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的晚年风格:重写

发布时间:2017-03-30 23:16

  本文关键词:大江健三郎的晚年风格:重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探讨大江《空翻》(1999)以后小说的创作风格:重写。在大江的晚年作品及在各地的演讲中,反复提到“重写”这个单词。所谓重写,就是将一直以来显而易见的东西彻底破坏,再构筑成全新的内容。本文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并不等同于解构主义,虽然解构主义这个方法常被后现代主义所用。大江解构了自身,又重新构筑。本论文针对大江晚年的数部小说作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重写的动机、重写的对象、重写的诗学手段、重写的目的,详实、系统地论述“重写”这个大江晚年的创作风格。 第一章“重写的动机”分为四部分:罗兰·巴特的影响、老境和崩溃、寻找历史的真相、锤炼与解构。作为促成大江形成“解构-重写”的巨大动机,罗兰·巴特的影响是外因,晚年思想上的崩溃则是自身的内因。另外对历史真相的追究、对锤炼和解构的执着,也是其性格和内心深层次的动机。 第二章重写的对象,从自身的作品、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展开。其中,第一部分对自身作品的重写,尤其是大江文学主题的解构和变迁予以了重点论述。这些主题的变化主要包括四点:即中心-边缘结构的演变、从圆满型结尾到悲剧型结束、教育主题的凸显、暴力与破坏主题的提出。第二部分则从作品与历史、作品与现实两个方面展开。 第三章指出了大江晚年重写的诗学方法,,将其分为四部分展开:狂欢化、文体的综合、“道化”的理论、互文性。第一节“狂欢化”这一部分又分为如下几点展开:反中心反传统、人物的对话、共时性、两极对立和解构。第二节“文体的综合——戏剧、电影方法的导入”论述大江通过这些艺术方法导入小说的形式,达到了新的文体的综合,进行了广义上的“重写”。第三节“‘道化’的理论”,论述了大江受到山口昌男trickster理论的影响,以及其小说中游戏的装置。第四节“互文性”,从和大江自己作品的互文性、和他人作品的互文和戏仿两方面论述。 第四章论述了大江重写的目的,即明确方向性;这个方向性就是与灵魂的对话。自《空翻》开始,大江便开始关注灵魂和精神的建设。《愁容童子》中,主人公古义人带着儿子光,和罗兹一起回到故乡的目的就是带着方向性,去探求人在步入老境时所面临的生死的问题。而大江晚年与灵魂的对话,则通过以下三节展开:灵魂和宗教、女性和灵魂、生死观。第一节从大江“没有信仰的祈祷”和“民俗宗教”两方面讨论灵魂和宗教的问题;第二节“女性和灵魂”论述了大江笔下的两类和灵魂相关的女性形象;第三节则分四点探讨了大江的生死观,包括其“向死而生”的态度,“死亡和再生”的主题,友人之死的影响,殉死的主题。 最后一章补充介绍对其反对的声音,客观全面地进行论证。 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大江的晚年风格——重写,并从重写的动机、对象、诗学手段、目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角度看,大江晚年“重写”所表达的文化拒斥和文化批判构成了其晚年风格——解构和重建。受到萨义德的影响,老年作家重读、破坏自己的作品、破坏历史和神话,重新写成具有方向性的东西。将阅读活动转化为创造活动,从重新阅读到重新书写,这就是大江的创作方法。大江对于各种理论的接受和运用,在让其文体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评价,甚至有人认为大江像追星族一般。不过大江的晚年文学,对于困境中的日本文学具有创新意义。除了其文学造诣之外,其社会影响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江晚年的作品,是和灵魂的对话。晚年的大江是在继承其前期写作风格的基础上,又采用跨文体的策略,通过破坏和重写,来达到人生终点的升华。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晚年风格 后现代主义 重写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论12-21
  • 第一章 重写的动机21-46
  • 第一节 “重读”的概念——罗兰·巴特的影响21-23
  • 第二节 老境与崩溃23-32
  • (一) 萨义德《晚年的风格》24-26
  • (二) 灾难与崩溃26-32
  • 1 灾难危机26-29
  • 2 核问题29-32
  • 第三节 寻找历史的真相32-41
  • (一) 历史的真相32-36
  • (二) 剧场型真实和小说型真实36-38
  • (三) 《水死》的时代精神38-41
  • 第四节 锤炼与解构41-44
  • 第五节 本章结语44-46
  • 第二章 重写的对象46-67
  • 第一节 自身的作品46-62
  • (一) 对自身作品的重写46-47
  • (二) 文体的改变47-49
  • (三) 文学主题的演变49-62
  • 1 中心-边缘结构的解体50-53
  • 2 从圆满型结尾到悲剧性结尾53-54
  • 3 教育主题的凸显54-56
  • 4 暴力与破坏主题56-62
  • 第二节 历史和现实世界62-66
  • (一) 对历史的重新审视62-63
  • (二) 小说和现实的隐喻关系63-66
  • 第三节 本章结语66-67
  • 第三章 重写的诗学手段67-100
  • 第一节 狂欢化67-73
  • (一) 反中心、反传统68-69
  • (二) 人物的对话69-71
  • (三) 共时性71-73
  • (四) 两极对立和解构73
  • 第二节 文体的综合——戏剧、电影方法的导入73-84
  • (一) 电影化74-75
  • (二) 戏剧化75-83
  • (三) 其他艺术形式83-84
  • 第三节 “道化”的理论84-90
  • (一) 山口昌男的“道化”理论84-86
  • (二) 游戏的装置86-90
  • 第四节 互文性90-98
  • (一) 和大江自己作品的互文性91-95
  • (二) 和他人作品的互文和戏仿95-98
  • 第五节 本章结语98-100
  • 第四章 重写的目的100-126
  • 第一节 灵魂和宗教100-110
  • (一) 没有信仰的祈祷100-104
  • (二) 民俗宗教104-110
  • 1 民俗宗教的概念104
  • 2 民俗家对大江的影响104-107
  • 3 大江小说中的民俗宗教107-110
  • 第二节 女性和灵魂110-117
  • (一) 庇护者111-114
  • (二) 苦难的母亲形象114-117
  • 第三节 生死观117-125
  • (一) 衰老的临近——向死而生117-119
  • (二) 死亡和再生119-121
  • (三) 友人之死121-123
  • (四) 殉死123-125
  • 第四节 本章结语125-126
  • 第五章 批判的声音126-128
  • 第六章 结论128-130
  • 参考文献130-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士富;;破坏性的民族反省——评大江健三郎新作《别了,我的书!》[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2 王志松;;2009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3 沼野充义;孙军悦;;树与波——作为世界文学现象的大江健三郎[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4 王琢;;人·存在·历史·文学——大江健三郎小说论纲[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

5 韩静;;大江健三郎《水死》的虚构与真实[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年03期

6 小森阳一;邓捷;;虚构与现实交界的语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何少贤;试论日本的后现代主义小说[J];国外文学;2000年01期

8 胡志明;无神时代的自我拯救——论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文化救赎思想[J];国外文学;2005年02期

9 王向远;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J];国外文学;1996年01期

10 陆建德;;互文性、信仰及其他——读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大江健三郎的晚年风格:重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78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