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青海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4:24
【摘要】:青海,是祖国西部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歌咏青海的诗篇,自先秦伊始至今,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地处祖国西陲的青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吐谷浑王国的败亡,吐蕃王朝兴起后和唐王朝的战争,以及公主和亲与双方使节的往来等一系列活动,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强烈关注,留下了一大批歌咏青海的边塞诗。这些诗篇以特殊的题材,反映了唐代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又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它们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珍贵的一部分,也是研究青海历史的宝贵资料。本论文突破单纯从文学到文学的研究窠臼,结合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军事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试图从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对唐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咏青海诗进行全面地、立体地透视,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与文化内涵,从而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从宏观引向深入。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代以前(先秦至隋)的咏青海诗。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唐代咏青海诗创作的繁荣有其历史的渊源。若没有唐代以前咏青海诗的丰厚的艺术积淀,就不可能有唐代咏青海诗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咏青海诗对于唐代咏青海诗的创作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与低估的酝酿萌芽阶段。鉴于历史发展所固有的时段性,本章将之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四个阶段进行分别论述。 第二章,主要论述唐代咏青海诗创作的社会环境。唐代咏青海诗的创作,除了唐代边塞诗所共具的条件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唐王朝对青海地区的统治与开发,为咏青海诗歌的创作奠定了政治的和物质的基础;二是唐代青海地区的战戍形势,是唐代咏青海诗歌创作的现实基础。而唐代文人出塞(包括入幕、游边、使边三个方面),则是唐代咏青海诗歌创作的重要条件。高适入河西哥舒翰幕,吕温出使吐蕃,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歌咏青海的边塞诗即是有力证明。 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咏青海诗的题材类型。唐代咏青海诗的题材丰富多彩,创作天地极为广阔。既有咏自然地理景观之诗,也有咏人文历史风貌之诗,还有反映民族关系之诗。它们各以独特的风格和情调,从各个侧面描绘了唐代青海地区的真实景象。其中第三类诗所蕴藏的史实,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尤其唐、吐谷浑、吐蕃三者关系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甚至补充了历史记载之不足。 第四章、第五章,主要通过具体案例细部地研究唐代咏青海诗。我们选择了不同时间,不同原因、以不同身份亲临青海的二位诗人,即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和中唐入吐蕃使者吕温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分析了其咏青海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并将其与那些未曾到过青海的诗人的咏青海诗相比较,指出高适、吕温的咏青海诗因以亲历亲见为内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咏青海诗中具有典型价值与意义。并通过吕温写在青海的边塞诗,深入分析了作为使者兼诗人在异域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怀,使我们对唐入吐蕃使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第六章,主要以唐代咏哥舒翰诗为例论证了诗史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哥舒翰是我国历史上名垂史册的少数民族将领。哥舒翰的一生与青海地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和歌咏哥舒翰的诗篇。但唐诗与唐史中的哥舒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诗与史间差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社会背景及心理因素。通过对唐诗与唐史中的哥舒翰形象比较,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诗歌与历史之间既有互证性,又有差异性的特征。 总之,边塞诗的研究论文不可胜数,但将研究范围定位到“点”的却不多见。这在地域文化勃兴的时代里,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咏青海诗作进一步的探索无疑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鸿生;金明馆教泽的遗响[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戴伟华;;唐代文化弱势区的诗歌创作[J];东方丛刊;2006年02期

3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4 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5 庞林;唐代描写青海的诗歌述略[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6 赵宗福;中国西部诗歌史概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任树民;论吐谷浑在唐蕃关系中的枢纽地位[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8 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1期

9 党大恩,党艺峰;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赵宗福;《西宁府新志·艺文·诗》补及其它[J];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本文编号:2746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46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