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指涉与表演:柯马丁解释《诗经》等文本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6-11-02 15:00

  本文关键词:自我指涉与表演:柯马丁解释《诗经》等文本的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自我指涉与表演:柯马丁解释《诗经》等文本的策略

张妍  

【摘要】:柯马丁运用自我指涉和表演理论来解读《诗经》等中国典籍,强调了文本的主体性,文本成为表演的场景,形式要素是自我指涉、表演理论和柯氏解诗策略的核心。自指和他指也呈现了分离、自身具有、象征和对应的关系。柯氏理论的解释策略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解析:首先,自我指涉和表演理论的梳理与分析。自我指涉理论在西方语言学转向和文学内转的背景下产生,灌注于西方现代理论体系。文本不再是对世界的模仿,也不再是人的表现,文本显现自身。根据柯马丁对自我指涉的运用,可以从人与物的自我指涉、自指与他指的分离与融通、后现代视域下的自我指涉几个角度进行论述。人类学家鲍曼将表演分为口头表演和文化表演,文化表演不同于文本的自我指涉而是强调了文化的自我指涉,用象征联系文本与社会的关系。其次,以形式要素为核心的柯氏解诗策略的解析。形式要素在自我指涉理论的体系下体现为字句、叙事、主题、惯例、程式和结构等,在表演理论中以格律、套语、叙事、风格、场景等要素显现,而在柯氏解释《诗经》的策略中则表现为模式语境、表演身份、场景、接受者视角等。自我指涉、表演理论、柯氏解诗策略的形式要素呈现了总体相连却也越来越具体的关系和趋势。柯氏视角下的《楚茨》文本自我指涉的形式要素具有指涉性,这不同于文化表演中文本形式象征了社会意义而具有他指性。再次,柯氏解诗策略在不同中国典籍中的运用。柯马丁将解释《诗经》的策略运用于对引据类、历史叙事类、汉赋类以及秦始皇碑文的解读。柯氏视角下文本为主体,将文本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的文本系统内,每类文本都有着自身的模式语境。引据的固定模式,汉赋的夸饰、叠韵、铺陈等语言特点,诗歌对历史叙事的浓缩,还有碑文中的各个主题都是以文本为主体的形式要素解析。各类文本既具有自我指涉性和表演性同时又具有历史和社会的指涉性。最后,中国抒情传统、非虚构传统与柯氏理论的对比。对比的基础是形式要素和追忆模式,尤其是非二元对立视角下的象征性使得非虚构传统和柯氏理论具有了比抒情传统更切近中国文论的意义。不同于抒情传统和非虚构传统注重入的情感、道德和主体性的解读视角,柯氏强调文本的主体性、表演性和模式性。柯马丁的理论呈现了其文本与社会对应的不足,而后现代视域下的自我指涉理论,为人、世界、文本在各自有限性中建立对应提供了可行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佳;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主题学发展[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2 柯马丁;林日波;;汉史之诗:《史记》、《汉书》叙事中的诗歌含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3期

3 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4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民俗研究;2003年02期

5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6 张节末;严静;;论“以色喻于礼”的释诗体系[J];美育学刊;2012年03期

7 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J];民族学刊;2010年02期

8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李丹;;从“历史编撰元小说”的角度看《法国中尉的女人》[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柯马丁;刘倩;;说《诗》:《孔子诗论》之文理与义理[J];文学遗产;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林军;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承;高友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陈小亮;论宇文所安的唐代诗歌史与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莉莉;吉川幸次郎和余宝琳中国诗歌“非虚构”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晓娜;披着虎皮化虎复仇——《聊斋志异·向杲》浅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4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5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8 刘大可;;女性与福建民间信仰——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孟玲玲;由“如画”观念的衍变谈英国早期水彩风景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福岩;表演理论与民间故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清良;;一位西方学者的中西阐释学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静,陆德元;潜心钻研公正评介 卓然独立自成一家——读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元明清诗选》与《待麟集》书评[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赵雪梅;;跨文化语境下解读的悖离——宇文所安对《二十四诗品·自然》的误读[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5 文敏;;不同文化的眼睛[J];读书;1993年07期

6 程亚林;屡将歌罢扇 回拂影中尘[J];读书;2003年03期

7 朝戈金;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J];读书;2003年10期

8 蒋寅;在宇文所安之后,如何写唐诗史?[J];读书;2005年04期

9 宇文所安;;史中有史(下)——从编辑《剑桥中国文学史》谈起[J];读书;2008年06期

10 胡中行;略论贾岛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晓明;[N];文汇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其南;审美虚构与现实:文本间性[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徐翔;邝明艳;;接受与效果研究中的“潜文本”——文学理论与传播研究的交叉视角[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3 徐翔;;“文本场”视阈下的文本接受观[J];长江学术;2010年01期

4 赵毅衡;;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5 陈静;;游戏文本——异度空间的安全冒险[J];大众文艺;2010年21期

6 苏玉鑫;;《休·赛尔温·莫伯利》的文本间性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赵毅衡;;“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徐翔;;文学文本的自我生产性及文本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徐翔;;认同的多向度:文本场视阈下的接受型系谱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良丛;张锋玲;;作品、文本与超文本——简论西方文本理论的流变[J];文艺评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平;;论“文本间性”与习语的翻译——文化意象翻译研究之二[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耀辉;罗兰·巴特后结构文本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机构

>扬州大学

相关作者

>李耀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自我指涉与表演:柯马丁解释《诗经》等文本的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2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