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7:22
本文关键词: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中期文人士大夫雅好造园与交游,士人们关注现实生活,园林成为文人绘画的重要题材,画家为士大夫作园林绘画非常盛行。园林景图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是园主建园以求闲隐之趣的写照,也是画家栖逸之志的表达。文徵明应园主王献臣邀请为其园林所作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其艺术形式与其它园林绘画全然不同。当代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套精妙的园林绘画,但尚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绘画语言、艺术构成及文化内蕴,从社会史的角度观察这套园林景图的艺术构成与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这套园林图册作出新的阐释。 第一章主要将王献臣、拙政园、文徵明及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等置于历史情境中概述它们的基本状况。通过探究王献臣与文徵明的关系,考察作者创作这套园林景图的目的,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画家创作时的心态,从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格调;另外,通过考察拙政园历史园貌、现存遗址来考证《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拙政园的关系,探究这套册页是否如实地描绘了拙政园,为后面章节内容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对明中期园林绘画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的功能进行研究,观察园林绘画与士人生活的互动关系,以此探讨文徵明创作《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社会环境及艺术特质。考察作为赞助人的园主、作为观者的士人们对园林绘画所持的态度,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园林景图的画面形式。明中期出现了大批的士人群体,士人之间雅好交游,艺术活动在士人生活中盛行,士大夫们通过艺术方面的创作与消费来取得社会身份的认定,并与其它阶层作区分,尤其对于那些资力稍盈而建有园林的士大夫们,园林绘画成了他们雅集中交流的重要长物。同时,对于园林的绘画创作也丰富了画家的题材内容。另外,文徵明画评中明确地表达了他所持的艺术理念,本章通过文徵明的画评考量他对园林绘画所持的艺术主张,尤其重要的是考察他在园林景图中偏重于再现或是表现。同时,将之与职业画家仇英描绘拙政园的《园居图》相比较,深入分析《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士人画”特质,进而阐明其艺术特点。 第三章主要分析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图像的历史渊源。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当时流传于苏州的历代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进行比较,以此解析园林景图的象征意涵。邀请画家在绢或纸上描绘自家园林,是明中期士人的重要文化活动,而文人画家则在园林景图中建构自己心中理想的园林。许多艺术史家都认为明清艺术是艺术史的艺术,复古之风在明代园林文化与绘画艺术中尤为盛行,文徵明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集唐、宋、元及当朝大师的绘画手法与图像符号于一体,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山水绘画及园林中的图像在绢上创造了一座理想的文人园林。 第四章结合文徵明、王献臣曾在京师(今北京)任职的经历来考察皇家园林西苑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意境表现的影响作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艺术构成匠心独运,这与画家和园主的人生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都曾在京师宫廷内任职,王献臣曾为御史,文微明曾任待诏职务。从文徵明给王献臣所作的园记与相关诗文的记录中可知拙政园的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皇家园林西苑的影响,园林景图在构图、园林元素的选取以及意境的表达方面也显现出与西苑相似的韵致。 第五章从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所呈现的园貌、园主以及图册上文士们的题跋探究这套园林景图呈现的园林观,并将之与明后期和清代的造园著作相比较,分析其园林观及其对后世文人文化的影响作用。虽然造园活动历史悠久,但明中期还未曾出现专门关于造园的著作,直至明晚期才出现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通过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明后期及清代的造园著作相对照,研究文徵明的园林观及其对明后期和清代园林文化的影响。同时,文徵明对拙政园所作的艺术创作也影响了拙政园的流传及园林文化的发展。 总之,文徵明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构图自由,根据个人对心中理想园林的理解,选取园林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元素塑造景点;同时,博古纳今,借鉴经典的构图手法及图像符号,自由地创作了绝妙的园林景图。这套园林册页传达了明中期文人的园林观,令后世的文人墨客追慕与寻思,影响了明后期及清代园林文化的建构,为后世的文人园林文化、园林绘画及文人消费文化奠定了基础,滋养了明后期及清代文人志士的生活及文化创造。明后期及清代出现了大量关于文人造园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即是文徵明曾孙文震亨的《长物志》,被角异猎奇的文士奉为造园与雅居生活的圭臬。
【关键词】:明中期 文徵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艺术构成 士人画 士人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09.2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6
- 绪论16-26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16-17
- (一) 理论价值16
- (二) 现实意义16-17
- 二、研究现状17-21
- (一) 明代园林的相关研究17-19
- (二) 明代园林与社会生活的相关研究19
- (三) 直接与园林绘画相关的研究19-21
- 三、相关概念界定21-22
- 四、研究路径及方法22-25
- (一) 研究路径22-23
- (二) 研究方法23-25
- 五、创新点25-26
- 第一章 拙政园与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26-50
- 第一节 明中期的造园风尚27-30
- 一、由俭入奢27-29
- 二、观赏性景致29-30
- 第二节 拙政园30-37
- 一、园主王献臣31
