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0:36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是我国人民民主的两种形式之一,又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无论是作为一种民主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这只“无形之手”的影响。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对于深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中的协商民主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文化渊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西方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协商因素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传统文化渊源,中共的协商民主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执政党文化渊源。通过厘清各种文化因素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生性,进而阐释了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路径,以期对拓展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导论部分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进行了说明,对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正文分六章进行论述。 第2章协商民主文化渊源概述。主要介绍了协商民主概述、文化渊源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概述。关于协商民主的概述,论文主要从西方协商民主发展与内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两方面展开论述。关于文化渊源的概述,论文主要从文化界定、文化渊源两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指出理论文化渊源、西方文化渊源、传统文化渊源、执政党文化渊源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渊源的内容。 第3章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文化渊源。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统一战线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多党合作思想。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主思想,论文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列宁的民主思想两方面展开论述。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统一战线思想,论文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两方面展开论述。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多党合作思想,论文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思想、列宁的多党合作思想两方面展开论述。 第4章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西方文化渊源。主要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的嬗变、西方协商民主文化的特点、西方协商民主的启示。关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嬗变,论文主要从古代雅典城邦协商民主、近代精英协商民主、现代西方协商民主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西方协商民主文化的特点,论文主要从理性、平等性、程序性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启示,论文主要从以群众路线为引领、以培育公民精神为基础、以有序政治参与为原则、以完善制度体系为目标四方面展开论述。 第5章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传统文化渊源。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关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论文主要从和合思想的涵义、和合思想的发展、和合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契合、和合思想的缺陷四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论文主要从中庸思想的涵义、中庸思想的发展、中庸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契合、中庸思想的缺陷四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论文主要从民本思想的涵义、民本思想的发展、民本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契合、民本思想的缺陷四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论文主要从“大一统”思想的涵义、“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大一统”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契合、“大一统”思想的缺陷四方面展开论述。 第6章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执政党文化渊源。主要介绍了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现实实践与协商民主。关于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论文主要从群众路线的涵义、群众路线的发展、群众路线对协商民主的推动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论文主要从统一战线的涵义、统一战线的发展、统一战线对协商民主的推动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现实实践与协商民主,论文主要从国家层面协商民主的完善、社会层面协商民主的推进两方面展开论述。 第7章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主要介绍了培育公民的协商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协商参与能力、拓展协商民主的传播渠道、落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关于培育公民的协商参与意识,论文主要从克服臣民意识影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两方面展开论述。关于提高公民的协商参与能力,论文主要从提高公民的政治认知能力、提高公民的协商能力两方面展开论述。关于拓展协商民主的传播渠道,论文主要从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强化传统媒体作用、重视网络媒介作用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落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论文主要从加快程序化建设、推进制度化建设、推进多层次建设三方面展开论述。 结语部分对全文的论证思路及观点进行了简要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2 许奕锋;;试论协商民主的“七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杨弘;肖克;;论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蔚;;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互融: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动的基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5 宋连胜;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冯天瑜;论“文化元典”——兼释“元典”[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7 孙存良;倪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政治参与[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8 游崇宜;;西方协商民主的兴起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比较——兼谈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化之路[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王淑华;;以2009年“两会”为例看网络媒体协商民主的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6期

10 戴宝;;中国协商民主文化渊源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立志;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中国社会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镇镇;公民精神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D];上海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6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76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