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标杆理论视阈下的汉语音节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9:35
【摘要】:本文以生成音系学有关音节结构表征的X标杆理论为基础,参考van deWeijerZhang (2008)提出的“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理论,提出了表征汉语音节结构的“广义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然后在对四种主要汉语方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证明,该模型适用于表征主要汉语方言的音节结构。 音系学中有关音节结构表征的X标杆理论由J.列文(1983,1985)提出,该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借用句法学中的X标杆理论对音节结构进行抽象化表征。Van de WeijerZhang(2008)通过研究汉语标准语(即普通话)音节中的介音归属,参考乔姆斯基等(1995)提出的关于句子结构的“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对音系学的X标杆理论进行修改,提出了针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简称“多指示语模型”)。该模型认为音节是核心元音V的最大投射Nmax,介音是中间投射N”的左向分支。本文借鉴生成音系学中的特征几何理论、特征标记性理论、不充分赋值理论以及莫拉理论等对“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广义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简称“广义模型”), “广义模型”与“多指示语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1、“多指示语模型”认为最大投射为Nmax,而中间投射分别为N”和N’,最多容纳四级投射;而“广义模型”认为最大投射为N”,中间投射均为N’,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中间投射,能够灵活表征更加复杂的音节结构;2、“多指示语模型”认为在最大投射和终结点之间还有CV层,而“广义模型”取消了C、V等节点,明确提出,各层次投射的终节点均为代表某一音段的区别特征集,这些特征集中的区别性特征按照特征几何理论、标记性理论和不充分赋值理论排列,从而避免了底层特征的冗余。 此后,本文提出假设:“广义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可以表征主要汉语方言的音节结构。为了证明该假设,本文以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和厦门话等四种主要汉语方言为例对汉语音节结构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步骤为:首先应用“广义模型”对方言的音节结构进行总体表征,然后针对音节中首音、介音、音节核和音节尾音等成分提出具体假设,最后通过列举丰富的证据逐一证明这些具体假设的合理性,从而证明总体表征的合理性。这些证据主要来自如下5个方面:1、前人研究成果;2、体现在方言民谣、流行歌曲、反切语、诗歌、熟语等文学艺术形式中的汉语押韵规则;3、针对某一方言音系现象的心理语言学实验;4、方言声调系统;5、音节成分之间的共现制约。本文在搜集和分析证据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6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心理语言学实验法,反切系联法,分布分析法,语言比较法和区别特征分析法。前两者主要用于搜集证据,后面四种主要用于分析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对生成音系学框架下的汉语声调结构研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声调与音节之间通过莫拉(即音节重)层相互联系,最后提出了针对汉语的“音节结构-音节重-声调相关性模型”。本文从端木三(1993,1994)的研究中为该模型找到了直接的语音学数据支持。该模型是本论文用以确定汉语方言韵母结构的基础。 本文的最后结论是:“广义多指示语的X标杆模型”能够简单明了直观的表征汉语方言的音节结构,这说明汉语各方言的音节结构有很大的共性,这些共性主要表现为:1、没有复杂首音;2、存在核前介音;3、存在辅音节尾。但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各种方言的音节成分有特殊之处,具体而言,1、在音节首音方面,北京话和广东话的音节可以没有首音,而上海话的音节必须有首音;2、在核前介音方面,北京话有明显的[j]、[w]介音,广东话中的[j]介音已经消失,[w]介音只存在于软腭辅音[k]和[kh]之后;上海话中的介音与首音关系相对紧密,而厦门话中介音与韵的关系相对紧密;3、在核后介音方面,上海话没有核后介音,而其他三种方言均有明显核后介音;4、在核后鼻辅音方面,北京话有两种核后鼻辅音[n]和[],上海话只有一个鼻音位[N],广东话和厦门话都有三种核后鼻音[m],[n]和[],厦门话中还存在鼻化元音;5、在核后辅音方面,北京话没有核后辅音,上海话中有喉塞辅音节尾,广东话中有塞音尾[p/t/k],厦门话中有塞音尾和喉音尾;6、在声调方面,北京话没有入声调,而其他三种方言均存在入声调。这些不同之处对具体方言的音节结构在投射层次、终结点的表征和音节重等方面产生影响,但并不影响总体表征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1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秋武;管辖音系学的基本理论及最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马秋武;再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王茂林;音系学的时长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杨春生;;近年来海内外汉语介音归属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5 贺俊杰;;管辖音系学的声调理论:发展及应用[J];当代语言学;2010年03期

6 马秋武;吴力菡;;三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J];当代语言学;2012年01期

7 刘蕾;;粤语童谣的修辞语用特色[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刘娇蛟;贺前华;韦岗;;汉语普通话的管辖音系学特征及提取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10期

9 马重奇;闽台闽南话与普通话韵母系统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马重奇;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762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62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8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