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
发布时间:2017-03-22 02:04
本文关键词: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些刺激与我们的生存和幸福的相关性高于另一些刺激,例如预示危险或威胁的刺激(如捕食者、敌人)与预示成长和发展机会的刺激(如营养和能量资源、潜在的伴侣)。由于这些情绪刺激对个体具有高度的重要性,有机体应该优先对这些刺激进行知觉加工,以允许对其处境进行快速的评价,进而快速地准备适宜的行为反应。与上述观点一致,已有研究发现,美味的食物、婴儿、色情场景、毒蛇、暴力场景、攻击场景或战争场景和残肢等情绪刺激往往比中性刺激更容易捕获并占据个体的注意。文献中把这种相较于中性刺激,个体将注意优先或更多地分配给情绪刺激的现象称之为注意偏向。个体之所以对上述情绪刺激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可能是由于这些刺激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等基本动机需求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情绪的动机理论和相关性评价理论均认为,动机相关性是引起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因素。情绪的动机理论认为,情绪从根本上被组织在欲求和厌恶动机系统周围。这种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允许个体快速检测并高效地处理与其生存相关的任一事件,以促进其生存。该理论认为,与效价无关,情绪刺激的动机相关性引导着注意资源的分配。情绪的相关性评价理论认为,存在一个不管刺激的效价如何,对刺激与个体的目标、需要和幸福的相关性进行快速、多水平评价的一般性机制。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不仅仅优先知觉威胁相关刺激,而且注意系统对具有动机意义的所有种类的刺激都进行优先加工。根据情绪的动机理论和相关性评价理论,注意偏向效应是非效价特异性的,即个体的注意不仅会偏向于威胁刺激,而且也会偏向于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等基本动机密切相关的正性刺激,如食物、婴儿和性刺激等。因此,本论文通过四个研究综合运用情绪Stroop任务、视觉搜索任务、点探测任务和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系统地考察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包括成分机制和自动加工)。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了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与之不太对称的是,只有一些研究证实了对具有动机意义的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因此,研究一通过2个验证性实验,进一步证实对具有动机意义的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实验1采用点探测任务,发现当婴儿图片与成人图片同时呈现时,被试的注意偏向于婴儿图片。实验2采用视觉搜索任务,发现被试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表现出了食物检测优势。这些结果说明注意偏向效应是非效价特异性的,即注意偏向不仅限于负性刺激或威胁性刺激,对具有动机意义的正性刺激也存在注意偏向。虽然研究一证实了注意偏向效应是非效价特异性的,然而目前对哪一维度或特征是导致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因素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根据情绪的动机理论和相关性评价理论,动机相关性引导着注意资源的分配。因此,研究二使用情绪Stroop任务和点探测任务,通过6个实验系统地探讨正常被试对不同动机相关负性和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不管情绪刺激的效价是负性的,还是正性的,被试对高动机相关情绪刺激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显著的情绪Stroop干扰效应和相容性效应;而对低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不显著。研究二的结果支持了情绪的动机理论和相关性评价理论。研究二证实了动机相关性是引起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即注意偏向是由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引起的,还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因此,研究三使用视觉搜索任务、点探测任务和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系统地探讨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结果显示,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比较稳定,在“靶子类型相同-分心物类型不同”的视觉搜索任务、点探测任务和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等多种不同的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了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靶子类型不同-分心物类型相同”的视觉搜索任务能比较灵敏地观察到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投入易化。点探测任务则需要在线索刺激呈现时间很短的条件下(100 ms),才能观察到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投入易化。此外,研究三的结果还发现,在点探测任务中,线索刺激的呈现时间调节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成分模式:在线索呈现时间较短的条件下(100和250 ms),对负性和正性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成分模式是一致的;但在线索呈现时间较长的条件下(1250 ms),对动机相关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效应消失,而对动机相关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效应依然显著,且这种偏向效应是由注意解除延缓引起的。关于注意偏向加工机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注意偏向能否在意识受限制的条件下以自动加工的方式显现。前三项研究均在意识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证实了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效应,那么在意识受限制的阈下呈现条件下,正常个体是否会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表现出自动的注意偏向?研究四通过阈下情绪Stroop任务、不同集合大小的视觉搜索任务和阈下点探测任务考察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结果证实了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在意识受限制的阈下加工条件下,动机相关情绪刺激产生了显著的情绪Stroop干扰效应和相容性效应;集合大小不影响被试在中性分心物矩阵中检测动机相关靶刺激的速度。此外,研究四还发现了投入易化的自动加工,而未观察到解除延缓的自动加工。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四个研究综合采用多种任务范式证实了注意偏向效应是非效价特异性的。动机相关性是导致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因素,支持了情绪的动机理论和相关性评价理论。关于成分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而投入易化的显现则需要满足较为严格的条件,如需要使用“靶子类型不同-分心物类型相同”的视觉搜索任务或使用线索刺激呈现时间很短的点探测任务。本论文还证实了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且这种偏向效应是由自动的投入易化引起的。
