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诞新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国栋;;罗振亚新诗研究学述[J];文艺评论;2017年09期
2 张钰;;新诗的发生及意义——浅谈姜涛、郑敏新诗研究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年35期
3 白杰;;2016年新诗研究著作盘点[J];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01期
4 张桃洲;;重构新诗研究的政治学视野[J];文艺争鸣;2017年08期
5 李蓉;;当下新诗研究模式及其创新的可能[J];浙江学刊;2017年05期
6 张立群;靳海华;孙榕璐;;当代新诗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兼及新诗史料的若干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荣光启;;新诗有无“自己的传统”?[J];诗歌月刊;2017年02期
8 王珂;;百年新诗:过去可回首将来有知音[J];福建文学;2017年05期
9 熊辉;;论百年新诗的文体优长[J];星星;2017年23期
10 古远清;;30年来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J];现代中国文学论丛;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涛;段从学;冷霜;孙晓娅;张桃洲;;内外之间: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从《沪杭道上》谈起[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2 孙晓娅;马富丽;崔月萍;张凤;乔婷婷;;2007年新诗研究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3 高波;;新诗教育的缺陷与新诗研究面临的挑战[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崔月萍;乔婷婷;张凤;马富丽;;2006年新诗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5 张凤;崔月萍;马富丽;乔婷婷;;2007年新诗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6 孙晓娅;乔婷婷;张凤;崔月萍;马富丽;;2006年新诗研究部分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7 张松建;;理论的自觉与批评的睿智——吴思敬先生的中国新诗研究[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8 马富丽;乔婷婷;张凤;崔月萍;;2006年新诗研究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9 乔婷婷;马富丽;崔月萍;张凤;;2007年新诗研究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0 ;编后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保昌;开拓中国新诗研究的文化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张清俐;“内外兼修”开拓新诗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3 周丹;探寻中国新诗研究的切入点[N];文艺报;2013年
4 李浴洋;历史云波中的新诗研究[N];文艺报;2016年
5 胡亚楠;新世纪新诗研究的收获[N];文艺报;2012年
6 张桃洲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诗与思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袁国兴;中国新诗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14年
8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新诗研究:发掘中国作家创造机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陕西 沈奇;标榜与抹杀[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林跖蓝;“糟糠之友”:废名与梁遇春[N];中华读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继龙;朱英诞新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锡文;边缘视域 人文问思[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勤滨;周作人传播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王岩石;废名文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若萍;沈从文新诗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孙娜娜;论废名小说的儿童书写[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惠曼;废名小说中乡土抒写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郭婷;变与不变:论废名的文化批判[D];河北大学;2019年
5 徐家萍;废名诗学及其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6 陈静;从《莫须有先生传》到《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春海;废名小说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8 房彩云;废名小说自然意象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翟丽丽;论废名小说中的儿童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井源;废名诗歌空间叙事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55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5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