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生命哲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熊十力生命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熊十力一生都以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为己任,试图通过研究学术提振国人的生命精神来解决中国社会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为此,他由佛转儒、纵贯百家,创建了以“生命”为中心的极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力图增强国民的精神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熊十力生命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时代,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几有被斩斫之势。熊十力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积极反思,认为唯有建立一种精进的精神生命才能拯救人心的迷夫,进而挽救民族生命和文化慧命。而对生命的关注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自-开始就强调天道生生不息的本性,儒家、道家与佛家都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而内蕴的生命性正是熊十力生命哲学产生的主要思想资源。 熊十力生命哲学的核心和基础是其生命本体论。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生命性的改造与吸收,认为本体内含翕辟两种势用,这两种势用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宇宙世界,并使宇宙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体就是一个大化流行、变动不居的过程,并非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因为本体具有生命性,又可称之为生命、恒转、能变和功能。本体既存在于现象之中而又不是现象,所以本体与现象是不一不二的关系,每一物都具本体之大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此宇宙本体也是人之本心。由于本体具有生生之性而又无作意,因而它既具仁德又具寂德,这使得本体同时又是道德本体,是道德价值的源头。 由于本体即生命,亦即本心,所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遵照本心而积极创进,实现对人自身以及自然、社会的改造。为此,熊十力通过对佛家真俗二谛的改造,肯定了本体真实和现象真实,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他对性智和哲学之知、量智和科学之知作了分疏,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可能。依此,熊十力认为人改造自身就是实现内圣,即通过道德修养而体认本心。但是,体认本心并非道德修养的全部内容,后者还包含对本心的体现,即将人的生生之性展现为外在的活动,故内圣必然体现为外王。因此,内圣成己和外王成物本是一体,知行必然合一。熊十力认为通过内圣成己和外王成物就可使人类迈向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在理想社会中,不仅人人都可实现独立、平等、自由的理想人格,而且社会亦已废除私有制实现天下为公,废除种界、国界而建立天下一家的共同生活新制度,人人都各得其所。 熊十力的生命哲学虽然将本体与本心视为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确立了精进的入世精神,提高了人的主体性,肯定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过于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未能脱离儒家心学的传统。所以他的道德至上理论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更不可能解决内圣外王的统一问题,他的理想社会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关键词】:熊十力 生命哲学 本心 道德 内圣外王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6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28
- 一、选题意义12-14
- 二、研究综述14-26
- 三、研究方法和拟创新点26-27
- 四、写作困难与不足之处27-28
- 第一章 生命的困境——熊十力生命哲学形成的原因28-55
- 第一节 社会生命的困顿28-37
- 一、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内忧外患29-32
-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影响32-34
- 三、社会风气的腐化与堕落34-37
- 第二节 文化生命的危机37-50
- 一、儒学的僵化37-41
- 二、道学的放任41-45
- 三、佛学的滞寂45-48
- 四、西学的冲击48-50
- 第三节 个人体验及对生命的思考50-55
- 第二章 生命之义的迁流——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命意识55-92
- 第一节 儒家哲学的生命性56-71
- 一、先秦儒家的生命意识56-62
- 二、宋明理学的生命意识62-71
-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生命性71-81
- 一、老子哲学的生命性71-75
- 二、庄子哲学的生命性75-81
- 第三节 佛教哲学的生命性81-92
- —、法相唯识宗“识”本体的生命性81-84
- 二、禅宗“自心”本体的生命性84-92
- 第三章 生命与本体——熊十力生命哲学的形上基础92-135
- 第一节 生命本体义92-104
- 一、“见体”的重要性92-94
- 二、扫相显体94-99
- 三、本体即生命99-101
- 四、体用不二101-104
- 第二节 生命义蕴104-119
- 一、生命之变104-111
- 二、生命即本心111-116
- 三、生命即性德116-119
- 第三节 生命与发用119-135
- 一、宇宙本体与宇宙化生120-125
- 二、本心与习心125-131
- 三、道德与伦理131-135
- 第四章 生命的践履——熊十力论生命价值实现之途径135-191
- 第一节 本体真实与现象真实135-149
- 一、真俗二谛135-144
- 二、摄用归体与摄体归用144-149
- 第二节 哲学之知与科学之知149-164
- 一、性智与哲学真理150-154
- 二、量智与科学真理154-159
- 三、智识合一159-164
- 第三节 生命价值与生命践履164-191
- 一、内圣外王的具体内涵165-168
- 二、内圣成己168-177
- 三、外王成物177-191
- 第五章 生命的理想——熊十力生命哲学的终极关怀191-226
- 第一节 独立、平等、自由的人格理想191-211
- 一、独立192-197
- 二、平等197-205
- 三、自由205-211
- 第二节 天下大同的社会构想211-226
- 一、尚贤进德的道德理想214-218
- 二、各得其所的政经构想218-226
- 结论:熊十力生命哲学的特色与得失226-251
- 第一节 熊十力生命哲学的特色226-241
- 一、独特的生命观226-229
- 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229-238
- 三、对西方文化的评价与融摄238-241
- 第二节 熊十力生命哲学的得与失241-251
- 一、精神的生命性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242-247
- 二、道德至上论的缺陷247-251
- 参考文献251-264
- 致谢264-266
- 个人简历2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宁;;儒学现代转型的三个向度——以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郭淑新;;熊十力“智识合一”论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张学智;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大学》释义的辩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清良;许扬男;;马一浮对熊十力《尊闻录》之异议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蒙培元;;追寻生命的智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祥俊;;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吴学国;佛教唯识思想与儒家心学本体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9 张重岗;;从熊十力到徐复观:就本源而言的文艺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海兵;熊十力体用思想的现代性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海龙;本体的困惑—熊十力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林家虎;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5 陈永杰;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谭凯;批评与重建—熊十力徐复观知识分子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熊十力生命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