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9:06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清末始一百年来,中国人大规模南下移民马来半岛,面对陌生的地域环境、多元的文化的冲击和多种言语的选择,逐步由“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变成了今天马来西亚华人族群。他们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艰难的生存境地,始终坚守华夏文化传统,从食衣住行、节日活动到思维模式、情感价值观,无不保持着强烈的华夏文化认同感。一百年里,华人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为了保护华人族根,誓死捍卫华文教育事业。在东南亚众多国家中,汉字教育几起几落,甚至被消灭殆尽,但是在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在华社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仍然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态势,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现象引发笔者思考:马来西亚华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否与其绵延不绝的汉字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汉字习得和使用及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形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的?这对解决我国名族地区华夏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有何启示? 为了厘清以上问题,笔者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为背景,在马来西亚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对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历史、华文教育斗争、华人族群意识、传统思维习惯、衣食住行、节日活动及基本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笔者首先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考察对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作为华社三大支柱(华团、汉字教育和华文报纸)之一的汉字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而从文化认同的主体出发对作为华文教育的核心——汉字学习和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感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这一部分笔者采用人类学问卷、实地考察、口语报告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作为认同主体的华社和个人、物质和精神、受汉字教育华人和受英文与马来文华人几个维度分析汉字使用对华人文化认同感、思维模式,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马来西亚华人认同感之所以能长期不断生长,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汉字习得及其产生的思维意义、情感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关系,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人华夏文化认同中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那么,汉字学习及其由此产生的字思维特征对东西文化交融中马来西亚华人华夏文化认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的,汉字所表征的具象、比类和自反的思维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怎样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进而凝聚文化认同的? 于是,笔者聚焦于汉字的独特性,使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关于汉字的思维意义、汉字心理认知、汉字符号学特征、汉字的文化功能与汉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等文献之后,发现马来西亚华人族群文化特征是通过文化的符号化而得到保持的,特别是通过华文教育的核心汉字习得和使用来发挥作用。语言是文化认同最基本和首要因素,而文字又是语言的物质基础。笔者从汉字的源生意义出发,阐释汉字的创生性、包容性、文化功能和汉字与思维的关系,对比东西方文字产生的背景及其形成的思维、价值观差异,得出汉字思维的独特性:汉字作为华夏文化的基因,在运行了几千年之后仍然保留着初始时期的意象特征,兼物化形态的民族思维模式并融人文风情与自然风貌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思维特色和情感价值观,进而影响了华夏民族文化心理场,强化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笔者针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寻根中汉字教育的优势与困境,提出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未来出路。研究通过对比在汉字习得和拼音文字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探索华校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利弊条件,分析以汉字为核心的华文教育中如何取长补短,既能汲取以汉字为基因的华夏文化养分,又能捕获西方拼音文字习得过程中对人脑理性逻辑的形塑作用,以达到“中西合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从根本上保护华人的文化认同。 汉字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基因,以汉字为核心的华文是华人文化认同的主要标志,更是华人族群寻求认同、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重要手段和精神动力,并在某种意义上关乎着华人族群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多学者从方言口语使用的角度来说明语言对文化认同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汉字习得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取向,在多语环境中和东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阐释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中深刻的汉字思维成因。一方面丰富了文化认同理论,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化背景下与多语环境中的华人文化身份认同与确认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汉字 汉字思维 文化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目录3-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导论12-30
- 一、问题的提出12-14
- (一)华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否与其绵延不绝的汉字教育有密切关系12-13
- (二)汉字习得和使用及形成的思维模式如何形构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13-14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4-15
- (一)研究目的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三、概念界定15-17
- (一)华人15
- (二)文化认同15-16
- (三)汉字16-17
- 四、文献综述17-27
- (一)汉字源生及其发展研究17
- (二)汉字心理学研究17-21
- (三)汉字符号学研究21-22
- (四)汉字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22-27
- 五、研究方法27-30
- (一)文献法27
- (二)人类学调查方法27-28
- (三)口语报告法28
- (四)对比研究法28-30
- 第一章 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历史与现状30-40
- 一、马来西亚汉字教育历史30-36
- (一)薪火相传——从私塾到新式学堂(1819年-1919年)30-32
- (二)寄人篱下——英殖民时期的汉字教育(1920-1940)32
- (三)暗无天日——日本占领时期(1941-1945)32
- (四)危机四伏——战后重建时期(1946-1960)32-34
- (五)夹缝生长——大马单元化教育时期(1961-1980)34-35
- (六)抗争与复兴(1981-1990)35
- (七)危机与契机(1991-现今)35-36
- 二、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现状36-40
- (一)马来西亚现有华文学校类型37
- (二)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经济来源37-38
- (三)马来西亚社会各界对汉字教育的看法38-40
- 第二章 汉字使用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情况的考察与分析40-102
- 一、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文化认同感的影响41-54
- (一)汉字使用对华团影响41-42
- (二)汉字使用对于华文报纸的影响42-44
- (三)汉字使用对寺庙、会馆、宗祠的影响44-47
- (四)汉字使用对宗教团体的影响47-54
- 二、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个体文化认同感的影响54-102
- (一)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个体文化认同调查与分析55-72
- (二)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思维模式的影响72-79
- (三)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情感的影响79-85
- (四)汉字使用对马来西亚华人行为的影响85-102
- 第三章 汉字影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102-130
- 一、汉字与华夏文化103-109
- (一)汉字的源生103-105
- (二)汉字的独特性105-106
- (三)汉字的文化功能106-109
- 二、汉字的深层思维结构109-120
- (一)语言与文字的关系109-110
- (二)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110-113
- (三)汉字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凝结的思维模式113-118
- (四)汉字思维的特征118-120
- 三、汉字构筑了华夏文化认同的心理场120-130
- (一)汉字原型与华夏文化认同的心理意义120-122
- 1. 汉字原型的内涵120
- 2. 汉字的原型心理意义120-121
- 3. 汉字原型与文化认同121-122
- (二)汉字思维的和谐共生性122-127
- 1. 东西思维的差异与优势122-124
- 2. 汉字思维的包容性与创生性124-125
- 3. 文化交融中和谐共生的汉字思维125-127
- (三)汉字形构了华人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127-130
- 第四章 文化寻根中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优势、困境与出路130-148
-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优势130-135
- (一)具备了完整的汉字教育体系130
- (二)华语国际环境的支持130-133
- (三)华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133-135
-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汉字教育的困境135-143
- (一)教育仍在夹缝中生长135-138
- (二)多语环境下所造成的思维问题138-141
- (三)“独中生”考试问题141-143
- 三、文化寻根中汉字教育的未来出路143-148
- (一)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144
- (二)重新定位汉字教育的目标144
- (三)成立专门的华文教材编写小组144-145
- (四)培养优秀华文教师145
- (五)追溯文化根源,开拓字源识字教学145-148
- 结语148-150
- 参考文献150-158
- 附录158-180
- 附件1: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问卷158-165
- 附件2:MIRIPS QUESTIONNAIRE FOR MALAYSIA CHINESE165-175
- 附件3:比类思维测试图175-177
- 附件4:国民型中学老师和学生人数统计数据177-180
- 致谢1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南菲;;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峰;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八桂侨刊;2003年05期
3 廖新玲;;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八桂侨刊;2009年01期
4 刘小娟,赵瑞林;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了解文化的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5 倪胜利;张诗亚;;“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7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10 刘翔;张诗亚;;汉字字源识字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之汉字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6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