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狭义语言主观性
本文关键词:走向狭义语言主观性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主观性 狭义 分层 组合涵义 词项-构式互动观 认知观 结构空间
【摘要】:本文在反思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主观性概念泛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狭义语言主观性的思想。在当前非客观主义意义观兴盛的背景下,主观性(subjectivity)作为对抗客观主义意义观最有力的砝码,在当代语言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及语用学领域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当代语言理论的核心要义之一正是对语言使用主体的高度重视。在当代,主观性研究异彩纷呈,涌现出众多流派,这些流派分别以当代功能-话语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依托,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然而,理论视角的异质性造就了对研究对象大相径庭的认识。各学派各执一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从而带来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纵观现有主观性理论研究,似乎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1)对主观性缺乏统一、明晰的界定,对其内涵认识不清;2)对主观性的作用层面判断不一;3)主观性研究思路上表现出个体观、分解论倾向。Nuyts(2012)曾表达了主观性研究的三难:第一,难以给主观性下一个毫不含糊的定义;第二,难以划定主观性范畴的边界;第三,难以确定具体主观性范畴的外延。这说明当前主观性研究尚处于较为混沌的状态,我们在的目标即在于尝试从混沌中寻找秩序。我们梳理了主观性概念泛化的倾向,从哲学角度解析了当前主观性泛化的根源。接下来,我们分别从概念外部与内部寻找主观性的限定因子,试图走出主观性的泛化倾向。就外部限定而言,我们分别从语言的主客观悖反性、主观性对语言使用的敏感性入手,试图摆正主观性在语言中的位置。就内部限定而言,我们区分了不同层次上的说话者自我,将主观性的核心限定在说话者的态度主体地位上,并结合主观性(化)经典定义的二重性问题对主观性与主观化的作用层面进行了限定。接下来,我们尝试对主观性的内涵进行限定,明确了主观性与其他语义属性的区别,论证主观性属于非命题意义的子集,并划定了主观性与其他非命题意义的界限。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主观性概念进行了分层。我们采取逐级分层的思路,首先以语言为切入点区分了非语言主观性、前语言主观性与语言主观性,而后以作用层面为切入点,在语言主观性内部进而区分了语言(langue)主观性、言语主观性、语篇主观性与元语言主观性。本着对语言形式与意义并重的理念,我们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语言(langue)主观性层面,从而提出狭义语言主观性的思想。这样,我们就从Nuyts (2012)面临的三难中找到了重大突破口。我们论证了主观性对组合语境的敏感性,并从三个公认的主观性标记—情态、认知谓词、第一人称主语一出发,论证并不存在单一范畴与主观性内在相连。据此,我们提出狭义语言主观性的基本假设:在内涵上表现为组合含义(syntagmatic implicaturc),即字里行间的感受义,在作用层面上表现为组合语境,在表现形式上表现为结构与意义的相互作用,在语义轴心上表现为认识评价,在结构轴心上表现为一个指向命题的结构。而后,我们提出界定主观性标记的四大标准:结构标准、语义标准、功能标准及真值标准,从而离析出不同的主观性范畴。接下来,基于对Langacker主观性模式的反思,我们对“概念内容-识解”模式进行了修正,从而有望对各主观性范畴加以认知解读。我们的基本立场是:主观性体现在概念内容背后主观识解的成分中,不同范畴的概念内容义与主观义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最后,我们以命题边界为主线,同时参考范畴与作用层面,对主观性进行了内部分层。基于对传统主观性研究中个体观取向的反思,结合本文的狭义主观性思想,我们提出主观性的词项-构式互动观,主张主观性的解读无法单纯归结为词项或构式的属性。我们确立了认知(构式)语法的词项-构式互动观作为主观性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考虑到方向性问题,我们区分了构式对词项的作用与词项对构式的作用,并讨论了两者的总体互动效果。就构式对词项的作用而言,表现为构式语境对词项的主观性潜势的提升:就词项对构式的作用而言,表现为构式主观性的解读离不开词项主观色彩的烘托。就两者的互动效果而言,表现为集群效应与压制效应。前者涉及的是语义相容,后者涉及的则是语义相斥。在这两大效应的作用下,可能造就主观性构式的涌现。最后,我们勾勒了主观性的结构空间,回归本研究“从语言中来,到语言中去”的思想。我们围绕主观性的结构选择限制、主观性的强弱与左向分布、主观性的内部结构辖域、主观性的宏观结构特征、主观性的宏观分布特征分别进行了探讨。就选择限制而言,主观性成分在语义结构上不自足,表现出对主观结构语境的依赖,主观性的高低与对结构语境的依赖度成反比。从线性结构来看,主观性的强弱在结构连续统上呈现出明显的左向分布:主观性越强,越趋于结构左侧分布;反之亦然。反映到辖域上来,主观性的强弱与辖域的高低成正比:主观性越强,辖域越高,反之亦然。就宏观结构特征而言,主观性表达相对于非主观性表达具有标记性,符合元象似标记性原则,标记性程度与主观性强度成正比。就宏观分布特征而言,主观性往往造就语言中的主客分工,主观性-客观性不仅是词义分化的重要理据,也是构式分化的重要理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蓓;张建理;;论主观性的语境使成条件及集群效应[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03期
2 叶狂;潘海华;;把字句中“给”的句法性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5期
3 黄蓓;;对(交互)主观化单向性假说的几点质疑[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李雨晨;刘正光;刘昭敏;;主观化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义异指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5 叶建军;;“被NP_施VPNP_受”的生成机制与动因[J];中国语文;2014年03期
6 周启红;;“有X好VP的”构式意义及历史形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李洪儒;;论词层级上说话人意义的形成因素[J];外语教学;2013年06期
8 李洪儒;;说话人意义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语言与人”系列研究(1)[J];外语学刊;2013年06期
9 黄蓓;;重释主观性——语言主观性泛化的出路[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施春宏;;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J];当代修辞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利贞;黄华新;;焦点位置的情态解释[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宏;基于主观性理论的汉语镜像成分句法和语义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王华;现代汉语小句宾语句整合特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世铸;态度的结构潜势[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君;“你A你的(X),,我B我的(Y)”对举格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2 汪小溆;“A也不是,B也不是”句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祁杰;与“V+个+X”结构相关的主观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王叶萍;副词“确实”和“实在”的多角度辨析[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俊玲;程度副词的主观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晓阳;与“个”相关的两种主观性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赵国军;从句法偏移看主观性对句法的介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珍明;现代汉语表示归类的“是NP”和“是一个NP”的对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1348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4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