- 二、拙政园概貌31-33
- 三、造园特点33-37
- 第三节 文徵明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37-42
- 一、文徵明37-38
- 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38-42
- (一)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时代背景38-40
- (二)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画面构成40-41
- (三)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题跋41-42
- 第四节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拙政园42-50
- 一、文徵明与王献臣之间的关系42-44
- 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拙政园的关系44-50
- 第二章 明中期园林绘画与士人生活50-62
-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52-53
- 一、追求闲隐的生活52-53
- 二、从儒家的“入仕观”转向为文化创造53
- 第二节 园林绘画的复兴53-56
- 一、士人崇尚前代文人雅居生活54-55
- 二、画家关注生活使园林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内容55-56
- 第三节 士人重交游促使园林绘画盛行56-59
- 一、狂放自适的士人生活激发了园林绘画的创作56-58
- 二、园林绘画实现了士人身份的确认58-59
- 第四节 园林绘画创作的实质59-62
- 一、情感上的认同59-60
- 二、经济上的支持60-62
- 第三章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图像渊源62-122
- 第一节 文徵明的艺术创作理念及手法62-68
- 一、文徵明的儒、道、释思想63-65
- 二、师法古人65-67
- 三、描绘自然名胜67-68
- 第二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卢鸿《草堂图》68-81
- 一、卢鸿的《草堂图》68-70
- 二、卢鸿《草堂图》在明代苏州的流传70-72
- 三、《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高士隐居图像72-81
- 第三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王维《辋川图》81-95
- 一、王维与《辋川图》83-85
- 二、明代流传的《辋川图》85-88
- 三、文微明与《辋川图》88-90
- 四、《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体现的《辋川图》遗风90-95
- 第四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北宋院体画95-97
- 一、山水比德95-96
- 二、移山入园96-97
- 第五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元代文人绘画97-102
- 一、精润的笔意98-100
- 二、平淡的构图100-102
- 第六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沈周绘画102-109
- 一、《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沈周《东庄图》册的遗韵103-105
- 二、沈周山水绘画中“石台”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体现105-109
- 第七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皇家园林文化109-122
- 一、园主王献臣对皇家园林的崇尚109-110
- 二、文徵明对西苑的欣赏与追忆110-111
- 三、西苑格调111-113
- 四、《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西苑境像113-122
- 第四章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士人画”特质122-138
- 第一节 文微明的艺术类型122-124
- 第二节 明中期苏州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124-125
- 第三节 文徵明园林绘画的“士气”追求125-127
- 第四节 仇英的拙政园景图:《园居图》127-131
- 第五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士人画”特质131-138
- 一、“平远”取景表达诗性空间131-132
- 二、淡远留白的艺术性处理132-133
- 三、表现性笔意抒写性灵133-135
- 四、重墨轻色而超尘绝俗135-136
- 五、夸张处理园林中的自然元素以表达文士对自然的崇尚136-138
- 第五章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38-160
- 第一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艺术成就138-141
- 一、上乘之作138-140
- 二、雅140-141
- 第二节 绢上理想的文人园林141-155
- 一、崇尚自然142-145
- 二、营造古雅的园林空间145-155
- 第三节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园林文化的流传155-160
- 一、《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对拙政园流传的作用155-157
- 二、对明后期文人造园文化的影响157-160
- 结论160-163
- 参考文献163-174
- 附录174-205
- 附录1 文徵明《槐雨园亭图》174-175
- 附录2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175-20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5-206
- 致谢206-2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宏钧;;反映明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皇都积胜图》[J];历史教学;1962年07期
2 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J];南开学报;1994年04期
3 李琳琦;徽商的奢侈性消费及其心理探析[J];历史档案;1995年04期
4 陈茂山;试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J];史学集刊;1989年04期
5 杨新;;明人图绘的好古之风与古物市场[J];文物;1997年04期
6 王卫平;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奢侈风气及其评价——吴地民风的嬗变研究之四[J];学术月刊;1994年02期
7 王宏钧;刘如仲;;明代后期南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明人绘《南都繁会图卷》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宗美;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4110.html