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912
本文关键词: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912-191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912-1919)
王凤仙
【摘要】: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政治结构现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叙写辛亥革命的小说大量出现,不失为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遗憾的是,由于五四价值视阈的左右与“鸳鸯蝴蝶”的遮蔽等原因,这一文学现象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对1912-1919这一文学时段叙述辛亥革命的小说进行研究的成果数量极其有限。基于此,本课题对民初(1912-1919)佚散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叙写辛亥革命的小说文本,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深入地考察。 本文呈现的是民初小说对辛亥革命形象的话语建构。其核心问题是:民初小说是如何叙述辛亥革命的?为什么这样叙述?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述如何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论文通过对民初小说辛亥革命叙事的系统考察,一方面,分析民初小说辛亥革命叙事的叙事形态与叙事内涵,探讨民初小说对辛亥革命形象的话语建构以及形象建构背后各种话语权力的呈现,并从文学史层面考察辛亥革命叙事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在文学与政治、历史的关联中,考察民初小说参与叙述辛亥革命的立场与声音,探讨民初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书写如何参与了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从而认识辛亥革命叙事的文化意义。论文旨在通过这一研究重新认识民初小说在文学史脉络中的地位与意义,深入了解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态势。 全文共分六部分: 绪论:相关概念释义、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民族意识表达与现代国家形象的建构。辛亥革命是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进行的,因而辛亥革命叙述的民族话语与现代国家话语成为最为凸显的叙事内涵。本章主要从语言修辞、人物形象建构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叙述中的民族话语,在文本内外的沟通中考察小说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多重互文关系,并以《神州光复演义》、《血泪黄花》为典型文本进行个案分析。从叙述声音、叙述行为等层面考察辛亥革命叙述中的现代国家形象建构,包括国家想象、共和形象与共和体验。在分析民族国家话语与现代国家形象建构的同时,进一步考察民初作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参与民初思想文化建构的过程。 第二章:国民书写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呈现。民初小说在“革命—国民”框架中对平民、士绅、革命者等各类人物的叙写,构成了辛亥革命叙事的重要图景。本章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投机者、庸众、士绅等各阶层人士在辛亥革命中的行为表现与革命者、投机革命者的形象建构,考察其形象背后所蕴涵的国民批判以及现代国民召唤的诉求,并通过国民叙事进一步考察辛亥革命与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体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李涵秋的《侠凤奇缘》为典型文本进行个案分析。“革命—国民”框架下的国民书写,呈现着民初作家的现代国民意识,丰富着文学国民批判主题的话语内涵。 第三章:命运书写与个体意识的彰显。与晚清革命小说的单一主题不同,“革命—个体”框架下的命运书写也成为民初辛亥革命叙事小说内容的重要构成。本章从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叙事结构等不同层面分析辛亥革命叙事小说中的命运书写,包括平民个体的苦难命运、革命者亲人的生死离别之苦与革命者的个体命运等,考察命运书写背后作家对个人价值与尊严的捍卫。同时,考察个人化叙事风格中所彰显的个体意识。辛亥革命叙事中的国民话语是对个人政治权利的确认,辛亥革命叙事中的命运书写则是有血有肉“个体”的出场。民初辛亥革命叙事小说在对个人悲剧命运的书写中,蕴涵着对“个体”的建构,其对“个体”的建构,正是现代个人生成过程中的呈现。 第四章:革命与爱情交织的“众声喧哗”。本章聚焦“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模式,考察不同叙事形态的复杂叙事内涵。与清末新小说“革命加爱情”的单一、明朗相比,民初“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框架中则是“众声喧哗”:或者“革命”席卷“爱情”,革命为主调,,爱情或汇入革命,或被革命统领;或者“爱情”笼罩“革命”,言情为主调,革命被纳入到个人爱情命运的书写中;或者“革命”与“爱情”双元并存,二者或经纬交织,或线团式缠绕,或接力式地呈现,或奇妙地组接。在“革命”与“爱情”动态的变化中,呈现了叙述者对革命的不同态度,或者歌颂、认同,或者质疑、否定,或者既认同又否定,或者超然旁观。而这些不同态度的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社会时代语境,是各种话语权力的呈现。 余论:民初小说辛亥革命叙事的文学史意义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录旺;;文化叙事的风格化与多样化——《白鹿原》与《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的一种比较性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6期
2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欧阳健;陆士谔论[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1期
4 李青果;;情感·革命·国家——徐枕亚《玉梨魂》、《雪鸿泪史》及其周边[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黄希云;小说的叙述层次及其涵义功能[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1期
6 张晖;;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学术解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袁进;;民初小说再探索[J];学术研究;1987年03期
8 范伯群;;周瘦鹃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陶绪;章太炎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J];中州学刊;1996年03期
10 苏建新;;林纾与辛亥革命[J];炎黄纵横;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3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倪浓水;;《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5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6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9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又宁;;辛亥革命与妇女转型[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刘永丽;;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现代”[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茜;;以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为指导探讨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燚;返乡农民工家乡认同感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3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克木;;玉梨魂不散 金锁记重来 谈历史的荒诞[J];读书;1989年Z1期
2 李良玉;从辛亥到五四:民族主义的历史考察[J];江海学刊;1994年04期
3 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4 周传斌;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5 陈方竞;民初上海文学“甲寅中兴”考索[J];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袁进;;觉醒与逃避——论民初言情小说[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年02期
7 袁进;;过渡时代的投影——论《玉梨魂》[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4期
8 赵录旺;杨新泉;;叙述与超越——论冯玉雷《敦煌·六千大地或更远》的叙事艺术[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04期
9 赵录旺;;面向家园的守护与召唤[J];小说评论;2008年02期
10 孙康宜;黄红宇;;金天翮与苏州的诗史传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912-191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9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