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9 09:40
【摘要】:本论文认为非母语说话者的成功交际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创新来实现。拟从语用创新概念出发,本论文着力于探讨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如何借助语用创新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语言与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创新和修辞创新层面,对语用创新的研究关注度不够。语言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生成创新以及词汇创新,而语言创造性使用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涉及语言的修辞创新,包括文学中的修辞以及日常语言中的修辞。另有学者注意到母语说话者的语言创新在话语中具有如使话语更有说服力、制造幽默交际效果或传达讽刺意味功能等,然而关于非母语说话者在功能方面的语言创新的现有成果寥寥,特别是在话语层面。除此之外,非母语说话者能够通过有限的语言水平实现成功交际这一语言现象尽管非常普遍,在语言研究中的关注度却不高。本论文认为语用创新是指情境中的交际者在话语层面相互合作,从而新奇和巧妙地展开互动,建构话语并实现某种交际效果的语境化现象。基于此,本论文进一步提出非母语说话者的语用创新是指情境中的非母语交际者在话语层面相互合作,从而用自己掌握的有限语言和文化资源,围绕非惯用的、新奇的表达或形式建构话语实现成功交际的语境化现象。以社会认知方法为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背景下本论文对“语用创新”这一概念提出以上新的理解。该方法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理论基础,同样适用于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研究。我们认为,语用创新具有1)语境关联性;2)灵活性,主观性,个体性:以及3)效果导向性等特征。在语料方面,本研究关注非母语说话者交际行为中的语用创新现象,重点搜集并整理了非母语说话者的自然口语语料。通过收集、转录并建立非母语说话者在自然状态下的会话和日常交际中的会话语料,并将VOICE语料库中的会话作为主要语料来源。借助社会认知方法,本文致力于分析情境中的非母语交际者如何在语境中通过交际者之间在相互合作中实现的语用创新来成功交际,并对语用创新形式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本论文借助社会认知方法对所收集的非母语说话者交际的语料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非母语说话者如何在交际中利用语用创新的各种形式实现成功交际。基于现有语料分类整理,本研究认为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1)语法形式上的语用创新(包括改变句法特征、省略词汇语法特征等);2)词汇形式上的语用创新(包括切换词汇功能,使用其他替代词汇,描述词汇和创造新词等);以及3)搭配形式上的语用创新(包括改变介词短语搭配,改变动词短语搭配和改变套语表达的搭配等)。在语料分析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假设:非母语交际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用创新的实现。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使用语用创新的动因则包括1)交际需要(使用语用创新以克服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能力等因素,避免交际失败);2)积极的合作态度(区别于母语说话者的一般本能合作);以及3)实现话语和情境一致所做的努力(语言水平相对较低的非母语说话者在有限的语言能力情况下为实现对等交际功所能做出的努力)。基于社会认知方法,本论文对语用创新研究提出了方法论指导,这也是对非母语说话者交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首先语用创新的特征及非母语说话者如何展示语用创新的探讨使得语用创新这一定义更加完善和完备。其次,将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与母语说话者的语用创新进行区分,体现其特殊性。语用创新的形式探讨则对日常跨文化交际以及鼓励语言水平不足的学习者进入实际交际有着指导意义。最后,本研究对于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简言之,本论文是对语用创新,特别是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的一个初步研究,其结论是开放性的,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尽管语言创新和语用创新之间的关联在文中有所提及,两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区别和联系仍非常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此外,今后研究可以考虑建构完善的理论框架将社会认知方法和非母语说话者在交际中的语用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并建立更加丰富、详实的语料库来进一步完善对母语以及非母语说话者的语用创新形式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30


本文编号:257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7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