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格局下婺剧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9:42
【摘要】:婺剧是浙江省第二大地方性剧种,现覆盖金华、衢州两市及杭州、丽水两市所属部分县市,具有至少四百余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金衢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积淀的艺术形态,也是这一地域群体寻找身份认同和归属的文化介质。但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多重变奏下,婺剧赖以传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文化多样性、地方文化认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重意识倡导下,婺剧也成为构筑其流布空间文化生态的重要内容。 多元文化格局是对婺剧传承与发展内部逻辑的真实表达,也是对婺剧传承与发展时代语境的客观描述,它跨越了婺剧本体与外部因子的作用边界,贯穿于婺剧承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呈现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具体而言,它既可用于指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线性框架,也可用于指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空间结构;既可用于指称婺剧演艺与其他娱乐的交叉关系,也可用于指称婺剧内部不同声腔之间的交互共生,等等。 在多元文化格局视野下,本文借助田野调查、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历史演变、现状考察、文化透视等方面入手,从调研中做出判断、从参与中得出结论,就关涉婺剧传承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共分六部分: 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情况进行了交待。 第一章以文献汇编与史志资料为中心,通过对婺剧起源与演进的历史考察,剖析婺剧发展变迁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空间,探讨婺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走向与基本脉络,对婺剧的起源与演进做一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考察分析,同时也为婺剧传承与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参考。婺剧之所以为婺剧,乃因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生态所致,其传承与发展不可脱离于原有的社会生态。外来声腔的本地化与本地声腔的综合化是婺剧形成与发展的初始形态,合班演出的发展历程则大体反映了婺剧演进的历史脉络。婺剧作为一种地方剧种,它或许永远也不会突破狭小的地域空间,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大众艺术,但这种地域性也正是婺剧最具根植性的文化魅力。着眼于本土化的婺剧叙事,或有一更好的婺剧传承与发展。 第二章以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为中心,通过对婺剧传承载体的总体分析和对浙江婺剧团和金华青年婺剧团的个案研究,探讨婺剧传承与发展的现实表现与发展动态,对婺剧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全面考察。金华辖区内20000余场/年的婺剧团演出量等相关讯息,凸显了婺剧异于其他濒危剧种的发展优势。但婺剧现场观众群体的老龄化、低学历等问题,又潜藏了婺剧传承与发展的重大危机。同时,两个剧团“国营”与“民营”的不同身份标识,“演员”与“员工”的不同管理体制,以及路头戏与剧本戏的不同演出形式,在业内外形成了“专业剧团”与“职业剧团”的不同评价。可以说,浙江婺剧团占据了婺剧传承与发展的绝对优势资源,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婺剧业界的最高水准。但它日常可供上演的剧目总数不及金华青年婺剧团的一半,在与民营剧团的市场竞争中也相对处于弱势。国营剧团与民营剧团的优劣比较,贯穿于两个剧团的分析对比之中。 第三章考察了婺剧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文化特性和具有相对变动性的价值意义,梳理了婺剧传承与发展的复杂现实语境,剖析了多元语境交织下婺剧传承与发展的时代困惑,从多维视角勾勒婺剧传承的社会生态与发展空间。婺剧作为金衢一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性剧种和集大传统、小传统于一体的多声腔剧种,它具有粗犷强烈、固守传统、多元汇聚的微观特征。这些特质内嵌于婺剧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之中,外显于婺剧表演、婺剧音乐、婺剧唱腔等各个面向,构成了婺剧赖以称之为“婺剧”的强力支撑。婺剧价值的动态变迁具有一定的承继性和变异性,呈现为从娱乐价值到经济意义和从教化价值到文化意义的延续性转变。在全球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时空界限的碰撞交织下,婺剧面临基于地域文化认同的价值重构,实现由“传统婺剧”向“现代婺剧”的身份转换,以及婺剧活动由乡村向城镇的重心转换。同时,婺剧民间艺术与非遗项目的双重性质,形成了婺剧具体实践中艺术维度与非遗向度的对立关系,造成了政府与社会对婺剧传承与发展角色定位的模糊化,凸显了公共事业与婺剧产业的矛盾关系。这些问题弥散于婺剧传承与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婺剧传承与发展的全过程。 第四章梳理了近十年婺剧发展相关政策及对策建议,从中发现关涉婺剧传承与发展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婺剧传承与发展的未来实践提供参考和启迪。 余论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进一步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黄秋萍;;金华婺剧发展现状及市场化运营[J];当代经济;2012年13期

3 安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当代戏剧;2006年05期

4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马元素;传统戏曲与现代传媒[J];大舞台;2003年03期

6 王海根;周天天;;浅谈婺剧艺术的民间性[J];大舞台;2010年08期

7 贾波;;金华婺剧发展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8 袁波;;金华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的声腔特点[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9 赵干;;论婺剧艺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10 游汝杰 ,周振鹤;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卫萍;婺剧滩簧声腔音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彭媛媛;金华婺剧民间戏班的生存调查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蕾;金华婺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4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74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