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2 05:1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3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的;1.4科学技术的生态文明功能;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微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空间科技的巨大发展;(3)新材料科

1.3 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的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民主制度、法律制度、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权利监督和约束机制等。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同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决策的民主化,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和转化的坚实基础。

1.4 科学技术的生态文明功能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绿色科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科技支撑,也承载着生态文明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代表了21世纪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全新理念和导向。

2.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之际,科学技术的制度化进步反过来推动社会经济飞跃发展。我们现在分析下这场新科技革命浪潮究竟涉及哪些领域以及如何衡量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科学论断,亦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

(1)微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战后,电子计算机逐渐开始由军事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微电子技术的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擎企业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空间科技的巨大发展。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深入推进,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新的探索领域。1957年苏联向天空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开始步入空间技术的新阶段。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实现在宇宙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类的探索领域从此由地球延伸到太空。据权威数据统计,截止20世纪70年代末,人类向天空发射的科学卫星与实用卫星(例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共计2400多颗。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也大力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与探月技术,“神舟”飞船系列和“嫦娥”号探月系列,使我国跻身于世界航空强国的行列。随着宇宙空间技术的巨大进步,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3)新材料科技的空前发展。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金属矿产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为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大力研发新材料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和广泛应用。譬如高分子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成功取代机器制造业、建筑业和包装工业中所需要的那些开发难度大、加工成本高昂的金属矿产资源。

(4)新能源科技取得显著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石油危机与生态危机。为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发利用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5)生物科技的突飞猛进。生物科技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合成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生物科技现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业、现代农业和环保领域。生物科技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粮食问题、能源危机、战胜疟疾等。

3. 马克思科技生产力思想研究述评

上一节表明资本主义借助新科技革命,在摆脱了经济滞胀实现了生产方式转型之后,重新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社会主义则由于传统模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制度优势释放殆尽,当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时,自身发展就进入了低谷。①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怀疑和否定在不同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衰退、社会出现危机时,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药方,就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肯定;当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比较良性的阶段,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时,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人就喧嚣不已,形成一股汹涌的浪潮,企图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并埋葬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驳倒当前对劳动价值论的攻击和质疑,需要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对劳动价值论加以发展。这种发展,是在继承其精神实质基础上,对新的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现实,做出科学地说明。

劳动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对于劳动价值论的责难,多是从对劳动概念理解的歧义开始的。因此,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就是对劳动概念做出科学合理的阐释,即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生产技术变革和产业变化的新现实阐明劳动概念内涵的变化。

首先,需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予以廓清。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并不是像后来的这些批评者所说的只是体力劳动,而是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许多场合都强调过,人的生命活动的特性在于具有自由自觉的特点,这取决于人类所拥有的智力。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智力特征是这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以脑力为特征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实际上,自从人类的生产出现剩余产品从而也就有了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开始,人类的文明史才算有了开端;而自然科学进入直接物质生产过程不过是脑力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劳动① 蔡军迎:《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5,第7页。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来就是脑力与体力活动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虽然脑力与体力在具体的劳动活动中的体现可能有差别,但是脑力与体力截然分开的人类劳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脑力活动参与的纯粹体力过程,不是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本来就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体现人的目的和需要的复杂的主客观统一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注意到,在总体动过程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可见,马克思认定,“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这里所说的生产,包括商品从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

其次,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一切没有纳入市场,不是雇佣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不算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社会生产中的劳动主体,是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在劳动总量中只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因此,它们不在马克思的考虑之内。这与亚当斯密的结论有一定的关系,在亚当斯密看来,生产劳动是必须生产物质产品的,那些类似家仆等的纯粹为主人的服务劳动,是不能创造价值并纳入“国民财富”中的。可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服务劳动己经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为资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主体是由第三产业创造的,它们甚至占到了GDP总量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种情况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大大不同了,如果依然把服务劳动排斥在价值创造之外,教条地理解马克思当时的论断,肯定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实质。所以,劳动概念的扩展,必然要把服务劳动等纳入生产劳动的范畴之中,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凡是直接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实体的内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者生产劳动。这个观点是生产劳动概念的扩展。劳动概念扩展的意义在于,,它使得原来以为剩余价值主要由直接的体力劳动创造的片面认识,得到廓清。在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主要构成部分的今天,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创造的价值,构成了价值创造的主体。而一切创造了这些价值的劳动都是应该是生产劳动。

第三,在新技术革命调价下,一般科学劳动将成为劳动的主体。

对于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由于所处年代的限制,他主要研究的是直接劳动或者进一步说是体力劳动,因此就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体力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诸多论述得到反证。事实上,马克思不仅没有忽视与直接劳动相对应的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而且马克思首先提出了与“直接劳动”不同的“一般科学劳动”概念:“劳动时间——单纯的劳动量——在怎样的程度上被资本确立为唯一的决定要素,直接劳动及其

数量作为生产即创造使用价值的决定原则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失去作用:而且,如果说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那么,它在质的方面,虽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但一方面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相比,另一方面同产生于总生产的社会组织的、并表现为社会劳动的自然词语(虽然是历史的产物)的一般生产力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

当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质疑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机器和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无人工厂的存在是不是就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总之,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生产的现实说明,虽然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直接劳动和一般科学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价值创造主体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但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不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没有受到根本的损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没有被动摇。

4. 总结

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是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展开研究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资本主义的失败就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本文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科学由少数人的业余活动转变为需要全社会支持的庞大社会建制角度,证明了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持续地对科学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技术创新最终会陷入停顿。鉴于科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资本主义不能促进科学发展,从而也无法推动科技创新的持续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空间的逐步压缩,其自身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目前,资本主义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一事实,其实就是这个论断的最新和最直接的证明。而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则以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袁银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42.

[2] Ю?А?奥夫钦尼科夫.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技术进步[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6.

[3] 刘志业. 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D]. 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10, 12.

[4] 杨怀中, 饶欣.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3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95, 284.

[6] 蔡军迎. 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和邓小平[D].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5,7.

 

 

下载地址:3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Doc

  【】

最新搜索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

2017年雅思考试时间安排-学为贵51

--经典诵读-开发实施方案42

10行政管理学期

59马克思主义原理

百度竞价教程之如何利用百度商盾防恶意点击

冀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模拟试卷3套14

透过现金流量表把握企业偿债能力

95关于南环路路基处理情况说明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踏上心理学的旅程(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23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