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短篇小说的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13:00
  英国短篇小说拥有独特的写作传统,它以更为及时和瞬间的方式记录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现象,定格支离破碎的现代生活碎片,表达作者刹那间的一己感悟,从而成为诸多英国作家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英国短篇小说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缺憾,它或散落于欧美短篇小说的整体性研究之中,或湮没于英国短篇小说的历时性梳理之中,从而导致其丰富的空间体裁特征未能得到有效的凸显。鉴于此,本文从空间视角对英国短篇小说进行了探讨,试图揭示其丰富的体裁特征。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短篇小说的概念范畴、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历史和短篇小说的空间研究维度等基本问题进行阐释,明确本文的相关研究范畴。接下来的三章分别从具体的媒介空间、抽象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审美的叙事空间等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不同的维度空间如何影响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并塑造出其独特的体裁特征。首先,媒介空问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短篇小说,有助于其即时性、瞬间性和简洁性特征的形成。其次,英国短篇小说聚焦于缩微的、边缘的和他者的文化地理空间,打破了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一贯秉持的广阔的、中心的、秩序的和主流的叙事空间和文化想象。第三,短篇小说对生活...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为什么是“英国的”短篇小说?
        二、为什么是短篇小说的“空间研究”?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
        二、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内容、策略及意义
        一、研究内容及策略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英国短篇小说空间研究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概念范畴
    第二节 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英国短篇小说的空间研究维度
第二章 英国短篇小说的媒介空间
    第一节 报刊杂志的兴起和短篇小说的萌芽:18世纪至19世纪80年代
        一、报刊杂志的兴起与简短叙述的出现
        二、报刊连载小说与英国短篇小说
        三、作为版面“填充物”的短篇小说
    第二节 报刊杂志的繁荣和短篇小说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至1945年
        一、社会文化动因
        二、体裁特征的形成
        三、不同叙述风格的确立
    第三节 媒介空间的裂变和短篇小说的式微:1945年至目前
        一、报刊杂志的衰退
        二、新媒介空间的挑战
    第四节 从媒介空间看短篇小说的体裁特征
        一、横剖面聚焦性
        二、简洁性
        三、即时性
第三章 英国短篇小说的文化地理空间
    第一节 殖民世界漫游
        一、异域风情:英国短篇小说写作传统
        二、角落空间:安全感 & 囚禁感
        三、家宅空间:“失乐园”&“伊甸园”
        四、空间连接点:不安感 & 希望感
    第二节 都市边缘空间聚焦
        一、劳伦斯的矿区世界
        二、曼斯菲尔德的故乡“回望”
        三、乔伊斯和奈保尔的殖民世界
        四、孤立的城市生活碎片
    第三节 异度空间书写
        一、跨越生死界限的鬼魅空间
        二、超越虚实界限的幻想空间
    第四节 “行动着的”他者空间
        一、异域殖民空间的叙述功能
        二、都市边缘空间的叙述功能
        三、异度空间的叙述功能
第四章 英国短篇小说的叙事空间
    第一节 叙事结构
        一、嵌套式结构
        二、桔瓣式结构
        三、圆圈式结构
        四、其它结构类型
    第二节 叙事形式
        一、当下聚焦
        二、精神顿悟
        三、诗意叙述
        四、多重视角
    第三节 叙事空间感知
        一、整体结构俯瞰
        二、顺序阅读搁置
        三、反应参照关联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的空间叙事[J]. 张桂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2]伍尔夫与列斐弗尔的“1910年左右”[J]. 牛宏宇.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1)
[3]论英国短篇小说的异域书写[J]. 张桂珍.  外国文学研究. 2013(05)
[4]现象学与意义——对《知觉现象学》“前言”的阅读[J]. 张尧均.  现代哲学. 2013(03)
[5]动态叠合的“文学空间”[J]. 徐小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6]叙事动力被忽略的另一面——以《苍蝇》中的“隐性进程”为例[J].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2012(02)
[7]从外部空间到外部思想——福柯对于主体的解构策略之一[J]. 张中.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8]短篇小说的兴起与中国小说修辞的现代转型[J]. 郭洪雷.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9]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J]. 陈榕.  外国文学. 2006(01)
[10]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J]. 陆扬.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4)

博士论文
[1]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研究[D]. 黄继刚.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3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903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