伦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金双英;杭州市青少年出境游学市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吴志璇;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洲;手机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罗维;开放体校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蒋少晨;四川省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8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8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