【关键词】:注意偏向 动机相关性 投入易化 解除延缓 自动加工 情绪的动机理论 情绪的相关性评价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4
- 引言14-16
- 第1章 文献综述16-48
- 1.1 注意偏向及其成分16-18
- 1.1.1 注意偏向16-17
- 1.1.2 注意偏向的成分17-18
- 1.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18-22
- 1.2.1 情绪Stroop任务18-19
- 1.2.2 视觉搜索任务19-20
- 1.2.3 点探测任务20-21
- 1.2.4 情绪空间线索任务21-22
- 1.3 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22-31
- 1.3.1 对负性或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22-29
- 1.3.2 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29-31
- 1.4 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加工机制31-35
- 1.4.1 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32-33
- 1.4.2 对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33-35
- 1.5 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35-48
- 1.5.1 效价特异性假设35-42
- 1.5.2 非效价特异性假设42-48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48-54
- 2.1 问题提出48-50
- 2.2 研究方案50-51
- 2.3 研究假设51
- 2.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意义51-54
- 第3章 对动机相关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的非效价特异性54-64
- 3.1 引言54-55
- 3.2 实验1 对婴儿图片的注意偏向55-59
- 3.2.1 目的55-56
- 3.2.2 方法56-57
- 3.2.3 结果57-58
- 3.2.4 讨论58-59
- 3.3 实验2 对蛋糕图片的快速检测59-64
- 3.3.1 目的59
- 3.3.2 方法59-61
- 3.3.3 结果61-63
- 3.3.4 讨论63-64
- 第4章 对不同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64-88
- 4.1 引言64-65
- 4.2 实验3a 不同动机相关负性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65-69
- 4.2.1 目的65
- 4.2.2 方法65-67
- 4.2.3 结果67-69
- 4.2.4 讨论69
- 4.3 实验3b 对不同动机相关负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69-73
- 4.3.1 目的69-70
- 4.3.2 方法70-71
- 4.3.3 结果71-72
- 4.3.4 讨论72-73
- 4.4 实验4a 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73-77
- 4.4.1 目的73-74
- 4.4.2 方法74-75
- 4.4.3 结果75-76
- 4.4.4 讨论76-77
- 4.5 实验4b 对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77-80
- 4.5.1 目的77
- 4.5.2 方法77-78
- 4.5.3 结果78-80
- 4.5.4 讨论80
- 4.6 实验5a 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情绪Stroop效应的再验证80-83
- 4.6.1 目的80
- 4.6.2 方法80-81
- 4.6.3 结果81-83
- 4.6.4 讨论83
- 4.7 实验5b 对不同动机相关正性图片注意偏向的再验证: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83-88
- 4.7.1 目的83-84
- 4.7.2 方法84
- 4.7.3 结果84-86
- 4.7.4 讨论86-88
- 第5章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88-110
- 5.1 引言88-89
- 5.2 实验6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投入易化和解除延缓:来自视觉搜索任务的证据89-96
- 5.2.1 目的89
- 5.2.2 方法89-92
- 5.2.3 结果92-95
- 5.2.4 讨论95-96
- 5.3 实验7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来自点探测任务的证据96-99
- 5.3.1 目的96
- 5.3.2 方法96-97
- 5.3.3 结果97-98
- 5.3.4 讨论98-99
- 5.4 实验8 线索呈现时间调节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的成分机制99-104
- 5.4.1 目的99-100
- 5.4.2 方法100-101
- 5.4.3 结果101-103
- 5.4.4 讨论103-104
- 5.5 实验9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延缓:来自情绪空间线索任务的证据104-110
- 5.5.1 目的104-105
- 5.5.2 方法105-106
- 5.5.3 结果106-108
- 5.5.4 讨论108-110
- 第6章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110-130
- 6.1 引言110
- 6.2 实验10 来自阈下情绪Stroop任务的证据110-115
- 6.2.1 目的110-111
- 6.2.2 方法111-113
- 6.2.3 结果113-114
- 6.2.4 讨论114-115
- 6.3 实验11 来自不同集合大小的视觉搜索任务的证据115-121
- 6.3.1 目的115
- 6.3.2 方法115-117
- 6.3.3 结果117-121
- 6.3.4 讨论121
- 6.4 实验12 来自阈下点探测任务的证据121-125
- 6.4.1 目的121-122
- 6.4.2 方法122-123
- 6.4.3 结果123-125
- 6.4.4 讨论125
- 6.5 实验13 注意偏向成分的自动加工125-130
- 6.5.1 目的125
- 6.5.2 方法125-126
- 6.5.3 结果126-128
- 6.5.4 讨论128-130
- 第7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130-144
- 7.1 总讨论130-139
- 7.1.1 对动机相关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的非效价特异性130-131
- 7.1.2 动机相关性是引起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关键性因素131-135
- 7.1.3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反映的是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135-138
- 7.1.4 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自动注意偏向138-139
- 7.2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39-141
- 7.3 结论141-144
- 参考文献144-168
- 致谢168-17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70
本文关键词:对动机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