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通商与安东小商埠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906-1931)

发布时间:2020-11-17 13:20
   安东地区拥有形成城市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开埠前,它只是一个传统边境城镇,政治管理、军事防御等“城”的功能远远大于工商、贸易等“市”的功能;在城市社会的全集中,各子集都表现为传统的特性,守旧充斥着整个社会。开埠是城市社会变迁的起点,也是必要条件。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促进自身的发展,清政府积极主动开放商埠,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自开商埠”的浪潮,1903年的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也使得安东加入其中,1906年安东正式开埠,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商业重镇,促使了安东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传统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开始转变。 首先是安东小商埠城市经济的近代化。开埠通商的实现,带动了安东城市商业的繁荣,中外商人汇集于此,使得商业门类渐次齐全,商业载体(店铺等)日益增多,新式商人群体逐步形成;随之近代银行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推动安东金融进步的主要力量,传统钱庄、票号并没有完全被取代,沦为近代银行业务的补充力量,在金融方面形成了新旧并存的局面。 工业方面,传统手工业开始转型,开埠前,安东的传统工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榨油业、缫丝业及木材业成为其三大支柱产业;开埠后,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开始了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革新,进行近代化转型。新兴工业逐步出现,在外来新商品、争夺利权等因素的刺激下,电业、盐业及火柴业等开始兴起,但发展相对较慢,力量薄弱。总体来讲,该时期安东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则基本未涉及。 其次是安东小商埠城市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市政建设与管理逐步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其配套设施也必然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专门的市政管理部门得以设立,足见对市政建设的重视;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齐全,表现为市内道路的长足发展,江堤、桥梁的修筑与管理,现代通讯事业的崭露头角等;三是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表现为城市的公共卫生管理、城市公园的修建与维护两个方面;四是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日益牢固,以城市治安及城市消防为支撑。总之,近代市政建设与管理的兴起,是安东城市文明的外在表象,体现了其近代化的趋势。 近代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意义上的新式教育萌生,中、小学堂,师范讲习科开始兴办;随着安东的开埠以及经济的发展,各级学校也逐步完善,幼稚园、中小学校、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等相继出现,近代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安东有了培养较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近代教育理念也在各级教育机构得以实施,学制、课程、教材、教法等在革新中走向了近代化。 城市人口及市民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安东港口贸易以及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人口总量迅速增加,但常住人口的不固定性,是该时期安东城市人口变迁的重要特点;随着安东的开埠通商,对外贸易范围的日益扩大,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致使市民的日常生活开始发生改变,衣、食、住、行有了较大改观,多样化、丰富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市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也带动了传统社会风尚的革新,呈现出新旧结合的特点。 安东小商埠城市作为全国商埠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社会变迁过程,既有整体商埠城市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社会变迁的时间与性质来看,中国近代小商埠城市,无论是“自开”,还是“约开”为商埠,都免除不了外力对城市社会变迁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成分。商埠城市由于有这样的特性,使得其与固有经济形式分离的更加彻底,开始近代化道路,这无疑是进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外生性”是近代商埠城市社会变迁的重要特点。小商埠城市相对于上海、济南等大中商埠城市开放较晚,因此近代化时间较晚,但速度较快,呈现出“后发”的特点。总之,“后发外生”是中国近代小商埠城市近代化的共性特征。 相较大中商埠城市,开埠对小商埠城市传统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冲击更为彻底,社会变迁的程度更深,这是在此种关系中,该类商埠城市的最显著特征,从本质上讲,是由小商埠城市自身特点决定的。在经济结构方面,传统经济模式的不牢固,更容易被新经济理念和近代经济模式摧毁,进而取代之;在社会结构方面,阶层结构的不稳固,“四民”界限的模糊,使得工商业者不用消除重重壁垒,而理所当然地走在社会的前列,更容易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结构,这都有利于小商埠城市向大中商埠城市迈进。同时,小商埠城市的社会变迁也有短暂性、断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这是由城市经济发展对港口贸易的依赖性强决定的。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C912;K2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及时间断限
    四、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五、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开埠前安东城镇的传统架构
    第一节 安东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
