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0:51
【摘要】:自20世纪以来至今,随着中国考古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在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重镇与政治、文化中心陆续发现了多座入华粟特人墓葬,这些墓葬在葬俗方面既有本民族原有习俗的保持,也有入乡随俗的改变。它们的发现,为了解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与宗教信仰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本文欲以目前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籍、宗教经典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图对入华粟特人墓葬及其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给予一个讨论,这项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现。大致根据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的顺序来论述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公布各墓葬的考古发现情况。对于近几年来的新发现及一些疑似粟特人墓葬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根据墓葬文化面貌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期与分区研究。二是讨论墓葬形制。对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分析,观察各时期、各地区入华粟特人墓葬在墓葬结构方面表现出的特点。这些墓葬已经接受了汉地的墓葬形制,并与当地的墓葬营建表现出相当大的一致性,但是个别墓葬在一些细节上的特殊性,又与粟特民族自身文化显示出相关性。三是分析随葬品与石葬具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风貌。从北朝晚期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形制与某些线刻图像可以看出与北魏墓葬文化的渊源;从吐鲁番地区的康氏家族墓地所出彩绘莲花纹陶器与墓志,显示经过数代的迁徙,至唐西州时,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已经入籍为编民,有的在地方担任下级军官,普遍信仰佛教并且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宁夏地区隋唐墓所出金冠饰与洛阳安菩墓的胡人俑、粟特人墓葬普遍口含或手握外国金银币的做法是粟特移民对于自身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自我表达方式。四是讨论了北周唐代长安地区的粟特胡人葬地分布以及与居住地的关系。自北周至唐代,长安地区粟特胡人葬地分布逐渐扩大。随着官僚居住地由长安城朱雀大街以西向街东的转移,唐代中晚期,长安地区粟特胡人的葬地分布在城东的情况也明显增多。五是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在上述各部分讨论的基础上,梳理了粟特本土的丧葬习俗和粟特人进入汉地后在丧葬习俗上的特点,主要涉及到尸骨处理、葬具选择、含握外国金银币以及粟特移民墓葬石刻上的祭祀、犬视、过钦瓦特桥、Rz面等丧葬文化。通过上述观察,可以看出入华粟特移民在不断华化的过程中,在丧葬礼俗和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出的对于汉地文化和自身民族文化的适应和坚持,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8
本文编号:274439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澍;;复面、眼罩及其他[J];文物;1962年Z2期
本文编号:274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4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