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淮官话语音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9:34
   本文是江淮官话的比较研究。精选江淮官话有代表性的23点,以中古音类为比较单位,分析各音类在不同方言中的今读类型,以读音类型为基础,结合汉语语音史和语音学的一般规则,研究江淮官话声、韵、调在近代的发展演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明清时期江淮官话区的音韵材料,对近代江淮官话音系进行了构拟。此外,还对江淮官话的擦化音变、开口化音变、元音鼻化、元音链移进行了专项研究。 全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分别介绍了江淮官话的概况、研究现状、本文的目标和意义、研究方法、材料来源、术语和符号。 第二章从本研究的目的出发对江淮官话进行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精选了23个有代表性的点,并列举了代表点音系。 第三章梳理了江淮官话声母的历史演变,把声母分成八类分别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的今读类型、微母在江淮官话的读音类型、端组的塞擦化、泥来母的分混、精见组的腭化及进一步舌尖化、知庄章的分化类型及演变、日母的今读类型及各类型的关系、疑影喻的合并及再分化。 第四章梳理了江淮官话韵母的历史演变,主要内容有果摄一等开合口的混同、假摄三等元音的高化、遇摄元音的擦化、蟹止摄的合并及擦化、效摄和流摄在各方言点的读音差异、咸山摄的鼻化及韵母的分化、深臻曾梗摄的合并、宕江摄的鼻化、通摄的今读差异。 第五章梳理了江淮官话声调的历史演变,总结了中古四声的合并及分化、各片分化的不同模式、入声韵的舒化及入声归派,并构拟了早期声调。 第六章是专题研究。第一节是擦化音变专题,对江淮官话端组的塞擦化、泥来母的擦化、精见组腭化之后的舌尖化、晓匣母的唇齿化、零声母的擦化、元音i、y的擦化进行了专题研究,说明了这些音变的地理分布、音变的动力。第二节是开口化音变专题,介绍了开口化音变涉及的韵摄、地理分布、声母条件及次序。第三节是元音鼻化专题,讨论了江淮官话元音鼻化涉及的韵摄、鼻化的过程、阴声韵的鼻化。第四节是元音链移专题,讨论了江淮官话元音的高化、裂化、单元音化、央化,说明了这些音变涉及的韵摄,及这一系列音变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是近代江淮官话音系构拟,在三四五章声韵调梳理的基础上,以江淮官话核心区域的语音特征为依据,以明代四种音韵材料为参照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取舍,构拟出近代江淮官话音系。并参考历史文献的记录,把构拟音系的时间定在明代中期。 结语概述了本文的思路方法、主要结论、创新及不足。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H17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江淮官话概说
        1.1.1 名称由来
        1.1.2 自然地理
        1.1.3 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江淮官话的研究现状
        1.2.1 江淮官话的分区
        1.2.2 江淮官话的描写
        1.2.3 江淮官话间的比较
        1.2.4 方言特色现象研究
        1.2.5 江淮官话的历史研究
        1.2.6 江淮官话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本文的目标及意义
        1.3.1 理清近代江淮官话发展演变的历史
        1.3.2 推动明代官话语音基础问题的解决
        1.3.3 尝试方言断代史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 历史比较法
        1.4.2 文献求证法
        1.4.3 历史层次分析法
        1.4.4 其他辅助方法
    第五节 材料来源
    第六节 术语及符号
第二章 方言选点及代表点音系
    第一节 本文对江淮官话的分区
    第二节 方言选点
    第三节 代表点音系
        2.3.1 黄孝片
        2.3.2 皖中片
        2.3.3 扬淮片
        2.3.4 苏南片
        2.3.5 泰如片
第三章 江淮官话声母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帮组、非组
        3.1.1 帮组
        3.1.2 非组
        3.1.3 读音构拟
    第二节 端组
        3.2.1 读音类型
        3.2.2 历史演变
        3.2.3 读音构拟
    第三节 泥、来母
        3.3.1 读音类型
        3.3.2 历史演变
        3.3.3 读音构拟
    第四节 见组
        3.4.1 读音类型
        3.4.2 地图表现
        3.4.3 历史演变
        3.4.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3.4.5 读音构拟
    第五节 精组
        3.5.1 读音类型
        3.5.2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3.5.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3.4.4 读音构拟
    第六节 知庄章组
        3.6.1 读音类型
        3.6.2 历史演变
        3.6.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3.6.4 读音构拟
    第七节 日母
        3.7.1 读音类型
        3.7.2 地图表现
        3.7.3 历史演变
        3.7.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3.7.5 读音构拟
    第八节 疑影喻
        3.8.1 疑母
        3.8.2 影母
        3.8.3 喻母(云以)
        3.8.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3.8.5 读音构拟
第四章 江淮官话韵母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果摄
        4.1.1 今读类型
        4.1.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1.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1.4 读音构拟
    第二节 假摄
        4.2.1 今读类型
