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边地区朝鲜语使用现状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延边地区朝鲜语使用现状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根据对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的调查,叙述了延边地区的东北方言的语言变异现象,并对语言的现状、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自1992年中韩建交20年以来,延边地区的东北方言由于受到规范化教育和韩国语的影响,语言变异现象越来越深化。因此,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历时性角度出发,对延边地区东北方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以问卷、当面调查等形式调查、确认了东北方言的保存程度和语言变异情况。第一章阐述了有关东北方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并以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形成与其语言环境。延边地区社会主要是以朝鲜半岛咸镜道出身的朝鲜族人移居而形成的,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朝鲜族为183.9万人占全中国人口的0.19%,其中42%的80万朝鲜族居住在延边地区。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了解了朝鲜族社会的形成与时代背景、朝鲜语规范化过程及其现状。通过以上研究揭示了东北方言的语言使用者流入延边的历史依据,可以更好地理解东北方言的语言环境。第三章为延边朝鲜语的语言变异。统计了延边朝鲜语的语言变异现象,对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尝试用统计数据来解释说明东北方言的变异现象。以14个语言变异调查项、46个词汇变异调查项、36个语法变异调查项,调查并分析了延边地区东北方言使用者的使用情况。第四章为延边朝鲜语的语言发展趋势,以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研究延边朝鲜族社会的语言变异的趋势。在本文当中所列的14个语言变异项、46个词汇变异项、36个语法变异项当中,通过变异较大的9个语言变异项、23个词汇变异项、23个语法变异项的变异现象,研究此后的变异趋势。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论据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未尽之处以及未来可研究的课题。延边地区的语言变异现象与性别、年龄、出生地、职业无关,仔细研究变异现象不仅可以看出在网络、TV、中韩交流中出现变异现象,而且在语言接触较多的部分也会出现较大的语言变异现像。本文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对被调查地区和被调查对象的不完整性,但还是出现了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也是作者对本文的几处缺憾之一。本研究对掌握中国延边地区朝鲜语的语言变异现象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理清中国朝鲜语的变化过程,并对制定语言政策有所贡献。
【关键词】:延边地区 东北方言 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 语言环境 语言接触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19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录11-13
- 正文13-165
- 参考文献165-172
- 附件172-19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曰珠;汉英谚语中共存的女性歧视现象及其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仰鑫,欧阳俊林;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演变及其认知科学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朱琼;;格语法主要解决的理论旨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任佳思;;歧义之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吴九茹;范荣廷;刘炳吉;;从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看英语交际教学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马亚娜;;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王静;;“格”语法对TG标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军;;试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及其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宋晶;;论语言学流派对词典编纂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晓倩;;从功能语法中级阶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分析教师课堂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裴振霞;;奥巴马获胜演讲的功能文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孙兰荃;;国家通用语言规范的适用层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文华;;论手语的基本要素——语形的内涵及相关类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彭泽润;马文婷;;中国汉语书写方式改革回顾和展望——汉语“词式书写”百年历程分析[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超婕;浅谈在CBI理念下完善中国双语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汪艳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箐;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多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课中的应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胡青青;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莹;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索妮;政治与娱乐新闻主位推进模式对比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姚琴;英日人称代词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延边地区朝鲜语使用现状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