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西方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现实超越

发布时间:2017-04-12 15:19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对西方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现实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依据西方哲学的本体探讨思路判断,在对形而上学的诸种理解中,具有本体论特性的形而上学通常被理解为是对“being”的探讨,即对存在本身的探讨,因此建构西方范畴化成为形而上学的前提性任务。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对形而上学的阐述不仅是对实存的规定研究,还要体现其现在分词(-ing)形式所蕴含的进行时态性的变化研究,即还需要研究其存在状态本质以及呈现的诸种样态。所以,西方形而上学从一开始就不单是对绝对本体的研究,还蕴含着对这一本体的历史展现的可能,因此对形而上学的把握与推移也就不能仅界定为拥有特殊凝固形态的完备性学说,而忽略其内在的流变过程及其蕴含着的对现实把握的可能。事实上,形而上学内部不断流变的造成原因在于形而上学不同维度的互相倾轧与刺激,更本质的,是现实社会与历史进程的相互交织使其在历史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形态的变化及不同的方向。古希腊时期的形而上学以宇宙整体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至上的超验本体的实存状态,更主要地显示出其主要规定的神学维度(Theology),尽管这一维度本身还隐含着形而上学的其他维度之效能。近代哲学伴随着对人自身理性意识的觉醒,将哲学研究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和知识论的角度,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经验关注和先天设计以求达成对知识有效性的确证的不同方式,于是,关于知识本身确定性和认识路径的根据成为近代形而上学的关键问题,形而上学的知识维度(Knowledge)得以在历史的经验里有所展现,并在知识论的诸种路径上形成了自身的演进逻辑,知识论的推移使得形而上学的维度有了新的显现的可能。康德通过自身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革命使形而上学突破了近代知识论的困境,黑格尔则在对哲学精神和历史哲学的交织阐发中使这一时期的形而上学完成主体性的确立,推动了形而上学形态的现代展示。现代形而上学的发展使得形而上学的人文维度有了强化,继而构成着现代形而上学的框架和自身价值。尤其是生命哲学和人类学对生命的强调和感性世界生存境遇揭示使得形而上学的人文维度(Humanism)最终得以凸显。但同时也使尼采得以通过以形而上学预设的本体世界的虚无化终结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以本体论为核心特征的形而上学。与此同时,德国古典哲学对理性和现实性和解的努力、欧洲大陆民主革命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对哲学问题的不同介入,让马克思看到了形而上学的新出路和新的背景。尽管在演变历史中形而上学自身呈现出不同样态,但归结起来本体指向的形而上学却总要与现实进行碰撞和接壤,并在同时代旨趣的交融中逐渐强化着自身的现实力量,成为时代精神的凝练和表征。在新的历史背景中,马克思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对纯粹本体的限制,从历史发展和人类物质实践的双重角度,辩证审视形而上学的构建框架形式与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对现实主体的历史性把握使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成为哲学的前提和核心范畴。而现实的人就意味着理论是以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为根基的,而实践主体的目就形成了理论本身的目的,因而形而上学多重维度在本质上是人的现实活动的理论展开。所以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活和物质实践出发,发现了人为现实生活的努力和为摆脱现实压力的努力,这一双重努力使得人的生活有了异质的历史节奏,在神圣超验和实证经验的对立关系中产生徘徊,形成非对称性的张力关系,进而出现多重形态之间不断发展和互相交织,面对现实的马克思哲学也开始以独特方式和形而上学发生联系。马克思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突破体现在不再是某一维度的形而上学的呈现,即以一个要素负责整个形而上学理论框架。而是通过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最后显露出的涌现式发展的历史结构,所以他的哲学体现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受到的现实与理想的挤压中所形成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以实践为中介连接了现实生活与形上理念,完成形而上学对多重维度的内在整合,在新世界中期达人类自身结构的完善和与自然的完全和解,实现哲学新的变革。因此,为了展现形而上学自身在历史发展和概念展开各个阶段的不同以及马克思是如何在现实境遇中完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本论文从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古希腊哲学之后的形而上学多重形态思想的历史演进,即对古希腊和中世纪对实在本体追寻的形而上学神学维度凸显期、近代哲学转向的以认知框架和知识确然性为主题的形而上学知识维度展开期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开端的以人存在之境遇为考察重点的形而上学人文维度显现期;第二部分主要讨论马克思对旧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批判,即以对宗教的批判为理论出发点的对神学维度的批判、对作为纯粹逻辑游戏和“意识的空话”的知识维度的批判,以及对抽象的、脱离现实的人的人文维度的批判;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现实超越与现实建构,即马克思从现实视域出发,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基本点,通过物质生产实践的运动过程实现的将生活世界和理念世界统一起来,并在其中完成对人的真实解放;第四部分指出马克思现实哲学建构的当代价值。马克思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及其反思,使得形而上学与人之现实生活之境遇得以连接,继而使形而上学的理论对于人的现实生活具有更加真实的意义和范导价值,让形而上学真正对现实的人形成关照,提升人的现实生活的品味。据此,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奠基方式让原本不断被现代哲学消解的形而上学得以重生。