        一、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
        二、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
        三、气候温和,适宜人口居住
    第二节 安东区域的历史沿革
        一、“无治—有治—专治”的政权沿革
        二、安东区域的古城镇沿革
        三、守旧充斥“全集”的传统城镇
    小结: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早期城镇
第二章 中外多重压力下安东开埠的实现
    第一节 多方势力角逐与安东开埠
        一、1906 年前“利害参半”到“趋利避害”之开埠通商
        二、列强角逐下东北地区开埠通商的讨论
        三、安东开埠的实现
    第二节 “自开”还是“约开”:安东开埠形式考析
        一、安东开埠形式争议的起源
        二、开埠形式之判断标准
        三、安东开埠形式考析
    小结:自开商埠安东小商埠城市应运而生
第三章 安东开埠与小商埠城市商业的近代化
    第一节 传统商业的顺势转型
        一、前提和必要准备:新型外来商品的吸收
        二、重要途径:新旧结合宣传手段的应用
    第二节 新商业形式的崭露头角
        一、分化组合趋势下商户数量的猛增
        二、专门商业市场的出现
    第三节 各级商会组织的应运而生
        一、安东各级商会组织概况
        二、安东商会的社会功能
    小结:不彻底的小商埠城市商业近代化
第四章 安东开埠与小商埠城市金融的近代化
    第一节 传统金融业的衰落与转型
        一、钱庄数量的适时变化及经营策略调整
        二、中外激烈竞争中当铺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节 新的金融形式—近代银行入驻安东
        一、安东近代银行概况
        二、近代银行的运作与经营
    小结:新旧并存的小商埠城市金融近代化
第五章 安东开埠与小商埠城市工业的近代化
    第一节 近代工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清末安东之工业基础
        二、安东开埠通商之于近代工业的产生
    第二节 安东传统工业的转型
        一、木材业:由单纯采木到深度加工的转变
        二、柞蚕缫丝业:由传统手工作坊向近代工厂的转型
        三、榨油业:油坊数量增加与产量提高并举
    第三节 新兴工业的产生及近代工业的特点
        一、新兴工业的产生
        二、安东近代工业之特点
    小结:整体水平不高的小商埠城市工业近代化
第六章 近代市政建设与管理的兴起
    第一节 专门市政管理部门的设立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齐全
        一、市内道路的长足发展
        二、江堤、桥梁的适时修筑与科学管理
        三、近代通讯事业的崭露头角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一、城市的公共卫生管理
        二、城市公园的修建与维护
    第四节 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日益牢固
        一、城市治安保障的严密与合理化
        二、城市消防保障的科学与规范化
    小结: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安东城市新面貌
第七章 城市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近代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开埠前安东的教育状况
        二、开埠通商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近代教育的促使
        三、教育管理机构的日臻完善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的大跨步发展
        一、教育主体“质”与“量”的提高
        二、教育内容的近代化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逐步兴起
        一、专门职业教育的应运而生
        二、辅助性职业教育的设立
    第四节 社会教育的多样化
        一、平民学校:安东社会教育的主力
        二、通俗教育讲演所:收效最快的社会教育形式
        三、其他社会教育形式:城市文化的重要表征
    小结:成就与发展空间并存的安东近代教育
第八章 城市人口与市民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节 城市人口的变迁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二、人口结构
    第二节 市民社会生活的革新
        一、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新元素
        二、社会风尚的革新
    小结:“人”之革新—小商埠城市近代化成果的检验
结束语:开埠通商与小商埠城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一、开埠通商之于城市社会变迁作用的实效验证
    二、与上海、济南等大中商埠城市的比较
    三、开埠通商与小商埠城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一、档案资料
    二、满铁资料
    三、方志资料及史料汇编
    四、报刊资料
    五、近人著述
    六、主要论文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宏;清季东北“自开商埠”述论[J];长白学刊;1998年01期

2 费驰;;晚清开埠通商与东北城市运动述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佟银霞;王劲松;;自开商埠——丹东城市近代化发展状况管窥[J];大连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4 张践;晚清自开商埠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5 徐柳凡;清末民初自开商埠探析[J];南开学报;1996年05期

6 杨天宏;清季首批自开商埠考[J];历史研究;1998年02期

7 余才恒;近代中国“开埠”述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8 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杨天宏;自开商埠的地域分布及其对清季外贸市场网络体系发育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王革生;清代东北商埠[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佳余;近代东北开埠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7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87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