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然会话中的第三人称复指语及其话语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8:11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然会话中的第三人称复指语及其话语功能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自然会话 第三人称复指语 话语功能 话语立场 立场三角 语用距离 引入性话轮 续谈性话轮
【摘要】:第三人称复指是一种有趣而引人思考的人物指称现象。在遵循汉语同位组构规则的前提下,由指人的名词与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交互组构而成的第三人称复指语表现出比相应的单一指称语更丰富的语言特征。它们不仅仅传递人物指称的信息,也能反映或揭示发话人的某种主观性意义(或"话语立场")。确切地说,发话人运用第三人称复指语的目的通常在于表达其主观性意义或建构话语立场。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在结构、语义与话语语用三个语言层面系统地描述了第三人称复指语的结构类型、句法位置关系、语法功能、语义关系、语义重心及其配置、语义特征、话语视点与话语功能共八个方面的特征,旨在全面地认识第三人称复指语这种复合性指称语。在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现代汉语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会话为研究语料,制定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语料标注方案,包括结构、语义与话语三大表征系统及相应的八个子表征系统,对话语中出现的第三人称复指语进行手工标注,进而量化考察各类第三人称复指语的结构、语义与话语功能表征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最后,着眼于第三人称复指语与立场意义关联的话语功能,我们运用会话分析方法与Du Bois(2002a,2002b,2007)提出的话语立场的三角分析框架,深入地分析了说话者在会话过程中所要表达的话语立场。根据各类型式第三人称复指语在语料中所占比率的高低排序,我们选取占比更高的"代+名"与"名+代"二式复指语,并侧重探究了它们在不同性质话轮中对发话者建构或表达评价与情感定位这两种次立场功能所发挥的具体作用。通过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主要发现:1.在本文会话语料中,四类二合式与八类多合式第三人称复指语出现的频率高低不一,其中以"代+名"式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其次是"名+代"式。2.无论是二合式还是多合式,都首先倾向于充任主语,其次是担当宾语,再次用作话题;在语义层面,第三人称复指语的语义重心多数是前置型,以功能性配置为主,且语义重心所在构件大多表示为[+特指]。3.在话语层面,研究发现:1)第三人称复指语主要体现为叙述视点与观念视点两类话语视点。无论是二合式还是多合式,大部分第三人称复指语所建构的话语视点都是单一人称的叙述视点与某一语义的观念视点相混合的话语视点,少部分是复合人称的叙述视点与观念视点相混合的话语视点,但话语视点的建构情况会因构件的词性不同而有所不同:"代+名"与"代+代"二式明显倾向于建构单一人称的叙述视点与观念视点混合的话语视点,而"名+代"与"名+名"二式无明显倾向。2)第三人称复指语发挥着调整话语信息量、调节语用距离以及保持话语语意连贯性的功能:①就调整话语信息量的功能而言,除了增添先发指称语的语用信息量,第三人称复指语都倾向于扩大先发指称语的语义信息量;②就调节语用距离的功能而言,发话人选用第三人称复指语首先是想拉开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交际语用距离,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所指对象主观分离,进而强化其立场表达,其次才是用于拉近语用距离,在心理和情感上实现与所指对象的主观相融,以缓和面子威胁的力度;③就保持话语语意连贯性的功能而言,第三人称复指语不仅可以发挥单一指称语所具有的照应、保持话题连续性的功能,还通过调节会话中交际者之间关系的亲密、远近程度来引发或展示发话人的立场意义,从而保证发话者的话语意图贯通始终。3)孤立地看,"代+名"式第三人称复指语倾向于"拉开语用距离,强化发话者的立场意义",而"名+代"式第三人称复指语则往往发挥着"拉近语用距离,缓和面子威胁的力度"的作用。虽然这两式第三人称复指语的话语功能迥然不同,但就评价与情感定位两种次立场功能而言,在不同性质的话轮中,它们所发挥的立场功能整体上是大同小异。具体表现为:①"代+名"与"名+代"二式第三人称复指语皆倾向于在续谈性话轮中建构发话人对指称对象的否定性评价并对自我定位消极的情感,但从所占的比率来看,发话人首先偏爱的是"代+名"式,其次才是"名+代"式第三人称复指语。②同样在续谈性话轮中,"代+名"与"名+代"二式第三人称复指语皆可用于引发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性评价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情感定位这两种正面的话语立场。但相较之下,发话人似乎仍倾向于选择"代+名"式来实现这两种正面的次立场功能。③把①和②综合起来看,无论是负面的话语立场还是正面的话语立场,发话者都倾向于选用"代+名"式第三人称复指语来表达,但在表达正、负面相混合的话语立场时,这两式复指语几无差异。4)对语料的进一步考察表明,"代+名"与"名+代"二式第三人称复指语都多用于势位平等的会话参与者之间或用于势位较高的人对势位较低的人。这样的人际关系与负面的话语立场相吻合。此外,这两式第三人称复指语的负面话语立场表达倾向还跟"第三人称"具有比第一、二人称更低的移情等级相关。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我们认为,发话人选用第三人称复指语主要出于引发或表达其主观性意义(或"话语立场")的话语目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同位/复指语与人物复指现象的认识。此外,本研究基于会话分析方法及立场三角的话语分析框架来考察现代汉语自然话语中的第三人称复指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汉语人物指称现象与话语立场的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
本文编号:1354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5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