【关键词】:形而上学 神学维度 知识维度 人文维度 马克思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81.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35
  • 1.1 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13-14
  • 1.2 形而上学的历史嬗递14-24
  • 1.2.1 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15-17
  • 1.2.2 厘定形而上学研究内容17-19
  • 1.2.3 形而上学何以可能19-21
  • 1.2.4 形而上学的当代样态21-24
  • 1.3 形而上学研究的时代问题24-31
  • 1.3.1 一般性形而上学演进研究26-27
  • 1.3.2 特殊性形而上学类型研究27-29
  • 1.3.3 形而上学发展的可能路径29-31
  • 1.4 论文研究的逻辑框架31-32
  • 1.5 论文研究的可能创新点32-35
  • 第2章 形而上学的多重维度35-64
  • 2.1 形而上学的神学维度35-46
  • 2.1.1 神学维度的开启:世界二重化对超感性世界的抽离36-39
  • 2.1.2 神学维度的含义嬗变:从先验本体到世俗化上帝39-43
  • 2.1.3 神学维度的理论支撑:人文传统和理性烛照43-46
  • 2.2 形而上学的知识维度46-54
  • 2.2.1 知识维度的核心内容:对知识本身的批判47-48
  • 2.2.2 知识维度的基本预设:外在世界和谐与内在理性能力的信赖48-50
  • 2.2.3 知识维度的方法论自觉:对理论的系统表达50-52
  • 2.2.4 形而上学知识维度的界限52-54
  • 2.3 形而上学的人文维度54-61
  • 2.3.1 人文维度的初步萌芽:自我意识的觉醒55-56
  • 2.3.2 人文维度的先验确立:人类学奠基的完成56-57
  • 2.3.3 人文维度的内涵扩充:对生命力的诠释57-59
  • 2.3.4 形而上学人文维度的虚无与拯救59-61
  • 2.4 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内在关联及逻辑演进61-64
  • 第3章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现实批判64-79
  • 3.1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批判64-72
  • 3.1.1 马克思对神学维度的批判65-67
  • 3.1.2 马克思对知识维度的批判67-69
  • 3.1.3 马克思对人文维度的批判69-72
  • 3.2 马克思现实视域的历史敞开72-79
  • 3.2.1 现实起点:实践的人73-75
  • 3.2.2 现实范式:实践的知识75-77
  • 3.2.3 现实指向:实践的希望77-79
  • 第4章 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建构79-98
  • 4.1 马克思哲学的人本学基点80-87
  • 4.1.1 人自身存在的本质性81-83
  • 4.1.2 人现实存在的实践性83-85
  • 4.1.3 人精神存在的超越性85-87
  • 4.2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知识形态87-91
  • 4.2.1 实践知识的科学态度87-89
  • 4.2.2 实践知识的人文态度89-90
  • 4.2.3 实践知识的改造力90-91
  • 4.3 马克思哲学的神圣关怀91-98
  • 4.3.1 从神学实体到神圣关怀92-93
  • 4.3.2 神圣关怀的人文基础93-95
  • 4.3.3 神圣关怀的现实约束95-98
  • 第5章 马克思哲学的现代价值98-109
  • 5.1 马克思对异质性思维方式的凸显99-100
  • 5.2 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具体转变100-105
  • 5.2.1 从抽象的主体到完整的现实生命100-102
  • 5.2.2 从思辨的知识到实践的知识102-104
  • 5.2.3 从实体化神学到神圣性憧憬104-105
  • 5.3 从理论的新世界到现实的新世界105-109
  • 参考文献109-117
  • 致谢117-11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来;“本体论”究竟是什么——评《本体论研究》[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2 宋惠芳;论康德认识论的主体能动性[J];东岳论丛;1999年03期

3 孟祥妲;;认知封闭性与数学实在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俞吾金;;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批判[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2年00期

7 刘放桐;;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从西方哲学研究视角分析[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8 董平;世界的二重建构及其消解——从柏拉图看东西方哲学本体论建构之差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国坛;;感性的超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王天成;从外在形而上学到内在形而上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对西方形而上学多重维度的现实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1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