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馔之美—二十世纪中国饮食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22:54
   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对现实人生的关切,而饮食始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对味的强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人的生活意义,而且也是汉文学的价值追求。二十世纪,饮食文学成为白话文学的重要门类,出现众多名家杰作,反映出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文学价值、文人趣味、文化乡愁等多个方面。本论文上编为理论研究。首先探讨了饮食与文学的内在关系,重点辨析了味感经验的审美属性,味感与诗情的内在关系。然后阐述了二十世纪饮食文学中的文化意蕴,包括童年记忆、乡愁抒发、身份认同和文人趣味等四个方面。本论文下编为个案研究,选取五位代表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一、周作人饮食文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命运感怀与情感寄托,深藏着为启蒙个性自由的文化与文学抱负。二、唐鲁孙的饮食文字寄寓了作者的乡愁,且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迷恋与沉醉以及对文人趣味的坚守。三、汪曾祺的饮食书写旨在将精致的古典文学、活泼的民间文学与生动的现实生活之间互相打通,浸润着浓郁的人间情怀。四、沈宏非的纸上料理,在食色相邻的边界激发活泼愉悦的性情,表现出对活色生香的文字与烹饪的耽溺。五、殳俏对饮食文化细腻的体会充满了艺术感觉,但在文化心态上却包含了一些消费时代的庸俗气息。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
【文章目录】:
致谢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脉络
    四、研究架构安排
上编 理论研究
    第一章 饮食与文学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味感经验的审美属性
            1. 尝与感通
            2. 联觉与通感
            3. 回味
        第二节 味感与诗情的互通
            1. 模糊的味感
            2. 道德之偏见
            3. 震颤:艺术感觉的特征
            4. 内省与镜像
            5. 味外味
            6. 诗味之生成
    第二章 二十世纪饮食文学中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童年记忆
        第二节 乡愁书写
        第三节 身份认同
        第四节 文人趣味
            1. 质朴而精细
            2. 味中蕴真情
            3. 文与味相生
下编 个案分析
    第三章 周作人的苦口甘口
        第一节 “我想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
        第二节 “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
        第三节 “混在我们的血脉里的趣味的遗传”
        第四节 “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
    第四章 唐鲁孙的原滋原味
        第一节 “现在想起来仍觉其味懓懓呢”
        第二节 “一般吃食的习惯都得按时当令”
        第三节 “吃点自己家乡的口味,聊慰寂寥”
        第四节 “憐憡小事,却跟文化息息相关”
    第五章 汪曾祺的四方五味
        第一节 “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
        第二节 “总是直觉地感受这个世界”
        第三节 “语言写到‘生’时,才会有味”
        第四节 “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
    第六章 沈宏非的纸上料理
        第一节 “越是禁忌的,就越是挑逗的”
        第二节 “但那是写给美食的情书”
        第三节 “汉字是最好吃的文字”
        第四节 “饮食是一幕人间大戏”
    第七章 殳俏的品
        第一节 “常常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第二节 “为这丰富的世界添加更多的感受”
        第三节 “印象好极了,觉得他特别有品”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非;文体与意识形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5期

2 王德威;北京梦华录:北京人到台湾[J];读书;2004年01期

3 王玉峰;;饮食习惯与伦理德性:一种舌尖上的哲学[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王双洪;;饮食与礼法——从“舌尖上的哲学”引发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于p

本文编号:2830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30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