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认到自由—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本文选题:霍耐特 切入点:斗争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演化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经济的繁荣、物产的丰裕世所公认。但人性的冷漠、存在的虚无和道德维度的缺失也同样让人触目惊心,人与人之间的"承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化为世界性难题。在此情境下,关注人类生存困境,关心人类交往实践,寻找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可以改变人类不合理生存现状的理论形态或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前人类发展中必然面临的时代议题。霍耐特的承认理论直面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以主体间的相互"承认"为思想线索,来洞察人类未来的前途与命运。他秉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态度,和对西方文化的深层认同,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极大热情,展开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的批判性分析。这种考察基于承认的背景模式,凭借规范性的重建,重燃人们的理想之梦,也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挽救当前时代危局,走向实现人类平等、正义和自由的可能性之门。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杰出代表和思想引领者,霍耐特借助其"承认理论"进入学术舆论的核心领域和思想争论的中心地带,所以,分析和考察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历史功能和理论价值,特别是承认理论从道德文化视角对当前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读与分析,以及这一视角所预设的问题解决的导向性功能就具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以从承认到自由的思维路径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主线,沿着理论发展自身的逻辑进程展开,进而实现了从道德哲学向社会各领域的延伸。在这一过程中,霍耐特摒弃了那种主体问题上的原子主义思维,遵循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传统,基于群体主体这一逻辑视角,以期实现"善"的人类共同体价值追求与目标定位,进而实现人类自由的理论诉求和历史进程。本文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释与分析:第一部分,置身于20世纪中后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状和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视域的历史背景下,具体考察和分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气象与社会主义面临的巨大困境。同时,历史性地回顾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范式转化,为承认理论的孕育和出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现实驱动。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霍耐特承认理论形成中的思想资源,既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固有的理论积淀,延续其理论发展的问题意识导向。又深受黑格尔、米德、福柯以及哈贝马斯等多位思想家分别在话题缘起、经验改造、方法借鉴和理论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与渗透。加之霍耐特孜孜不倦的思想探索,形成了承认理论的理论范式与承认导向,促进了承认理论的产生与适应时代要求的深入发展。第二部分,从对承认内涵的分析入手,揭示承认的基本模式,主体间承认的爱、法律和团结的关系形态,展示出三种不同的道德潜能。以及霍耐特承认理论的主体间性前提,使承认与道德、社会变革和正义的关系日益紧密,并朝着体系化方向不断推进,进而构成霍耐特承认的理论视角和微观维度:承认的道德理论、诊断的社会病理学和承认的正义理论,共同构成承认理论的丰富内涵。接着从承认对社会冲突的道德阐释,承认为正义社会中主体自我实现的实践关系等方面对承认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进而构建了以承认为核心的多元正义理论。第三部分,考察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自由向度:积极自由的实现。这里又回归到人这一最为深层的存在,从主体间性的自爱、自尊、自豪上升到自由的高度。使承认的目光聚焦于人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追寻自由的真实性和可能性。在霍耐特的理解中积极自由是一个实践性的选择,是真正以人为目的的积极规划和有效塑造。他把思想的目光投入到对自由做与时俱进的理解和构建,期望以相互承认模式为理论基石,进行具有正义形态的规范性秩序重建,创建一条经由法定自由和道德自由向社会自由不断进化的自由理论体系,以期达到社会自由的理想自由状态,为承认的正义理论准备了实现基础和目标指向。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霍耐特承认理论进行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考察,揭示其理论所蕴含的解释力和包容性,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以及为当今世界冲突与争端的合理解决贡献一种新的可能和方向。同时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其理论的不足与局限,以求对其作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对霍耐特承认理论产生、建构的思想基础、丰富内涵和规范指向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与深度的思考,使承认理论置身于当今道德哲学的历史视域之中,从深层的道德文化高度来挖掘其理论建构的时代性、价值性和必然性。在对承认的经验性分析中,不仅关注主体,以及主体日常生活领域的实践经历,而且也对主体依存的现实生活图景作了一番道德文化的理想化憧憬,并以此引导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性构建。也正是在这点上,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以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和时代诊断开创的规范性构建模式为主导,展开建立在主体承认模式之上的共同体构建。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的自由发展和命运相连有赖于平等承认的人际交往的形成。霍耐特对主体间性式微的时代诊断恰恰契合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也为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设定奠定了可能的理论储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516.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林;福柯与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功能观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赵勇;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从一篇被人遗忘的“序言”说起[J];书屋;2004年03期
3 黄仕军;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文明论研究的新视野——评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欧;;流亡的智者们——法兰克福学派速写[J];世界文化;2008年11期
5 霍耐特;王才勇;;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J];现代哲学;2009年01期
6 ;《为个性自由而斗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历史理论评述》一书简介[J];现代哲学;2009年04期
7 吴振华;;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谷宇;;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批判性[J];社会科学家;2012年07期
9 李菊霞;王埃亮;;法兰克福学派对过度消费的文化反思[J];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10 薄珏;;法兰克福学派自然异化理论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鲍金;;发现意义:大众文化再阐释——兼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鸿钧;;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6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7 范晓丽;;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谈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法兰克福学派启蒙思想的困境与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编译 黎文;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N];文汇报;2013年
3 程继田;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05年
4 黄一芳(作者单位: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王才勇 译;法兰克福学派在亚洲的接受史及影响[N];文汇报;2008年
7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转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下)[N];中华新闻报;2000年
9 周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青宜;全面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贾志雄;从承认到自由—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5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6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秀丽;法兰克福学派启蒙思想理论困境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徐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探析[D];安徽大学;2016年
3 刘倩;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金丽娜;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价值[D];辽宁大学;2016年
5 张丁方;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刘旭;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朱秀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建设之维[D];湖南大学;2016年
8 曹西萍;对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8年
9 王丽群;法兰克福学派心理机制批判的理论及当代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陈振芳;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8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8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