        4.2.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2.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2.4 读音构拟
    第三节 遇摄
        4.3.1 今读类型
        4.3.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3.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3.4 读音构拟
    第四节 蟹止摄
        4.4.1 蟹摄
        4.4.2 止摄
        4.4.3 蟹止摄的历史演变
        4.4.4 蟹止摄在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4.5 读音构拟
    第五节 效摄
        4.5.1 今读类型
        4.5.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5.3 读音构拟
    第六节 流摄
        4.6.1 今读类型
        4.6.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6.3 读音构拟
    第七节 咸山摄
        4.7.1 咸山摄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4.7.2 咸山摄入声韵今读类型
        4.7.3 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7.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7.5 读音构拟
    第八节 深臻曾梗摄
        4.8.1 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4.8.2 入声韵的今读类型
        4.8.3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8.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8.5 读音构拟
    第九节 宕江摄
        4.9.1 阳声韵的今读类型
        4.9.2 入声韵的今读类型
        4.9.3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9.4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9.5 读音构拟
    第十节 通摄
        4.10.1 今读类型
        4.10.2 读音类型总结及历史演变
        4.10.3 历史材料中的表现
        4.10.4 读音构拟
第五章 江淮官话声调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古四声在各片的分化类型
        5.1.1 黄孝片
        5.1.2 皖中片
        5.1.3 扬淮片
        5.1.4 苏南片
        5.1.5 泰如片
    第二节 中古四声在江淮官话的演变
        5.2.1 江淮官话四声的分化模式
        5.2.2 上声分化次浊随清声母的年代问题
        5.2.3 江淮官话的入声舒化和归派现象
    第三节 历史材料中四声的表现
    第四节 早期江淮官话声调构拟
        5.4.1 调类的演变
        5.4.2 调值的构拟
第六章 专题研究
    第一节 江淮官话的擦化音变
        6.1.1 声母的擦化
        6.1.2 韵母的擦化
        6.1.3 擦化音变总结
    第二节 江淮官话的开口化音变
        6.2.1 开口化音变在不同韵摄的表现
        6.2.2 类型总结及分析
        6.2.3 与开口化音变有关的现象
    第三节 江淮官话的元音鼻化
        6.3.1 阳声韵的鼻化
        6.3.2 阴声韵的鼻化
    第四节 江淮官话的元音链移
        6.4.1 高化
        6.4.2 裂化
        6.4.3 单元音化
        6.4.4 央化
        6.4.5 元音链移总结
第七章 近代江淮官话音系构拟
    第一节 构拟依据和参照系
        7.1.1 构拟的依据
        7.1.2 参照系
    第二节 近代江淮官话声韵调构拟
        7.2.1 声母构拟
        7.2.2 韵母构拟
        7.2.3 声调构拟
        7.2.4 构拟音系的时间和性质
    第三节 近代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
        7.3.1 历史演变特征
        7.3.2 共时语音特征
        7.3.3 基于语音特征的各片亲疏关系
    第四节 近代音系到现代方言的演变
        7.4.1 声母的演变
        7.4.2 韵母的演变
        7.4.3 声调的演变
        7.4.4 主要音变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军;;安徽怀远话的“嵌l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雍淑凤;史国东;刘雅清;;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庐江方言中的读音——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黎新第;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时秀娟;冉启斌;石锋;;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J];当代语言学;2010年04期

5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6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类型[J];方言;1990年01期

7 顾黔;泰兴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0年04期

8 俞扬;泰州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1年04期

9 王世华;;扬州话的声韵调[J];方言;1992年02期

10 黄继林;;宝应氾光湖方言中的m尾[J];方言;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刘存雨;江苏江淮官话音韵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67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