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正名思想研究京东_《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6 04:02

  本文关键词:孔子诗乐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诗乐思想研究

刘文萍  

【摘要】:作为中国“轴心时代”的“轴心”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后世把孔子的文学观主要概括为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所谓“诗教”即是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 孔子是一位以“仁”立教的圣者。孔子学说的核心是诲示人要成为仁人君子。他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君子的人格理想,开示了人之为人的应然价值尺度。孔子的文艺思想、教育目标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具体说来,通过文学艺术来塑造高尚的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生命践履与诗乐教育经验的结晶,它与孔子的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孔子诗教活动的根本宗旨,体现着孔子对文学艺术核心价值的认识。本文即由“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切入,以便对孔子为人生的艺术观有所掘发。本文除引言与简短的结论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孔子其人与孔子的仁道。孔子是一位以“仁”立教的圣者,这是我们理解孔子学说的出发点。他的仁学建构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价值理想,诗乐即是他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他关于文艺的系统见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诗乐思想的集中表述,体现着其诗教理论的核心内涵。 第二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阐释。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探讨“兴于诗”的内涵。“兴于诗”即兴于情,情是孔子诗学的重要维度。孔子的“兴于诗”是从性情的感发兴起,以诗之真情来涵养人性,进而达到人生义理的领悟,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第二节主要讨论“立于礼”。“礼者”,“履也”,“立于礼”体现的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这是孔子仁道的重要特征。第三节探讨“成于乐。”“乐者,乐也”,“乐以成性”。理想人格的最终完成所达致的是一种“乐”的境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愉悦。乐既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手段,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主要对孔子诗学思想中的“情”进行辨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仲红卫;孔子的诗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汤浩坚;;从“诗无邪”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詹福瑞;孔子诗论管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贾东城;;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春秋赋诗看孔子的"兴观群怨"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黄广华;孔子审美感受的三种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释解[J];齐鲁学刊;1993年06期

6 赵利民;;20世纪儒家文艺思想研究概述[J];文史哲;2006年02期

7 吴廷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略论孔子的审美人生建造工程[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8 鲁洪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本义发微[J];学术交流;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江小角;方宁胜;;桐城派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松山;普遍伦理与跨文化对话[J];读书;2001年11期

2 詹福瑞;孔子诗论管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3 何文祯;两位文化巨人 两种文学传统──孔子与柏拉图的文艺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贾东城;;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春秋赋诗看孔子的"兴观群怨"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蔡世华;论先秦“诗教”传统的起源与兴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炳范,赵歌东;论儒家诗教原则的确立[J];孔子研究;2005年03期

7 曾礼军;孔子的《诗》教观探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马银琴;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J];文学评论;2004年05期

9 郑杰文;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10 韩林德;孔子论艺术的社会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厚示;怎样评价孔子的文学思想?[J];福建论坛;1981年01期

2 王煦华;;《古史辨》派对孔子的研究及评价[J];孔子研究;1990年02期

3 魏义霞;论孔子学说中的主体意识[J];求是学刊;1997年04期

4 吴根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5 王毅;“述而不作”之于孔子——一个阐释学角度的解读[J];孔子研究;2000年05期

6 张颂之;孔子:一个神话学的个案研究[J];齐鲁学刊;2000年06期

7 王振铎;孔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雨田;;孔子的面孔[J];走向世界;2000年01期

9 王锟;17、18世纪欧洲文化视野中的孔子[J];孔子研究;2001年04期

10 刘燕飞;论孔子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守信;;辽海讲坛第十二讲 孔子与《论语》[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刘颖;;孔子学说在俄罗斯的翻译历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蒙培元;;漫谈孔子学说与市场经济[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汤广全;;试论蔡元培的孔子观[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励民;;孔丘·孔子与孔圣人[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健民;;赵健民同志在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何锡蓉;;孔子的伦理智慧[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波;;高扬平民之政治与社会权利——论孔子学说之人权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江朝源;;孔子论教师[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温卓文;;孔子的论语文化与人生历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剑雄;[N];文汇报;2006年

2 陈振凯 熊建 (本报记者 陈振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马俊;[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超;[N];广西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N];光明日报;2010年

6 于山;[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吴敏 吴敏平 柯芳 王丹;[N];南方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N];光明日报;2004年

9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边家珍;[N];北京日报;2012年

10 魏远峰;[N];战士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论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涂健;孔子“修身”思想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贺顺;论孔子的历史悲剧[D];郑州大学;2000年

4 唐志为;孔子孝道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晓欢;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靓;历史视角下的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白浩强;孔子道德说对日本德育传统与体系的贡献[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金玉博;《论语》“位”之意蕴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文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诗乐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飞;论《论语》之乐及其实现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孔子诗乐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14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