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记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8 01:24
【摘要】:笔记源远流长,从先秦萌芽产生到清代波澜壮阔,其一直处于既稳定又变化的状态。稳定指其“执笔记录”的著述方式几千年一成不变,变化指作为一种文体其自身在演进的过程中和其它文体的交互影响,以及受时代发展、学术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内容上的不断变化。清代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大总结时期,笔记观在这一时期也走向繁荣和成熟。 清代笔记观的呈现方式多样,除了作品、目录著述、丛书选本和序跋外,围绕笔记所展开的一系列“有意味的”行为方式也能体现清人对笔记的认知。这些静态的呈现方式和动态的行为方式综合起来共同形成了清人的笔记观。 清人通过考辨源流发现,笔记“执笔记录”的著书方式源于史官的记问传统,内容庞杂之特色源于子部“杂说”之风格,汉儒考证之学不仅丰富了笔记的内容也为笔记提供了严谨的学术精神的引导,怪诞诙谐的“小说”则开拓了笔记的表现范围。笔记大体分为考古、记事、稗官三类,这种分类法对今天笔记的分类研究有深远影响。 清人认为,笔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其它文体交互影响,形成了“兼备众体”的体性特征;是最具文人性的一种文体,在创作过程中自觉追求“雅”和“真”;书面传播方式发生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传播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至于笔记接受,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向度的、多层次的相互联系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从清代目录著录、整理校注、刊刻出版、书籍禁毁等举措中,均能窥得清代笔记接受的具体情形以及对笔记创作所产生的指导意义。 清人关于笔记渊源流变、内容分类、体制风貌、审美特征、发生创作、功能价值、传播接受等理论问题的认识是丰富而深刻的,但历来研究界对这些问题缺乏通盘的考察,以致不能对清代笔记观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系统宏观的研究清代笔记观,必将对当前笔记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毅中;略谈笔记小说的含义及范围[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02期

2 宁登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5期

3 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辨析与界定[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赵龙;;从甄别到缕析:论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著录[J];图书与情报;2012年04期

5 邹福清;;论唐五代对于笔记体类特征的认识[J];江汉论坛;2011年10期

6 张智华;笔记的类型和特点[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7 殷海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成书考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燕华;俞钢;;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文新;纪昀何以将笔记小说划归子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刘叶秋;略谈历代笔记[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本文编号:276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6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