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失独者”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日益庞大,如何去解决这一群体面临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以失独者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丧子女后悲伤调适历程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悲伤调适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团体和个案相结合的本土化失独者悲伤干预模式,对失独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悲伤干预,并进行疗效评价。尝试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本土化失独者悲伤干预模式,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独者本土化悲伤干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研究以105位失独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调查与干预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以问卷法进行心,理调查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R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总体幸福感量表(GWS)和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分别测量被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幸福感水平和生命意义感,探讨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生命意义等变量的关系。质性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分析法(IPA),对6位失独者进行深入访谈,探讨我国文化背景下失独者的悲伤体验、调适历程及意义重构;寻找可能的悲伤干预切入点,为干预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对失独者进行团体辅导和个案咨询相结合的本土化悲伤干预实验研究,进行干预后疗效评估,探讨本土化悲伤干预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如下: 1、本研究报告了失独者中PTSD有较高的阳性检出,其阳性率为69.5%。并且在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和孩子死亡年限等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失独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正常人群差,失独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自尊、总体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显著相关。 3、本研究提出失独者悲伤调适历程模型,明确意义重构是失独者悲伤调适历程中的重要策略,发现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失独者生命意义重构影响深远。 4、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失独者本土化悲伤干预模式,明确了失独者悲伤调适的干预目标、特征和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有效整合西方悲伤辅导理念与中国本土文化。 5、团体辅导和个案咨询相结合的本土化悲伤干预能有效改善失独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命意义。
【关键词】:失独者 悲伤调适 影响因素 本土化悲伤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12-34
- 1. 失独者文献回顾和研究进展12-17
- 1.1 失独及相关概念12
- 1.2 失独者的现状12-14
- 1.3 失独者国内文献研究14-16
- 1.4 失独者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16-17
- 1.5 失独者悲伤干预的研究17
- 2. 悲伤的理论概述和研究进展17-32
- 2.1 悲伤研究的缘起与历史17-18
- 2.2 悲伤及相关概念18-20
- 2.3 悲伤的理论20-24
- 2.4 悲伤的反应24-29
- 2.5 悲伤调适29-31
- 2.6 中医与悲伤相关的理论31-32
- 3. 本研究的理论建构及研究意义32-33
- 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33-34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34-68
- 1. 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影响因素的量性调查研究34-48
- 1.1 对象34-35
- 1.2 研究工具35-36
- 1.3 研究方法36
- 1.4 数据录入和统计36-37
- 1.5 研究结果37-45
- 1.6 讨论45-47
- 1.7 小结47-48
- 2. 失独者悲伤调适的质性研究48-68
- 2.1 研究目的48
- 2.2 研究对象48-49
- 2.3 研究方法49-50
- 2.4 研究结果50-65
- 2.5 讨论65-67
- 2.6 小结67-68
- 第三部分 干预研究68-85
- 1. 失独者悲伤调适的干预模式构建68-71
- 2.1 干预模式构建的实证基础68
- 2.2 干预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68-69
- 2.3 干预模式的构建69-71
- 2. 悲伤干预要点71-72
- 2.1 悲伤干预的方法71-72
- 2.2 悲伤干预的任务72
- 2.3 悲伤干预的形式72
- 3. 本土化悲伤干预疗效评估研究72-79
- 3.1 本土化悲伤干预的概念72-73
- 3.2 本土化悲伤干预的实验研究73-79
- 4. 典型个案研究79-82
- 5. 讨论82-83
- 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83-85
- 结论85-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89-9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9-100
- 致谢100-101
- 作者简介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继敏;;成年独生子女死残的困境与政府责任[J];重庆行政;2007年03期
2 杨宏伟;汪闻涛;;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3 朱翠英;付在汉;胡义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研究[J];船山学刊;2013年01期
4 何yN;;失独者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3年15期
5 孟泽楠;朱迪;王霞辉;;重庆“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模式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16期
6 居向阳;;中国健身气功的心理功效与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8 董帝英;周光燕;;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9 柳志艳;;勇敢地生活下去——呼唤社会关注失独者群体[J];学理论;2012年20期
10 王轲;;失独者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9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