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任指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14:19

  本文选题:任指 切入点:范畴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的任指范畴作为考察对象,综合运用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任指范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分析。确立了任指范畴在现代汉语全量表达范畴中的地位,从人类认知角度考察了任指范畴区别于其他全量表达的属性,并分别探讨了几种任指范畴成员的形式、语义及在交际互动中的语用功能,总结了几种任指范畴成员的区别性特征及在使用中的一些不对称现象,并从互动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全文共分八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是对任指范畴整体的研究。首先对任指语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任指范畴是一个构式连续统,将任指构式描述为:任指成分+都/也;考察了任指范畴作为汉语全量范畴的一个次范畴不同于其他全量表达的特点,认为任指范畴成员比其他全量表达更关注个体差异,是一种顺序认知模式,在语用上具有非现实性。第三章是“任何NP”对任指表达的研究。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指出“任何NP”的语义在极性义和任选义之间游荡,起关键作用的是句法位置和句内外语境,并对复杂语境中的等级颠倒情况进行了分析。本章还以动态的交际视角对“任何NP”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包括陈述规律、总结习性和规律等功能,具有“发号施令”的强加色彩,并试着运用“面子威胁”理论对“任何NP”在使用中的礼貌补偿情况进行了探讨。第四章为疑问代词对任指表达的研究。主要围绕疑问代词两种任指用法的认知特点、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展开。认为疑问代词的无限任指构式基本语义是全量的一种强调,获得全称意义的方法是通过列举极性的两端实现的,这个量级的认知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无限任指构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反预期进行语用否定,也可以作为反预期的背景信息,实现双重反预期的强化效果。疑问代词的有限任指构式是无限任指构式的扩展功能之一,有限任指构式的形成跟两个意象图式有关:连接图式和“部分—整体”图式,语用上能够表达对主观态度的一种坚持。第五章为反义对举对任指表达的研究。首先确定了能够表达任指语义的反义复合副词和反义对举结构,由于这两种任指方式虚化程度相对较高,都有情态化的明显倾向,本章着重探讨了它们的交际功能,反义复合副词常表达推测、委婉断言和意愿等情态,而反义对举结构则与不满、两难和无可奈何的情态有关;最后还从转喻和隐喻的认知角度对这两种反义对举方式任指语义的实现进行了解释。第六章是无条件构式对任指表达的研究。汉语中的无条件构式是任指范畴很多成员的来源构式,任指表达方式多样化,使用的交际领域也较为广泛,本章对无条件构式的礼貌程度问题进行了考察,由于其语用否定功能及强语势特点,礼貌程度较低,但仍然高于极指表达。第七章是对任指范畴成员之间互补与对立的研究。本章构拟了任指范畴成员的网络图,描写了任指范畴的构式连续统,确立了任指范畴的典型成员是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1(“WH+都/也+VP”),并探讨了成员之间的差异和并存情况,差异主要表现在任指成分、主观化程度、语体风格等方面,最后本章还对任指范畴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了阐述,主要围绕非现实语境和现实语境的不对称以及“都”和“也”使用的不对称第八章是结语部分,概括总结了本文得出的结论、余论、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巍;“是”的任指义探讨[J];语文研究;2001年03期

2 王宇;吴长安;;有限任指构式的认知分析及学习难度考察[J];汉语学习;2013年01期

3 曹丽红;;“什么”和“what”有指用法对比[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巴丹;张谊生;;“都”与“也”在任指句中的异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袁嘉;;外国学生习得汉语任指范畴的难易度探析[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6 古丽拜克热·托尔逊;;小议汉语称代[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屈承熹 ,匡国建;汉语的“定指”、“预设”、“主题”与“焦点”[J];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论集);1987年S1期

8 袁嘉;范计朋;;汉语任指复合副词的交际文化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9 巴丹;;“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微殊与中和[J];汉语学报;2013年03期

10 宋玉珂;“什么”的用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宇;现代汉语任指范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刚;“任何”与表任指义代词“什么”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来德强;“哪儿”的非疑问用法[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0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700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